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色精神是中国革命历史的文化沉淀,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的思想、观念、主张和意志的高度凝结。作为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表征,蕴含着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反映着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赓续红色精神是共产党人肩负新使命、勇挑新担当、展现新作为的内在要求。新时代,共产党人要不断从红色精神中汲取丰厚滋养,始终坚守纯洁的信仰、坚持崇高的信念、坚定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人以百折不屈的精神,于1934年前后开辟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这块根据地后来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落脚点,并成为中国革命的新起点。这块根据地之所以能够成为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其重要原因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树立了具有陕甘地方革命特色的南梁精神,这种精神体现了那一代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革命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反映中国革命现实、凝聚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独特思想和精神风貌的文化。这种特定的丈化精神和文化形态,其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它不但是中国革命时代的先进文化,也是中国目前多元文化格局中重要一元,其思想精神和方法特点对当今先进文化建设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柏坡是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扩大革命力量,积极探索实践,展现出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勾勒了未来新中国的宏伟蓝图。西柏坡时期的革命精神是在中国革命走向全国性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所形成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从中国共产党西柏坡时期的革命历史中汲取前行力量,对于我们服务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习井冈山英烈 加强党性修养和党风党纪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性党风党纪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体现,也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保证。井冈山斗争时期,无数革命英烈坚定的无产阶级党性、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组织纪律,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和精神的重要源头,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更对当前我们加强党性修养和党风党纪建设具有重要学习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南梁精神     
南梁精神是土地革命时期陕甘边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培育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涵是陕甘边革命者历史使命、道德情操的集中反映。南梁精神就是陕甘边苏区精神,与中央苏区精神及其他苏区精神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和特色;南梁精神与中央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同为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头;南梁精神是老区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庆阳老区精神的发展具有开创之功。研究和弘扬南梁精神对于推进现代政治文明、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形成的独特而鲜明的精神特质,是共产党人精神世界之基,集中反映着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和价值追求。一部中国共产党百年接续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红色精神百年绵延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沿着中国革命的征程砥砺初心,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对红色精神予以跨时空阐释,为躬身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提供了实践遵循。新时代,要发挥红色精神铸魂育人的作用,在接受思想洗礼、当好红色传人、继承革命传统、保持政治定力中将红色精神发扬光大,并从中汲取锤炼党性、陶冶品格、补钙壮骨、接续奋斗的营养和力量。  相似文献   

8.
延安精神作为中共的一笔宝贵财富,具有革命性、民族性、时代性和群体性特征,是中共在延安时期领导民族独立和人类解放斗争实践中,倡导、培育、形成的把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与彰显共产党人革命精神有机结合,既体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性质、宗旨,又富有广泛人民性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群体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使得延安时期培育生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9.
结合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发展目标、新的奋斗征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新的含义和意义,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在新时代,秉持初心、肩负使命,不负人民重托、兑现庄严承诺,根本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共产党人走好新时代"进京赶考"路,破解历史周期律难题,必须时刻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锐意改革的精神、自我革命的精神和永远奋斗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有幸参加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举办的"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专题培训班。系统地了解、学习了井冈山精神,特别是培训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利用井冈山独特的革命历史资源,教育和引导学员继承和发扬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共产党人的党性、党风和党纪方面的优良传统,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找出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开辟中国革命新历程.创造人类历史伟大奇迹的壮丽篇章。在一个个被我们不断传颂的长征故事中,无不闪烁着共产党人先进性的光辉,董必武就是一个典范。他在长征路上留下了共产党人的铿锵足音,矗立起了共产党人的伟大形象。  相似文献   

12.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革命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积极传播践行延安精神,不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3.
敬仰孙中山、向往革命是宁武爱国思想和革命意识形成的基点;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是宁武爱国思想向革命思想升华的起点;响应孙中山号召、开展武装斗争是宁武爱国思想转化革命实践的突出特点;拥护孙中山、继续革命是宁武爱国思想与革命实践结合的闪光点;秉承孙中山不断进步精神、真诚接受共产党人帮助,是宁武早期爱国思想与革命实践的光辉顶点。  相似文献   

14.
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和策源地。20世纪20年代,以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为代表的优秀青年志士,成功在安源开辟和领导了闻名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这场以共产党早期革命青年为核心骨干的安源革命,它以波澜壮阔的斗争实践铸造了"义无反顾、拼搏担当、人民至上、开拓创新"的青年精神。它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青年革命志士最早形成的优良品格的生动反映。传承安源革命的青年精神,对新时代青年肩负起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和责任担当具有深刻的现实激励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精神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力量之源,也是人民军队的灵魂之源、血脉之源。在这个绿色氧吧、革命摇篮中,我们既在身体上"加氧",更在精神上"补钙"。通过这次"寻根"之旅,亲眼目睹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地方,亲耳聆听革命前辈气壮山河的战斗故事,深刻感到来不来井冈山大不一样,站在先烈用鲜血浸染的地方学习井冈山精神,与坐在教室听讲课、坐在影院看电影,所得到的收获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正>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宣传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党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为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本文深入学习思考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主要内容,探寻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培育与发展脉络,梳理精神谱系的表现形式和特征,深化拓展了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把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传承好、发扬好,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对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战争年代形成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仍然十分重视继承发扬延安精神;全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以新的形式创造了伟大的时代精神,书写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赞歌,使延安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初期,在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开始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探索的同时,井冈山地区共产党人郭化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郭化非参加过万安暴动和湘赣边革命实践,赞同毛泽东的主要观点,他结合学习党的六大精神,对井冈山斗争进行研究,1929年10月写成《中国革命之路》。他认为工农武装割据实质是政权割据,是中国目前新的革命之方式;认定武装斗争(割据)最终目标是要夺取政权;提出完成政权割据的重要任务,应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共产主义文化对革命的推动作用。尤其可贵的是,面临种种困难,他仍坚信革命一定会最终胜利。《中国革命之路》丰富了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气节"一词原本由"节气"演化而来,西汉以降,中国人的气节观经历了一个嬗变过程。崇尚气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士人安身立命之道。回顾中国革命历程,气节熔铸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塑造了共产党人独立完善的人格、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在新时代背景下,气节对提升党员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和精神素质仍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重气节、讲气节、养气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