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志忠,男,回族,1947年11月生,山西长治市城区人,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197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长治市委常委、政协长治市第十届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中共长治市委统战部部长?  相似文献   

2.
元明清王朝治回政策与回族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宋元王朝的回族先民到明清王朝的回族,每个王朝的统治者都制定了不同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回族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在元代恩威相济的对回政策下,回族共同体雏形形成;明代回回人仍受重用,对回实行优待和强制同化政策,回回人融合汉族文化进而加速了原文化的本土化进程,回族共同体形成;清代对回政策前后有别,前期因俗而治,后期采取“以回制回”的压制政策,回族共同体非但未被削弱,民族认同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 ,山东回族人民继承了先辈们的革命斗争传统 ,在党的领导下 ,和汉族人民一道 ,积极投入了反对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为挽救民族危亡、埋葬蒋家王朝和新中国的建立 ,谱写了爱国主义的颂歌。  相似文献   

4.
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中 ,逐渐建立和发展起了一整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在此过程中 ,对回族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四个时期对中国共产党的回族政策做了回顾 ,即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 192 1 7— 1934 10 ) ;长征至抗日战争前的时期 ( 1934 10— 1937 7) ;抗日战争时期 ( 1937 7— 1945 8) ;解放战争时期 ( 1945 8— 1949 9)。  相似文献   

5.
该书第一章《导言》中介绍说:“本书考察清水江下游村寨社会的契约规范与秩序,设定之区域,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境内的清水江流域村寨,但主要考察对象在锦屏的文斗寨,因此在论述时主要探讨文斗寨的契约规范与法秩序情况。在时段上主要是清代,同时考虑到契约规范的延续性,书中也对民国时期的契约规范与法秩序情况有一定的涉及。”  相似文献   

6.
福建学院创始人为刘崇佑先生和林长民先生,系清末民初著名的立宪派政治活动家、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进步人士,刘崇佑先生还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大律师。他们在清末和民国时期积极通过参与立宪、创办学校报刊、创立政治组织等来传播救国、民主思想,参与救国运动,以维护民族独立,挽救民族危亡。他们的救国民主思想和救国行为对清末民初和整个民国时期的中国政治、民主革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已有行之有效的法律援助制度。北京政府采用的“指定辩护”制度;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以公设辩护人制、平民法律扶助、民刑诉讼程序询问处为内容的法律扶助制度,是民国时期两个阶段的法律援助制度。律师是民国时期开展法律援助的主体。法律援助制度是民国时期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现代司法制度向文明、民主发展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8.
清真寺是穆斯林的礼拜场所,在穆斯林心目中具有崇高而神圣的地位。由于伊斯兰教在回族民族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纽带作用,因此相对于中国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而言,清真寺在回族社会生活中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清真寺既是回族穆斯林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穆斯林礼仪礼俗实践及规范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回建 《理论前沿》2008,(20):16-18
散居回族广泛分散居住在祖国各地,在历史传承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同的民族文化使散居回族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习惯世代相传,并引导和制约了其民族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文化在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在经济发展同时继续创新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西安回族书画艺术的两种形式,讲述了有关西安回族书画艺术今昔的一些人和事,重点谈了谈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回族书画艺术的现状与新气象;从书画艺术的侧面反映出西安回族热爱中国与伊斯兰两种传统文化以及追求高雅文化生活情趣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1.
何梦瑶的《三科辑要》在清代至民国时期被多次翻印,在岭南地区有一定影响。《三科辑要》与《医宗金鉴》存在明显的参照关系,创见较少。但何梦瑶善于向古代和同时代著名医家学习并融会贯通,沿袭中国著述传统,并追求简明实用,为医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2.
回族的形成是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在回族形成的过程中,融合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从民族融合的角度来论述回族的形成过程,可以得出回族民族具有族体多元融合、语言多元融合、宗教信仰多元融合和回族文化多元融合的特点,揭示了互补共存是各民族关系的唯一准则。  相似文献   

13.
回族习俗是回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是回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帜。本文探讨了回族习俗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分析了它们的特质与功能以及回族习俗与国家法律之间的一致之处与差异,旨在探讨自治法规即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在沟通二者之间关系中的地位和回族习俗法规化问翅。  相似文献   

14.
云南回族经济深受伊斯兰经济思想的影响,在"重商崇商"观念的指引下,历史上云南回族就开展了广泛的商业贸易,回族经济已成为云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云南回族经济出现了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经济脆弱等问题。进一步发展云南回族地区经济的关键在于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扬穆斯林宗教伦理、传承穆斯林民族传统,加强政府督导,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15.
在多元化时期,回族习惯法在回族地区的法治实践中具有积极的价值功能。认识和发挥这种价值功能意义重大。在回族地区的法治活动中,要注意对回族习惯法的调查研究,充分考虑和尊重回族习惯法,并分别不同情况进行有效处理。既要自觉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又要自觉运用习惯法资源解决社会问题。对国家法能够不涉足的领域或两者共生共存的领域,应允许回族习惯法作用的适当发挥,以促进民族习惯法价值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回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度契合。挖掘回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精髓,坚持教育工作者、回族民众、契合内容、方法策略、目标实现"五位一体"以培育回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7.
研究洛阳市渡河回族区回族受众的媒介使用情况,对于深层次认识该地区少数民族的信息传播结构,受众媒介素养,以及分析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关系,均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媒介接触对回民日常生活和观念的影响,以及大众传媒在回族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媒介在回民生活中不仅发挥着传递信息、提供娱乐等功能,还为他们提供了以大众传播媒介为基础的新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回族在历史发展中逐渐通用汉语。回族穆斯林借用了一些佛教术语,通过改造、引申等形式,来表达伊斯兰教方面的事物与思想。回族对佛教词汇的借用,是在不违背伊斯兰教基本信仰的前提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适应,这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9.
解决回族聚居地区回族党员信仰宗教问题,必须看到千百年来伊斯兰教文化的发展变化,看到伊斯兰教与回族人民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的联系和区别,实事求是地分析回族党员队伍的现状,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要求,结合党的现行政策进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在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深入研究,大胆探索,正确划清宗教活动与民族风俗和文化传统的界限,妥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0.
罪犯递解是清代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递解过程中,经常发生解犯逃跑、病亡等意外事故,影响社会正常秩序。为了防止这些意外情况的发生,清朝廷制定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同时惩前毖后,对逃跑的解犯和失职官员进行惩罚。探讨这些意外事故以及清政府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制度。对研究清代递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认识清代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