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本世纪初,家畜口蹄疫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流行,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动物和畜产品的国际贸易,因而许多国家建立了口蹄疫或口蹄疫疫苗研究机构,在控制、消灭和防止口蹄疫传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 传统疫苗目前大多数流行口蹄疫的国家采取以计划免疫为主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口蹄疫,传统疫苗在口蹄疫预防控制中仍占主导地位。传统疫苗包括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在60年代以前,通常采用异源非易感动物或细胞连续传代致弱的方法研制弱毒疫苗,并在前苏联等国家得以应用,但因口蹄疫病毒宿主范围广,难以平衡毒力与免疫力的关系,以后停止研究与…  相似文献   

2.
冻干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菌(毒)种和菌(疫)苗的生产实践。近年来随着兽医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口蹄疫各个品系的强毒株和弱毒株不断增加,为了使用冻干方法保存口蹄疫病毒和弱毒毒株,我们初步探索几种常用冻干赋形剂对口蹄疫A型兔化弱毒冻干性能的测定。由于某些条件限制,只进行了两次试验。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目的,在于明了口蹄疫与猪传染性水泡病之体温、心脏病理有否不同,以求在区别二种猪的水泡症候之传染病时有所借鉴,故做此试验。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一、体温变化、临床症状及心肌肉眼病变观察 (一)试验材料: 1.动物:猪18只(6月左右浙江猪12只,1~2月龄临洮猪6只)。 2.病毒品系: (1)A型牛源毒阿克陶系44代毒(1:10倍)。 (2)A型兔化弱毒363代毒(1:10倍)。 (3)上海龙华猪水泡皮毒(1:10倍)。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口蹄疫O-A-AsiaⅠ型三价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按OIE口蹄疫疫苗效检标准和我国口蹄疫灭活疫苗质量标准,对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4批疫苗进行了安全性试验、免疫效力试验、免疫持续期试验、疫苗保存期试验和最小免疫剂量试验。结果显示,4批疫苗均对靶动物和实验动物安全,无任何毒副反应;对O、A、AsiaⅠ型口蹄疫的平均免疫效力分别为4.73、6.84和8.10 PD50/头份;一次接种的有效免疫期达6个月;2~8℃下的疫苗保存期为12个月;适宜的免疫剂量为,6月龄以上牛每头3.0 mL,6月龄以下牛每头1.5 mL。该疫苗对接种动物安全,免疫效果良好,一次接种可同时预防O、A、AsiaⅠ型3个血清型的口蹄疫。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免疫抗体评价口蹄疫灭活疫苗效果的可行性,分别用5批次的口蹄疫O型-亚洲1型二价灭活疫苗(OS/99株+JSL/06株)、5批次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ZK/93株+OS/99株)免疫动物,在攻毒的同时采血分离血清,用液相阻断ELISA测定抗体效价,以分析抗体效价与免疫保护的关系。统计学分析表明,二价灭活疫苗的O型免疫抗体值与攻毒保护率(概率单位)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为0.986;亚洲1型免疫抗体值与攻毒保护率(概率单位)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为0.997,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抗体值与攻毒保护率(概率单位)之间不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果表明,应用抗体水平评价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是完全可行的,但用其评价猪O型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最近McCullough,K.C等(1992)通过一系列方法检测了免疫后的动物血清抗体,进而与攻毒试验进行比较观察,同时纵观了其他学者的试验,提出了血清抗体的“三区”分类法。 对口蹄疫保护性免疫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液反应。当特异性抗体作用于口蹄疫病毒后就会增强吞噬作用,通过免疫系统的吞噬细胞来摧毁病毒。因此探索动物抗口蹄疫病毒的抗体反应和抗感染的关系是疫苗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McC-ullough等通过一系列ELISA试验(夹心ELISA、液相ELISA、夹心竞争性ELISA、液相竞争ELISA及阻断性ELISA)和经典的中和试验逐一测定了免疫接种后的牛血清,所有这些体外免疫测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种能够区分口蹄疫疫苗免疫与野毒感染动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将纯化的口蹄疫病毒3AB非结构蛋白抗原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加入待检血清样品后,利用胶体金标记SPA显色。应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技术(DIGFA)和ELISA方法同时对150份猪血清进行检测,结果DIGFA法的阳性率为6%(9/150),ELISA法的阳性率为5.3%(8/150),两者符合率达99.3%。DIGFA操作简单,耗时短,结果易于判断,且与口蹄疫免疫猪血清、猪细小病毒、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病毒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结果表明,该法适用于生猪和牛等口蹄疫病毒3AB抗体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FMD)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家畜传染病。虽然死亡率不高(在成年动物中不到5%),但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为控制本病流行,许多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和防疫机构。特别是对口蹄疫病毒、免疫的研究,现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传统FMDV疫苗正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新型FMD疫苗(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和痘病毒载体疫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将FMD疫苗研究动态作一概述。 (一)弱毒FMD疫苗 战后,弱毒疫苗研究发展很快,继脊髓灰质炎、天花、犬瘟热弱毒疫苗之后,有的学者开展了弱毒FMDV疫苗的研究。50年代,由于大规模防疫的需要,减毒活疫苗在效力和经济上都具有吸引力。Skinner对吸吮小白鼠对FMDV高度敏感性的观察,致使将病毒适应实验动物,从而致弱病毒的方法进入高潮。他在小鼠上培育的嗜肌肉毒株,经检验,有些弱毒株可以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但也常常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 (Foot and mouthdisease ,FMD)是 1898年首次发现的病毒性动物疾病 ,因其发病凶猛 ,被国际兽医局 (OIE)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口蹄疫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 (Foot and mouthdiseasevirus ,FMDV) ,主要侵害家养或野生的偶蹄类动物。作为一类烈性传染病 ,口蹄疫不仅损害了发病国家和地区的畜牧业生产 ,还严重限制了国际和地区间动物及其产品的贸易往来 ,素有“政治 经济病”之称。近年来 ,口蹄疫在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大规模地流行暴发 ,给疫区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同一地区的流行毒株和以往流行毒株及其所用…  相似文献   

10.
(一)口蹄疫A型组织细胞苗及组织细胞毒兔体反应苗对50~60日龄杂种断奶仔猪的安全效力试验。 (二)口蹄疫A型组织细胞苗及组织细毒兔体反应苗对10~13日龄杂种哺乳猪的安全试验。 (三)口蹄疫A型组织细胞苗及组织细胞毒兔体反应苗对50~60日龄纯种断奶仔猪的安全效力试验。  相似文献   

11.
最近二、三年来,全国各地猪口蹄疫流行甚广,而少数地区所送检的材料若用常规的方法来鉴定,不易鉴定出毒型或根本鉴定不出毒型。过去虽然对某些地区的猪口蹄疫作过分型鉴定工作,未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同时也未掌握其规律性。为了及时扑灭该病的流行,为防疫  相似文献   

12.
猪口蹄疫和水泡病在某些地区同时流行,影响生猪生产和出口援外。为了研究解决预防这两种病的联合疫苗,我们用我所培育的口蹄疫A型鸡胚弱毒和水泡病上海龙华系鼠化弱毒作成联合疫苗,进行了初步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甲、安全效力试验 一、试验材料 (一)疫苗: 1.口蹄疫A型疫苗:用我所培育的A型鸡胚化弱毒104和107代,制成含毒10%、含  相似文献   

13.
用同一份仔猪肾组培细胞先繁殖猪瘟病毒(中国猪瘟兔化弱毒),再繁殖口蹄疫O型病毒,猪瘟组培细胞毒兔检可达5 ×10~4ID/1毫升。O型口蹄疫细胞毒鼠测毒价可高达≥10~(8·5)“MLD_50/0.1毫升。 被猪瘟病毒感染后的细胞不发生细胞病变(cpe),大量繁殖猪瘟病毒后的细胞(即3~5次收毒后的细胞),再感染口蹄疫O型病毒,细胞病变率几乎达100%。从而说明猪瘟病毒与口蹄疫O型病毒是可以先后在同一份细胞内复制的。  相似文献   

14.
与口蹄疫有关的水泡性病是指水泡性口炎(Vesicular stomatitis)和水泡疹(Vesi-cular exanthema),这三种病都是由滤过性病毒所引起。在病原学上,它们之间没有关系。口蹄疫几乎传染所有偶蹄动物如牛、猪、羊等;水泡性口炎除传染猪、牛之外,尚传染马,而水泡疹则只传染猪。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在病畜的临床表现方面。每一种病都以在口及蹄部发生水泡病变为特  相似文献   

15.
收集保藏的6株口蹄疫(FMD)A型牛源强毒,适应乳鼠5代,转适8HK—21细胞单层10代,用弗氏完全佐剂制成疫苗免疫豚鼠。综合分析其对实验动物及制苗细胞的适应性、病毒感染性滴度、豚鼠抗强毒攻击的免疫原性、血清中和抗体应答的抗原广谱杜表明,在6株毒中AF/72具有更好的适应性,病毒滴度高,免疫原性好,抗原谱广。  相似文献   

16.
口蹄疫免疫学研究进展张立昌,刘尚高(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100094)口蹄疫(FMD)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为口蹄疫病毒(FMDV)。本病传播途径多、传染性强、为多种动物共患,曾多次在世界上发生过大流行,经济损失惨重 ̄...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33或38.5℃的生长,致死乳鼠,感染海猪和引起小公牛发生口蹄疫的相对能力,描述三株口蹄疫高温敏感突变种的特性。ts-24和ts-42在38.5℃不能生长;它们在33℃可能产生大量无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第三个突变种,ts-22在非允许温度下延长孵育期间具有一定的繁殖能力,表现出“泄漏”现象。对乳鼠突变种ts-42是致病的,而ts-22和ts-24根本无致病性。一周前曾用ts-22注射过的小白鼠能抗野毒的致死作用而被保护,这显然是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结果。用突变种病毒注射的海猪,有一半产生病变,但病变仅局限于注射部位。产生的抗体也比注射野毒的动物少得多。在小公牛舌皮内注射突变种病毒以后,口蹄疫发生延迟而且病情也轻。  相似文献   

18.
对6个半月~7个月及8个半月的免疫持续期试验,我们采用仔猪肾上皮细胞毒120代(病毒滴度=10~(-7.5))又连续适应3~4日龄乳兔三代,乳兔在接种后36~40小时出现典型口蹄疫症状,规律死亡。取其乳兔肌肉组织毒,制10%含毒量的甘油苗(病毒滴度=10~(-7.0)),该疫苗(7102批)在甘肃省成县红川公社、南康公社进行区域实验(该地区从1962年至今未发生过口蹄疫,也未注射过口蹄疫疫苗)。注射黄牛670余头,注苗6个半月~7个月及8个半月分别运回试验牛只,进行强毒攻击。所用强毒为牛源强毒A型44代,病毒滴度=10~(-7.0)  相似文献   

19.
对影响口蹄疫病毒存活的因素、传播途径和最小感染量,口蹄疫感染动物不同组织、体液中口蹄疫病毒的带毒量和病毒存活能力,口蹄疫病毒在各类畜产品中的存活能力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各类畜产品传播口蹄疫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估,并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制苗及攻毒用毒种的质量和稳定性,在对制苗和攻毒毒种的毒力、特异性、保存期、扩繁代次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制苗和攻毒用毒种种子批。结果表明,原始毒种和基础毒种的扩繁代次均控制在5代以内,适宜的保存方法和保存期均为加含 500 mL/L甘油的PBS后在-30℃保存1年、-70℃保存2年;用于生产抗原的工作毒种,最高扩繁代次控制在15代以内,最佳保存方法和保存期为加保护剂后在-20℃保存半年、-70℃保存1 年;用于效力检验的攻毒毒种采用原始毒种。通过制苗和攻毒用毒种种子批的建立,规范了口蹄疫疫苗生产和检验过程中的毒种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