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产品是社会共同体共同需求的产物,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社会产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公共产品的需求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部落首领、豪族、富民先后成为中国古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并成为农村社会的精英.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当前只有转变政府职能,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站在农民利益需求的视角,尽力满足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才能从农村获得更广泛的力量源泉,真正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2.
赵茂林 《理论探讨》2006,(5):100-102
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是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反贫困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地区.针对以往我国反贫困战略的缺陷与不足和中国西部农村贫困的发生机制,要完成反贫困的战略任务必须进行反贫困的制度创新.西部"教育反贫困"战略实施的内容包括"教育反贫困"战略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阶段、重点和难点、措施等一揽子方案.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所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决定》是指导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的纲领性文献,是九十年代农村工作的行动纲领.中央的《决定》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改革和完善中国农村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是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工程.在建立这项制度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城乡有别,具备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正新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发展悖论"现象: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农业生产增收、硬件设施不断改善的同时,村容环境、农田水利、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公共事务却呈现普遍衰败的景象。中国农村治理危机的实质,是在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及农村体制急剧变迁背景下,公共事务治理从"集体化"转向"个体化",导致中国农村集体行动能力全面衰落。中国农村集体行动目前同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向农村社会的不断渗透,以及农村社区自身的嬗变,东部地区农村的社区形态、社会构成、经济结构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给农村基层治理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要求.权威人士认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的治理危机,主要源于现有的乡村社会制度网络已经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正是从这一意义讲,农村社会的改革问题实质上是中国乡村社会的重构问题.农村社会的管理应逐步实现向"公共事务自治化管理、集体资产市场化经营、社会事务民间化运作"的模式过渡.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和目标,是以人为本,不断构建中国农村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中国农村新型农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建设仍然是培育造就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现阶段,要突出农村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地位,切实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要多渠道开展科技培训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农民技术素质和经营素质;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8.
山区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性任务.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这个问题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三农"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是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国才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其根本出路是大量减少农民.这涉及到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因此,没有一个宏大的战略眼光,没有一个巨型的系统工程,是无法驾驭这件事情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为何始自农村?农村改革的突破口,为何出自名不见经传的小岗?打响改革"第一枪"的小岗,为何没有凭借改革的先发优势再立潮头?被认为没有民主传统的中国农村,"泥腿子"们为何率先闹起了"海选"潮?……当我们认真思考、解剖这一个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时.农村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经验、教训也逐渐浮出水面,并启迪着未来的中国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普遍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变了农村面貌.十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的这种巨大变化及时进行了肯定和总结,并不失时机地引导中国农村发展到新的阶段,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上半叶以来,我国的学界、政界和广大基层群众对农村现代化进程从理论、政策和实践等层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验.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的乡村建设运动是我国知识分子对改变中国农村社会,促进中国农村发展的有益尝试.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农村在农业基础社区的发展道路上经历过许多重大的变革,包括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的错误,农村经济体制开始改革并稳步发展.新世纪以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成为我国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  相似文献   

13.
如果农村发展或解决"三农"问题仅是把眼光盯在农村的本土上,仅是考虑如何加大对农村的投入,而不是让中国的农村融入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文明发展中,那么中国农村要得到真正发展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劳动力市场演化与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市场培育是中国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经济改革是在城乡隔绝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旧体制下,城市国有部门人浮于事,大锅饭、铁饭碗造成效率低下;农村劳动力被禁锢在土地上,隔离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之外,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及时转移到非农产业,造成极大浪费和损失.劳动力市场改革基于城市"治懒"、农村"治贫"的目标展开.逐步把国有部门职工推向市场,同时逐步改善农村劳动力的配置效率,渐进式改革、逐步释放被压抑的生产力,这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根本动力.劳动力市场培育也是城乡劳动者权利的双向调整和逐步接近的过程.改革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城乡劳动者的平等权利尚未实现.名义权利与实际权利的差异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这种权利差异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造成威胁.增长、稳定、公平是左右政府改革行为的三大变量.劳动力市场上的权利不平等已成为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巨大障碍.贯彻新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正在使政策导向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直视农村扶贫工作为重中之重.30年来,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占农村总人口33%的2.5亿减少到2007年占农村总人口1.6%的1497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快.据有关国际组织提供的数据,从1990年到2007年,中国减少的贫困人口数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70%.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国家.中国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贫困人口的大幅度下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被称为我们党和政府的一大"德政".  相似文献   

16.
杨立勋 《团结》2013,(5):26-29
农村金融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贷款难",学术界普遍把研究的重心集中在农村金融供给和农户借贷行为特征上,主要是认为农村金融体制安排不合理所致。一、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现状及成因分析(一)中国农村金融现状1.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不足。中国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但尚  相似文献   

17.
我国乡村干部的腐败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宣传者、推动者和执行者,是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近年来中国乡村干部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有些地方已成为"常态".腐败案件越来越多,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从分析乡村干部腐败案件入手,揭示了造成乡村干部腐败的五个因素:乡村干部权力观的严重扭曲,手中掌握的权力"含金量"高,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监督,腐败的预期成本低,以及财务管理混乱等.指出了乡村干部腐败的严重性:乡村干部腐败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侵害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稳定.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乡村干部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难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当前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并进的重要时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而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入推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的民间组织发展很快.从治理和善治的视角看,作为农村公民社会主要载体的民间组织在农村社区治理和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政治功能,这主要体现在推动中国的基层政治民主建设、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秩序与稳定、弥补政府的"缺位"以及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等方面.同时,民间组织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结构性矛盾及其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的根本问题,中国的"三农"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其主要因素是结构性矛盾,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历史惯性和转换迟滞.因此,要解决"三农"问题,仅仅局限在农业、农村、农民存在着局限性,必须跳出"三农"范围,采取各种措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转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