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文言文教学的误区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是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教学中被奉为至宝的"字字落实,句句讲清"的"八字真经",在学生方面却异化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  相似文献   

2.
王敏 《学理论》2012,(32):261-262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中华古代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但教学实践中文言文教学效果并非理想,中学生中广泛流传的"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便表明问题较为严峻。学生畏惧文言文,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与文言文作品间的心理距离过大,故而过于陌生,由此产生畏惧、反感。对此,提出两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即从教师语言魅力及对学生对话意识的培养两方面为突破口,以求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字载体,文言文是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思想精髓的方舟,对于促进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和接受环境的改变,高职院校的文言文学习成为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出现了诸多问题。切实可行的对策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言作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陈煜 《各界》2007,(10)
用"以人为本"指导语文教学,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构建"语文生活化"的理念;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开展语文活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现在的语文教学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态,语文的工具性被过于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不断被扼杀.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开辟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新疆域.语文源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应让课堂教学生活化,并高度重视现代教学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重视社会生活对语文学习的作用,让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6.
蔡文婷 《学理论》2012,(18):247-248
近年来,随着《基础现代汉语》、《汉语文基础》等课程在普通高校当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非中文专业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大学语文基础课程时感受到了汉语的芬芳。本文对目前高校语文课堂中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质疑,认为大学课堂中的文言文教学应该以诵读为主,重视感性材料的积累,并提出了有效组织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几种方式,同时指出诵读教学创新不仅有利于学生,而且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5)
教育的质量关系着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本理念。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学习是关键,自主与合作学习,二者不可偏废,而探究式学习是重中之重。从学生现实接受教育的水平情况来看,无论是在语文文字词汇上,还是在语文阅读写作上,都存在一定问题,需要通过以下途径加以完善:提倡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尊重"以生为本";提倡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J大调练习曲     
语文作为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基础工具,练习是最有效的方法,仅仅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堂讲授是不够的.也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目前与未来世界的复杂性.为了培养具有善于思考,不断探索,敢于创新的的新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加强练的时间,大力提高练的效率,要 "精练"、 "乐练"、"巧练",减轻学生负担,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两种极端做法——重“言”轻“文”和重“文”轻“言”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就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了思考。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古汉语字词句的知识是教学的基础;整体把握,赏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法是教学的关键;古文化的传承和熏陶是教学的旨归。文言文教学要“文”“言”并重、并举。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的诗歌教学由于中职学校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相对时间少,起点低,遇到很多难题,很多学生甚至老师由于学生认为学好技能便可,语文好不好无所谓,更不要谈诗歌的教学和学习,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的诗歌教学就如同"鸡肋",学无效果,弃之不甘.但作者认为诗歌教学是最高的语言艺术,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加强语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法宝,学好诗歌的意义深远.本文作者尝试从"注重诵读"、"感受意象,体会意境"、"联系实际、增长积累、鼓励创作"等方面论述了诗歌教学方法,以期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诗歌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乌田晓 《学理论》2014,(3):240-241
鉴于现在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出现的死记硬背和一知半解的现象,"诗性化"教育的概念由此提出,它专注于学生对课文中诗意的理解,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性化性格。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这种教育理念是我们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必须要重视的。也正因为如此,诗性化的教育对语文教师也有严格的要求——既要有一颗感性的心,又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同时,诗性化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也更加注重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最近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高中阶段的教育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新要求.针对高中语文素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有计划、大量地阅读语文读物,培养学生积累和梳理语文知识的能力,将地方文化和资源融入语文教学中,充分凸显语文的实践性,从而提高新课改学生的素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是关于"人"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有着取之不尽的源泉。品读经典,在语文教学中以合适的方法渗透国学教育,从而重塑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14.
汪翠荣 《学理论》2012,(14):259-260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注重课外阅读和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要培养阅读兴趣,让兴趣成为好老师。其次要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再次要交流阅读体会,让学生有收获感、成就感。最后要养成阅读习惯,让习惯成为好伙伴。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程文文 《学理论》2013,(2):237-238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更是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以深圳市某小学调研所感悟,以阅读教学"大环境"的营造为主线,通过小学生阅读时间设定、校园班级陈列设置,以及文本阅读、课外拓展和阅读活动三者结合的简要说明,旨在挖掘语文阅读的有效方式方法,从而切合教学实际推进学生阅读活动,做到真正"教会学生、教懂学生",实现阅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探索和创新的机遇。广大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课堂和文本等因素,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之更好地适应新型教育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中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33)
作为专科起点师范类语文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外国文学的教学面临诸多困境,但教师还是要摒弃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程式化、公式化的讲授方式。有意识围绕"经典与我"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从人物境遇、选择与命运等具体角度寻找共鸣点,激发学生结合自身与社会现实进行阅读、思考、讨论的热情,提高课堂效率,并希冀将这种热情延伸到课下,促进学生自我成长,教师也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8.
陶海燕 《学理论》2013,(30):312-313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新课标》)一书,使教师对"新课标"有"法"可依。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对《新课标》中作文教学建议的理解,论述了对现代语文作文教学的改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汤春玲 《学理论》2010,(27):244-245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就是唤醒。"学生学习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相互沟通,和课文的内容发生共鸣,从而寻求精神的家园。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身处新课改第一线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只有不断更新语文教育理念,主动融入语文新课改的潮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天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构建起崭新的语文课堂,才能为我们举步维艰的语文教育改革注入新鲜的血液,开创语文教学的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20.
马丽岩 《学理论》2011,(15):323-324
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努力挖掘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因素,有效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在思想道德、人格品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在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深入了解社会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基本渗透途径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课外拓展阅读和语文活动等环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