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9月25日至28日,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在杭州召开。西子湖畔,金风送爽,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司法实务部门的人士年度聚会,共话热点。年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分别选举了新一届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围绕“诉讼公正与司法理念”这一年会主题,与会代表就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法治理念、三大诉讼法的修改以及诉讼程序、诉讼证据制度等的完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2.
肖锋 《法律适用》2011,(7):17-21
当前《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这次《民事诉讼法》修改一个很重要的指导理念就是如何通过更新民事诉讼的制度设计使司法更加大众化、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更加接近正义。笔者认为,除了现有民事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之外,有必要借这次《民事诉讼法》全面修改的契机,在《民事诉讼法》中增设独立的小额诉讼程序.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对...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会、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同举办的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2006年年会于2006年9月25-28日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司法机关与教学科研单位的代表35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年会的总议题是诉讼公正与司法理念,根据会议中发言讨论情况和会议收到的论文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邓辉辉 《法学杂志》2004,25(6):61-62
公正和效率是审判方式改革的基本目标,诉讼回避制度则是确保诉讼公正最基本的法律制度。从现行《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对象、条件、程度的规定,以及回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实施情况看,民事诉讼回避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试析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弊端及改革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调解是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与我国目前司法改革进程中追求的公正和效率的主题不相和谐,本文试通过对现行诉讼调解制度中的主要弊端进行分析,并提出对诉讼调解制度的具体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并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民事诉讼法部分修改后的第一次全面修改。此次修改,涉及条文100多处,增加了诚实信用原则,新设了公益诉讼、小额诉讼、第三人撤销之诉、行为保全、司法确认、担保物权实现等多项重大诉讼制度,对民事诉讼原则、立案制度、管辖制度、调解制  相似文献   

7.
1998年11月7日至9日,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98年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海口市举行。1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诉讼法学专家、学者及司法实际部门的代表参加了此次年会,探讨社会共同关心的诉讼公正、司法独立以及诉讼法实施等问题。大会共收到80多篇论文。...  相似文献   

8.
李娜  蒋皓 《法治与社会》2012,(12):32-33
8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主要围绕完善调解与诉讼相衔接的机制;进一步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完善当事人举证制度;完善简易程序;强化法律监督;完善审判监督程序;完善执行程序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调整。其中。针对司法实践中新情况,本次民事诉讼法大修首次写入公益诉讼内容,被视为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有关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的规定实施已15个春秋,面对新形势下日趋复杂的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以及轰轰烈烈的民事司法改革大潮显然已捉襟见肘。鉴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民事诉讼法的修改纳入本届人大立法规划内,这无疑为完善我国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对该制度作一全方位的扫描,着重分析其亟需弥补的缺陷与不足,推动我国国际私法学界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并对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工作产生持续、有效的影响,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在修改《行政事件诉讼法》过程中,以司法改革为动力,以美、法、德等国为借鉴,认真检讨其现行法权利保护机能的形式化,以全新的理念和思维,以权利保护为本位,放宽诉讼限制,使行政诉讼制度真正成为便于国民利用的制度。无疑,这对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司法业务文选》2012,(Z2):2+97
解读一:公益诉讼写入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条款的确立使我国公益诉讼制度迈出跨越性的一步。解读二:当事人可申请审判人员回避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二是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是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同时,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相似文献   

12.
张进德 《法治研究》2014,(5):115-122
民事司法领域的接近正义运动对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运动兴起于上世纪中后期,旨在让普通民众更加便利和高效地利用司法途径解决纠纷,大致包括了加强保障公民诉权、改革法律援助制度、扩张公益诉讼制度、发展ADR机制以及简化诉讼程序等方面的内容。我国的民事诉讼改革置身于世界潮流之中,必会受到接近正义运动的影响。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诸多方面体现了接近正义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3.
论公司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完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曙光 《河北法学》2002,20(6):43-48
公司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国外许多国家大多以立法形式予以确认 ,而我国公司法却未确认这一制度 ,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法也未将股东代表诉讼作为一种诉讼形态作出明确的规定 ,这给股东权益保护带来了很大缺陷 ,同时也使司法工作中无法处理该类纠纷案件。建立和完善公司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公司法》乃至诉讼法上的一个新课题 ,在修改我国《公司法》、《民事诉讼法》时 ,应力求构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是继2007年修订民事诉讼法以来的又一次大的修改,修改的重要内容包括:增加"诚实信用"原则、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公益诉讼制度,完善调解制度、证据制度、保全制度、简易程序(包括小额诉讼制度)、审判监督程序、检察监督制度、执行程序等。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当事人的权利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对婚姻家庭律师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开拓业务的一个机遇。掌握并熟练运用新民事诉讼法中对婚姻家庭案件影响较大的修改规定,对于减少失  相似文献   

15.
日本《行政事件诉公法》修改的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修改《行政事件诉讼法》过程中,以司法改革为动力,以美、法、德等国为借鉴,认真检讨其现行法权利保护机能的形式化,以全新的理念和思维,以权利保护为本位,放宽诉讼限制,使行政诉讼制度真正成为便于国民利用的制度。无疑,这对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正与效率是诉讼法的两大基本价值目标。提高司法效率是诉讼法的重要功能,这是由诉讼法 本身的特质所决定的,也是诉讼效率原则的基本要求;在我国,制约诉讼法之效率功能充分发挥 的因素主要是程序正义理念的缺失和诉讼法自身的不够科学、合理;要充分发挥诉讼法的效率功 能需要完备的外部条件及诉讼法自身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7.
任鸣  法大 《法律适用》2011,(7):F0004-F0004
[本刊讯]2011年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中国政法大学在北京共同召开了《民事诉讼法》修改研讨会。会议围绕审判监督程序、公益诉讼制度、审前程序、抑制恶意诉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出席会议并致辞。  相似文献   

18.
量刑建议是检察机关强化控诉职能、维护量刑公正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助于确保量刑公正,保障程序公正、公开,促使控辩双方平等对抗,提高诉讼效率与当庭宣判率,转变人们的诉讼观念。随着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实施,量刑建议制度进一步为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以及司法改革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9.
9月24日至26日,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在天津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年会。本次年会的总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下的诉讼法理论、现实与进路。目前,三大诉讼法都面临再修改,与会的刑事诉讼法学专家学者围绕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为基本方向,主张刑事诉讼法修改既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基本国情,又要吸收国外体现诉讼民主和公正的有益经验,积极稳妥地进行。一、完善相关诉讼措施,有效防止错案今年以来,佘祥林杀人案、李久明杀人案、滕兴善杀人案等几起错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学者提…  相似文献   

20.
王福华  融天明 《法律科学》2007,25(4):95-103
诉讼效率与法院的结构和运作紧密联系.在立法上诉讼效率取决于程序的科学构建,司法运作中则决定于案件管理水平.审理期限是一种视野过于狭窄的诉讼效率衡量体系,弹性过大的制度设置使其难以精确衡量并提高诉讼效率,故应以诉讼周期取而代之.本质上审理期限是法官职业伦理问题,而非民事诉讼法程序制度.在即将修改民事诉讼法之际,删除审限制度规定,加强对诉讼机能的调整,为当事人设置诉讼促进义务,使诉讼程序合理衔接,是提高诉讼效率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