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洁 《法制与经济》2009,(16):88-89
农村民间金融是农村地区自发形成的民间信用。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生存和发展有其深层次原因。农村民间金融能以其信息优势、担保优势以及特定环境下的成本优势根植于农村。农村民间金融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对农民来说,非正规金融市场的重要性远超过正规金融市场。政府应积极引导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为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创造宽松的生存空间,并且从完善法律、制度、政策入手,将其纳入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中加以监管。  相似文献   

2.
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民间金融是农村地区自发形成的民间信用。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生存和发展有其深层次原因。农村民间金融能以其信息优势、担保优势以及特定环境下的成本优势根植于农村。农村民间金融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对农民来说,非正规金融市场的重要性远超过正规金融市场。政府应积极引导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为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创造宽松的生存空间,并且从完善法律、制度、政策入手,将其纳入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中加以监管。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金融成熟度测量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完善,"成熟度"这一概念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将"成熟度"的概念引入金融发展领域,形成"金融成熟度"及其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再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9个省级地区的农村金融成熟度进行测量并排序.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呈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东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发达省区如浙江的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盛行.因此,对发达地区农村非正规金融应加强引导和监管;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既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更要注重改善其涉农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4.
张燕  潘虹 《行政与法》2007,(5):52-54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符合我国农村经济现实的一种有效的金融机制,是农村金融体系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基石。在新农村建设中,合作金融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和矛盾。合作金融组织的创新和发展问题需要在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方针,将"三农问题"摆在了现代化发展的最前沿。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农村立法的经验,提出在我国应构建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融资相结合的金融架构形式。在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建设过程中,应走综合立法与分业立法相结合的道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应尽快实现稳定发展,竞争适度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是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依法、规范、稳健经营不可或缺的外在保障。当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监督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防范和控制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运行中潜在的金融风险,故此,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就金融知识对中国城镇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础金融知识、高级金融知识和金融风险知识均显著提升了家庭正规借贷可得性,同时也显著抑制了家庭非正规借贷可得性;基础金融知识和金融风险知识均显著增加了家庭正规借贷额,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家庭非正规借贷额;高级金融知识仅显著增加了家庭正规借贷额,其对家庭非正规借贷额没有显著影响。此外,高级金融知识对家庭正规借贷的促进作用强于基础金融知识和金融风险知识,金融风险知识对家庭非正规借贷的抑制作用强于基础金融知识,而高级金融知识对家庭非正规借贷的抑制作用则最弱。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说明以上结论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农村合作金融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代表的合作金融在我国经过长期发展成为了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增长方式从以前的传统的密集型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与金融的关系日益密切。农村合作金融能否健康发展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对农村合作金融进行有效的监管以促其健康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市场型金融创新凸显了规范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无论是选择性监管路径,还是规则扩张式监管路径,抑或是以监管沙箱为代表的实验式监管路径,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该冲突。以上三种路径,都是在“术”的层面上展开。为了超越以上三种路径,我国应在“道”的层面上进行理念与制度完善,即我国需要完善金融法治基础,建构金融法治哲学,制定《金融法典》或《金融法总则》,创新金融法的更新机制,创建市场型金融创新合法性裁定制度,完善市场型金融创新的法律责任,以便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市场型金融创新监管的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金融法体现了一系列二元结构,包括金融市场体系的二元结构、金融监管的二元结构和货币政策调控的二元结构。在当前,要应对金融发展的富贵化趋势,减少和消除金融排斥现象,促进金融包容和包容性增长,应完善金融法的二元结构,即在金融市场体系上,坚持微型金融和非微型金融、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二元结构划分;在金融监管上,正规金融由中央金融监管机构监管,非正规金融则要下放监管权;在货币政策调控上,要建立健全区别对待的调控机制,根据不同的二元结构划分,实施灵活的、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1.
金融综合化经营深刻改变着金融业的生态环境,亦由此滋生新的金融风险,使得金融生态的动态平衡系统失序。金融综合化经营和谐生态环境的基础与核心是法律机制的构建,以及构建后的法律对金融综合化经营生态环境的有效性及适应性。中国金融综合化经营和谐生态环境法治框架的构建,涵括具体金融法律制度的构建,金融法律制度变迁背后的路径依赖与约束条件,以及中国的正式金融法律、可选择的制度安排与非正式规则的兼容。  相似文献   

12.
民间金融即非正规金融(Informal Finance),世界银行将其定义为没有被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所控制的金融活动.根据该定义可以认为,民间金融就是与官方金融相对的一切金融形式,不管其是合法的、半合法的、还是不合法的,只要存在于正规金融管理体制之外、就属于民间金融.  相似文献   

13.
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欧美为代表的国家拉开金融监督改革序幕,把金融消费者保护做为重头戏.近年来中国举措改革金融,积极鼓励金融创新性发展.本文立足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思考,首先分析中国金融改革在金融危机前后的变化,总结中国金融创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然后分析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的构思:制定独立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构建“2+4”模式;依金融产品等级来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金融制度发展的不均衡性孕育着现存制度下的巨大潜在利益空间,诱致性地促动了民间金融制度的自发产生。民间金融这种非正式制度的存在产生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引导、规范民间金融使其走上法治化的道路,并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本文拟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分析民间金融产生的理论基础,分析其积极影响和负面效应并探索其法治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舒晔 《法人》2006,(4):12-13
银监会出重拳,摸清农村合作金融的风险家底,将是下一步按市场化、商业化取向, 实现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目标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6.
李扬  周子衡 《中国监察》2009,(12):38-39
抑制金融腐败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但制度漏洞依然存在 目前,针对金融腐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有效的组织与制度规范体系,具体来说,主要有六大支柱来抑制金融腐败:金融机构自身的自律监管;专门金融监管机构的外部专业监管;由财税、审计构成的外部社会监管;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公、检、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近年来,这六大支柱均不断得以强化,对于惩治和防范金融腐败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次一、农村金融: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二、农村金融现处困境的深层原因探讨三、农村商业性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一、农村金融: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而言,金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是农村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血脉。2008年10月12日在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亦明确指出,农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起步较晚,当前仍处于试验性发展阶段,文章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产生和发展现状进行简要介绍,以资金互助和信用合作两种合作模式为研究对象,从法律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对现行合作社法律进行完善和扩充,结合各省市地方政府的实践经验,分析其出台的相关规范性文件,总结认为应明确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法律地位、完善其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外部监管,从法律层面上对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9.
美国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林声  罗劲 《法制与社会》2010,(26):104-105
次贷危机后,美国政府开始了大刀阔斧地金融监管改革,并于2010年7月15日通过了最终版本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创设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全面有力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本文将结合其改革进程,分析金融消费者这一概念,并探寻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廖森林 《河北法学》2012,(12):179-184
习惯适用传统民商法规定的法院在面对新型金融案件时会产生路径依赖,不仅在实体法适用方面,在证据规则的适用方面,路径依赖现象也十分明显。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纠纷案件不同于普通民商案件,运用传统民事证据规则裁判案件使得裁判结果偏离公证。因此,有必要明晰金融衍生产品的特别属性,重塑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纠纷案件的证据规则,结合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原理,为公证裁判金融衍生产品案件提供制度支持,变路径依赖为路径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