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制定了《反分裂国家法》。这在国家意志、人民共识、法理依据上形成对“台独”分裂势力的强大震慑,从而确保国家统一,民族振兴,世界和平。因此,我们不仅要研究《反分裂国家法》的法律依据、现实依据,还要深入研究《反分裂国家法》的历史依据。一、台湾与中国大陆同宗同源,同属一个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同宗同源,同属一个中国,她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地理角度看,在远古时代,台湾本和大陆连在一起,由于地壳运动,相连结的部分陆地沉入海底,形成海峡,未沉…  相似文献   

2.
台湾民众在长久的反台独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概括起来大致为:利用舆论抨击台独、利用民间组织反对台独、以选票压制“台独”、以民意测验形式声讨台独,以走访大陆形式抗议台独。  相似文献   

3.
针对台湾当局“拒统实独”的路线,要加强对“一国两制”内涵的宣传;针对台湾民众求稳怕乱的忧患心态,要加强做好后期黄埔同学和同学二、三代的工作;针对两岸经贸往来不断升温的趋势,要加强“台湾离不开大陆,大陆离不开台湾”的宣传;针对台独势力“境外决战”的构想,要加强对“以武拒统”危害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前两岸间的主要矛盾是统独之争。认同一个中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存在着和平统一的可能;强调“台湾主权独立”,两岸的冲突将不可避免。无论是“法理台独”或“事实台独”都不可能得逞。“台独意识”与“台湾意识”有本质的不同。真正的爱台湾,就必须考虑台湾社会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以台湾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依归,爱台湾和爱祖国并不矛盾。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是用来对付外国干涉者和“台独”分子的,而决不会用来对付台湾人民。  相似文献   

5.
民进党“执政”5年多来顽固推进“台独”,刻意制造两岸紧张局势,使台湾政治混乱、“外交”孤立,经济下滑,社会动荡,族群撕裂2004年底,岛内分裂势力的气焰尤其嚣张,公然抛出了在2008年前实现“公投,制宪,建国”的“台独时间表”,并摆出了要裹胁台湾民众不顾一切往前冲的架势一时间,似乎无论是本岛的“泛蓝”力量。还是大陆以及国际社会都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制约与遏制,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共中央自2005年初开始,有针对性地调整了对台政策,取得了争取台湾民心的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6.
陈水扁与李登辉两人在“台独”问题上,是“殊途同归”,是一丘之貉。在分裂中国的“台独”心路上,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但采用了不同的手段、方式和策略。一、扁李都是顽固的“台独”势力的总代表,并勾结“藏独”分子,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李登辉老奸巨滑,老谋深算;陈水扁狡诈多变,为选票“变脸”李登辉的“台独”思想早已有之,他善于“表演”和“伪装”,直到上台,才逐渐自暴底细。李登辉上台后,马上聘用彭明敏为其“总统府”“国策顾问”,并暗地里纵容“台独”分子,默许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在台湾…  相似文献   

7.
陈水扁当选的主要外部原因是美国不顾中国反对台独和"公投"的严正立场,对台独采取明批暗扶的政策.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一个中国"原则的遵守仅限于口头,美国以<与台湾关系法>为借口,不断加强对台独的支持,成为台独势力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根源.美国玩弄"维持现状"和"两岸平衡战略"战略,目的是阻挠中国统一.美国偏向"泛绿",目的在于借台独保持台湾与大陆的分离局面.台湾选举后,美国阻挠中国大陆采取一些反对台独和促进祖国统一的措施,客观上起到了为陈水扁政权打气作用.美国已成为中国统一和中国崛起的最主要外部障碍,中国不应当对美国寄予不切实际的幻想.  相似文献   

8.
今年 8月 3日 ,陈水扁通过视讯向在日本召开的“台独”组织“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发表讲话 ,公然抛出所谓“一边一国论”和“台湾前途公投论” ,明目张胆地向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挑战。此后 ,他一再露骨地鼓吹这类论调 ,完全撕下了一切伪装 ,充分暴露出分裂祖国的险恶用心。陈水扁在这个时候鼓吹“台独” ,并非偶然 ,是他推行“事实台独”策略、“以武拒统”策略和“以拖待变”策略的必然表现和结果。首先 ,“台独”势力的存在和发展是陈水扁坚持“台独”立场的社会根源。主张“台湾独立”的分裂思潮和活动 ,是在台湾重归中国版…  相似文献   

9.
一个中国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一个中国原则是在反对外国势力制造“两个中国”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都牢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把一个中国原则作为对台政策的基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现阶段的体现就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定不移地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就必须维护国共两党、两岸双方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台湾问题的升温,“台独”成了两岸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然而,“台独”的心理基础与文化基础却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认为,由台湾乡土意识质变而来的“台湾意识”是“台独”的心理基础,而由台湾文化“本土化”发展来的“文化台独”则是“台独”的文化基础,同时两者又互相纠缠,互相作用。本文分析了有关“台湾意识”与“文化台独”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慎待‘台湾意识’”,“反制‘文化台独’”的论点,相信对探讨如何实现两岸间的和平统一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台湾是中国固有的领土 ,“台独”分子企图利用“公投”、“制宪”的办法使台湾走上与祖国大陆彻底分裂的道路 ,这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不能容忍的。“台独”已经给台湾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是一条行不通的死胡同。而实现两岸统一 ,才能给台湾人民带来福音 ,才是台湾的光明前途。从历史和现实看 ,中国必将统一 ,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四个方面详尽述论了日本右翼势力支持"台独"的逆向行经一是日本战败之后军国主义分子支持"台独",是台湾独立的始作俑者;二是蒋退踞台湾时期,日本成为"台独"分子活动的大本营;三是日本一直是"台独"势力分裂台湾活动的幕后黑手;四是日本长期以来与"台独"势力相互勾结共同对抗大陆,成为中国统一之路上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3.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方针,而由台湾急剧的社会变迁与台独势力的“国家”构建所带来的台湾民众在国家认同上的混乱,使大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和平统一之路更趋艰难。如何不断增加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国家认同,务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为解决两岸政治难题创造条件已成为现实面临的重大课题。两岸经济交流由于其自身特点而被赋予重大使命。本文在分析了两岸经济交流的必要性及其所彰显出来的积极效果、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对全面认识两岸经济交流与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14.
丘逢甲抗日保台斗争,是在身陷万难的历史环境中进行的。它清楚地向世界展示了在一百多年前,台湾人民就有着对大陆为主体的中国刻骨铭心、宁死不易的祖国认同感,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容许“台独”的极为重要的法理依据。当年丘逢甲与广大民众敢于和善于斗争的光辉实践,能进一步坚定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乙未抗日保台的败终,客观上也为今天提供了沉痛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5.
“台独”是一个政治概念,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台湾岛内及海外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股思潮和运动。其实质是要谋求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使台湾成为一个脱离中国的“独立国家”。本文就“台独”势力缘起与嬗变的内在根源作一全面梳理与剖析.以期为下一步有效“遏独促统”提供一个更为系统、科学的研究基点和分析平台。  相似文献   

16.
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来 ,两岸关系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在台湾岛内 ,陈水扁正加速推动“渐进台独” ,与李登辉的“急进台独”有合流趋势 ,使两岸关系蒙上新的阴影 ;在陈水扁“一边一国论”的冲击下 ,两岸关系一时很难缓解 ,一段时间内“政治冷”和“经济热”的形势还会有所继续 ,但从总体上看 ,两岸政治关系还在不断前进 ;美国是阻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 ,在可预见的时间内 ,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题的矛盾和斗争仍会持续下去。然而中国的最终统一乃大势所趋 ,绝不是美国少数反华势力所能阻挡的。在影响两岸关系的上述因素中 ,起决定和主导作用的是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17.
2002年8月3日,陈水扁经过精心策划,利用视讯方式向日本“世界台湾同乡联谊会”传达出他对两岸关系定位的基本主张“一边一国论”,并抛出其对解决台湾前途招术“公投”,此后,陈水扁利用执政地位处心积虑地图谋推动“法理台独”,在今年台湾选举期间,不断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公然提出了以“制定新宪法”为核心的“台独时间表”,两岸关系被推到了危险的边缘。因此,从历史、政治、国际关系等角度入手,分析台独倾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对探索打破两岸僵局,制约台独倾向,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世界贸易组织号称“经济联合国”,是台湾迄今加入的最重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从台湾问题在该组织的演变来看,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台湾问题最为复杂、耗时最长、牵涉因素最多。在大陆、台湾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再回顾加入的历程,从政治、经济的角度研读世界贸易组织的台湾问题,对于打击台湾当局的“台独”企图也许更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9.
一、2001年台湾当局大陆政策走向分析陈水扁和民进党当局从2000年5月20日执政以来,针对主客观实际情况的需要,在制定和推行大陆政策上表现为“台独”之心不死,“百变阿扁”之性尽显,利用其执政地位和手中的资源,以更为隐蔽、欺骗的手法,进一步强化所谓“实质独立”和“台独”软件的建设,游走于“台独”的边缘,“拖中求独”。进入2001年,特别是美国布什新政府上台后,美国奉行亲台政策,加强对台军售和支持,台当局呼应美国台海政策转向,大陆政策出现了一些变化的迹象,表现出严重倒退的趋势。(一)两岸关系走向保…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十七大报告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同时,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的同时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这些方针方法的提出使得十七大与解决台湾问题之间构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也将党的对台工作推向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