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充分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毕生追求。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的学说,从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都体现出对这一追求的系统探索和自觉践行,使得其理论散发出浓郁的人学芬芳。深入探讨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人学特色,对加强和改进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决定的,高职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因此必须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高度自信。马克思主义是文化价值观的理论源泉,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渗透原理和方法论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必须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理解和把握精髓,特别不能割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的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高职大学生应该把个人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把理论的内在动力转化为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艰苦探索中,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和实际需要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和政治优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经济发展、思想政治文化工作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实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围绕着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形成了以人的本质为基础,以人的价值为中介,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人学思想。毛泽东人学思想贯穿于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各个方面,使得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浓厚的人学意蕴它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人的民主和平等;要重视发掘和实现人的价值;要重视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和人的精神的培养;要根据人的特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也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和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它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马列主义这一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思想,而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开辟了将马列主义不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青年教育思想,是在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适合中国青年教育实际的科学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着各种挑战,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青年教育思想,对于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过程中创立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艰辛获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仍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3月所指出的:“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  相似文献   

9.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大法宝。在新世纪新阶段,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是中国共产党人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面临着沉重的历史任务,也为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外部环境。在这个时期,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日趋成熟,逐渐成为了抗战时期指导军队和人民群众思想的核心理论,也为抗战之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探析抗战时期毛泽东政治教育理论及其意义对于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理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生命线"理论在共产党人积极继承和创新发展中与时俱进,理论境界不断提升,理论内涵不断丰富。"生命线"理论的发展既是革命建设时期总结经验教训的要求,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内涵丰富的"生命线"理论不仅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具有重大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的积极作用也具有重大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中国革命、建设、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和科学发展观最新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才能赋予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4.
一、理论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伟大的革命实践需要伟大的革命理论,伟大的革命理论指导伟大的革命实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根本上讲,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政治、经济形势与理论工作形势是密切相关的。在组织学习、宣传、研究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全省各级党政和思想理论战线上的同志做了大量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之所以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这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孕育的革命精神密不可分。从逻辑层面来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力量源泉主要来自于坚定的革命理想与信仰、群众路线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度理论自觉。在新的历史时期,革命精神仍然蕴含着巨大的精神价值。因此,必须继续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优势,高度重视革命精神的培育与创新,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中国化的优秀理论成果。当前,认真实践和发展这些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中国化,对于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与文化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不仅有利于丰富扣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下简称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实践基础和动力源泉,马克思主义"三化"是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只有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解决影响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9.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不断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党的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她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她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在思想理论方面有两次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关于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将分别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