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化中的角色举足轻重,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的高质量实现。土地承载着物质保障和情感依附功能,是农业转移人口留置于农村最重要的资源。生计资本是生计活动的基础,是在城镇稳定居住的决策基础,也是农地政策对农村家庭禀赋提升的结果。因此,农地政策作为生计系统的外部因子对于市民化决策的影响可能隐含着"农地政策回应→生计资本→市民化意愿"这一因果链条。本文采用11个省份开展的"全国百村农业转移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农地政策回应、生计资本现状及市民化意愿选择之间的关系,探索农地政策回应、生计资本影响市民化的具体路径,最终得出结论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1)农业转移人口对农地政策回应程度较高,农地流转参与经历对于市民化选择有较强的促进作用。(2)多数农业转移人口具有定居城镇的意愿,自然资本发挥推力作用,社会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拉力作用显著。(3)在农地政策回应、生计资本与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机制上,农地政策回应通过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社会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对市民化产生正面影响。研究的可能性贡献在于证明了政策回应、生计资本和市民化之间的因果链条;强调了农地政策在推行过程中要及时关注政策执行细节及反馈,适当的政策引导将保障低生计资本群体的发展权利,促进高生计资本群体的城镇生活取向;提出农地政策、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和住房政策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契合,以更好地弥合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不想"和"不能"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定居城镇是推进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农村"三分离"现象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亟待解决。必须深化改革,加快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务工市民化,同时构筑保障体系,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深刻影响甘肃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本文从甘肃省城镇化及农业转移人口现状入手,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在经济、政策、文化、社会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无疑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但农业人口市民化作为城镇化率提升的关键,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具有特殊性。以云南德宏为例,总结和反思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推进的实践,分析把握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市民化工作中的制约因素,研究探讨改进少数民族农业人口市民化工作的对策建议,将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按照中央和四川省委的要求和部署,立足近年来成都市农业转移人口吸纳规模较大的发展实际,成都应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本文建立了关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分析框架,通过详细的图表阐释了新世纪以来成都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总结与展望,分析了外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物质、权利、人力和社会等资本困境。在此基础上,文章初步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成都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基本思路,并从着力"破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资本困境"和"扩大城镇空间容量"两大问题入手,提出了成都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前仍处在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期。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解析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期面临的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以及转型期的过渡性特征及困境,有利于在新历史条件框架内生成相应的制度供给,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中的过渡性特征集中体现在转型路径的空间分岔,其形成有深刻的政策背景和制度支撑:一是土地财政体制对经济弱势的农业转移人口的“推力”;二是超大城市对农业转移人口的“隐形排挤”;三是现行政策下中小城镇“拉力”不足;四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预期不确定。城镇化路径的空间分岔造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两大新困境:一是背离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应有之义;二是中小城镇人口结构失衡,发展后劲不足。为此,必须积极寻求破解路径,聚焦“增权赋能”的理念和目标深入进行各项相关制度的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7.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综合的社会转型过程,关系到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结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大转变,有必要将宏观思考与微观分析、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市民化一方面有确定的内容,另一方面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今后应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理念与路径、法律保障、政府保障、社会保障、经济保障五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8.
了解城市居民眼中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社会风险,避免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产生不利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给城市居民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权益挑战,城市居民对此抱着期待与忧虑并存的复杂心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策制度障碍、城市发展水平限制、城乡文化差异以及"城里人心态"与"小农意识"作祟等。必须从革除体制弊端、完善城市功能、盘活农村资产、搭建交流平台及关注弱势群体入手改进,方能摆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给城市居民带来的顾虑,进而抓住历史机遇实现"新老市民"的发展共赢。  相似文献   

9.
在十八大政治报告中,党中央首次提出“市民化”概念。农民工融入城市,“化”为市民,是我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种势不可挡的历史必然,它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中国城镇化质量,意义重大。更事关国家的文明程度、制度完善,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进步。要通过制度创新和顶层设计来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使他们有序、和谐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0.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既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也是牵动农民、市民、企业和政府各类各方利益格局的重大问题;它既会给各类利益主体带来利益增进效应,也会引发各类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效应。只有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由此产生的利益效应,以利益最大公约数构建一系列的利益协调机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才能更加积极稳妥、更加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解放至今,由于我们过多地强调政策的作用,使 城市化走了不少弯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遵循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党 在基层组织中的作用,是避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社会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与城市化并不必然带来乡村衰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尊重市场规律,发挥乡村比较优势,并处理好如下三个基本问题:一是破除阻碍资源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的“制度藩篱”,实现农业振兴与农民增收;二是消解“乡土文明”与“城市文明”两者对立的固有偏见,深刻理解“土地束缚”、“小农经济”的桎梏之源,改革城乡二元制度安排,构建统一、公平公正的资产交易市场、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制度;三是采用市场激励机制,让农村人口“走出去”,让外部人才、资本与技术“引进来”,在城市化进程的“双向互动”中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贵州省的三化水平相对全国平均水平较低,且三化协调程度不足。文章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贵州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互动关系,并针对贵州省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引入了市场机制来推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并提出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和增强内部要素流动、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处在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不可避免面临城镇化进程中所产生的流动人口增多、社会资源需求冲突、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分析城镇化背景下贵州省现有治安状况的特点,针对当前治安防控手段的不足,明确信息化在治安防控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空间预防理论为指导,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到社会治安防控中,实现对治安防控的宏观掌握,以保障社会秩序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面临城镇化不彻底、集约化程度不高、规划布局不尽合理、矛盾比较突出、农村空心化等诸多问题。鉴于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挖掘内需潜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必须从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等五个方面去着力,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弱势群体在家庭、学校、工作等方面面临程度和类型不同的“社会排斥”,生存与发展状况堪忧。尽管社会政策在整合城市弱势群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的社会保护政策和司法保护制度还存在观念误区、“缺位”现象等问题,必须在社会政策的制定中特别重视社会公平,完善青少年法律政策,从根本上改变弱势青少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为了解决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三农问题、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国家颁布了大量的有关补贴的法律和政策规定。但什么是行政补贴?行政补贴属于哪类行政行为?通过行政补贴与《反补贴条例》的补贴概念、行政补贴与行业补贴和岗位津贴、行政补贴与行政指导、行政补贴与行政给付等相关概念的辨析,行政补贴应归类到行政给付中的资助行政。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用耕地通过征收或征用变成城镇建设用地的数量不断增加,大量的农业人口失去土地,变成无地、无业、无居的特殊群体,由此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给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带来新的难题与挑战。作为社会管理的主导者,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失地农民问题治理的新举措,切实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语言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文字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也随着改革开放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改革开放作为重要的社会背景语境,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语言面貌。其中政策法令性语言、广告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发展变化,最为清晰地反映出社会前进的步伐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中国的崭新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