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廷统一台湾后,在台湾实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对当地土著人,剿抚并举,恩威并施。为从根本上转变士番的精神而貌,化番为民,清廷在台湾遍设社学,以加强其文化教育,这对土番归化清  相似文献   

2.
史籍中对台湾平埔族的“四社番”屡有记载,历代均将其作为“熟番”的代表人群。然而“四社番”一词具体指代的原住民群落却在不同时期有所区别,“四社番”一词的含义的变迁反映了汉人移民逐渐从平原向山地拓殖,并使所到之处的原住民族群纷纷褪去原有的文化特色,与汉人社会融为一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台湾长老会在原住民中发展迅速,但在日据时期却发生了明显的衰退。原住民分为平埔族和山地原住民,平埔族地区传教的衰落主要原因是原住民受到汉人攻击和土地的流失,而山地传教则受到殖民当局"理番"政策的影响而进展艰难。无论是平埔族还是山地原住民,传教衰落的深层次原因是其文化劣势。  相似文献   

4.
沈葆祯从兴办"番学",亲自编写教材《训番俚言》,以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伟大业绩教育台湾民众,尊重台湾民间信仰以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实施台湾本土教育,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于今仍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
台湾的大陆政策产生于两岸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是台湾当局关于两岸事务的一项公共政策。由于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战略位置,台湾的大陆政策不但影响着岛内政党政治的走向及两岸关系的进退,还会引起美国、日本等国对台湾、对大陆的政策变动。因此,台湾的大陆政策一直备受两岸同胞与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台湾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总统”无疑会对一定时期内的大陆政策产生主导性的作用。但在台湾整个公权力的架构中,“总统”政策意向的实现还需要政党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同时,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民意的评判也是执政者决策时不可忽视的因素。综合而言,台湾的大陆政策是在总统主导、多方力量的博弈之下诞生的。  相似文献   

6.
切实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是新形势下实现祖国统一的内在需要,是党的领导人“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政策需要,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要高举”一国两制”伟大旗帜,遵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民为本”的原则,从政策推动、经济、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加强皖台双方交流与合作,落实好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清末立宪经历7年,其性质是专制改良,不是民主革命。清末立宪失败有经济发展、政治传统、文化变迁、派别较量、族群关系、人物作用6个层次的原因。清末立宪失败对清廷维新派、清廷顽固派、立宪派和革命派这四个政治派别各有不同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8.
刘颖 《海南人大》2007,(8):27-29
7月11日,位于海南岛中部的五指山市冲山镇番慢村一改往日的寂静,变得格外热闹。上午9时整,五指山市人民法院"流动法庭"的车辆沿着崎岖的山道徐徐开进了群山环抱、峰峦起伏的番慢村,  相似文献   

9.
作为台湾公共政策的一部分,ECFA政策在台湾经历了一段较为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一方面,有关ECFA的民意趋向呈现出特殊的分歧状态;另一方面,民进党极力展开舆论操控与政策博弈,试图对ECFA政策施加影响。作为主要的决策主体,台湾当局始终主导着ECFA政策的发展,最终,在立法程序中,ECFA政策成为合法化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0.
反对侵略捍卫主权——周总理在台湾问题上与美国的斗争余科杰一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美国对台湾的武装侵占。早在1947年9月28日,周恩来在关于时局问题的报告中,针对美国援蒋内战的侵略政策,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人来中国,干预中国内战,“是想进一步地控制蒋介石的...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对台政策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近年来,美国对台政策出现新的发展动向。台湾是美国全球战略与对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会继续干涉台湾问题。美国的对台政策将受到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美国的台海战略重心仍将是维持两岸不统不独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建立现代、开放、创造、市场化的文化创意产业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提升贵州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条件。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制度约束包括:文化创意理念和认识严重滞后;"企社学"(企业、社会、学术机构)等参与的文化事业管理环节被政府部门过度管制化;文化创意的研发严重滞后;非公有制企业被"过度管制",非公有制企业未得到应有的市场自由;以开发为导向的文化创意产业网络尚未形成,结构亟待调整。改革路径包括:推进企社学环节的去政府管制化的总体性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非公有制企业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制度;改革健全文化项目评估机制,突出文化创意产业的社会价值导向等。  相似文献   

13.
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文化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分支。本文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研究两岸关系,克服文化认同的困难和阻碍,增强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动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现祖国早日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4.
台湾社区建设早期侧重于社区物质基础的改善,自1994年“社区总体营造”计划出台之后,重点转向了社区的文化建设。台湾社区文化建设尤为强调保持和挖掘地方特色,并着重于发展社区教育。在社区居民、当局、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多元力量的协力推动下,经过多年精工细作,台湾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其经验对于大陆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7年5月23日下午,“当前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分析”学术报告会在我院礼堂举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张文生副教授就台海局势的最新情况及其走向做了深入分析,让师生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了中央对台政策,受到全院师生的一致好评。科研部供稿“当前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分析”学术报告会在我院举行$西安政治学院科研部  相似文献   

16.
60年来,“台湾问题”是伴随着我国宪法成长的重大内容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1978年宪法都体现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1982年宪法体现了“和平统一”的方针。为解决“台湾问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反分裂国家法》,将长期以来的大陆对台政策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制度化,成为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台湾问题”的法律实践在我国形成了宝贵的理论和经验。如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历史阶段的划分.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思路的变迁以及在具体手段上,从单一的方法转变为具有丰富性。长效性的综合举措。  相似文献   

17.
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对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战前,美国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尚存变数;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前,中美两国成为仇家,美国彻底下定决心援蒋,对华实行遏制政策,直接用武力阻挠中国解放台湾。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早期典籍中对台湾的命名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明朝后期,闽南移民在台湾一鲲膀岛把当地先住民对岛的读音译成汉字读音,有大员、台湾、台窝湾、大湾、埋冤等,由于一鲲鲭岛是早期大陆移民登陆台湾最早、最频繁的地点,所以人们认定登陆的地名为台湾。然而直到清朝统一台湾后,地名“台湾”的地域内涵才正式确立。从历史上看,台湾作为台湾省的地名,有多种文化成分,其中闽南文化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国民党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从1927年-1937年(下简称十年时期),国民党以继承孙中山的遗教为标榜,宣称要“谋中国土地问题之解决”[1],为此,颁布和实行了一系列农村土地改革政策,喧嚣一时,然而,这些上地政策,最终以失败而结束。本文就十年时期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的特点作番浅析。 一、十年时期国民政府土地政策的概况 1927年前后,我国农村经济基本上处在中世纪状态,生产关系依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士地集中、地租沉重、赋税苛杂的痼疾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20.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奋斗的目标,是当代中华儿女的最大心愿。自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方针以来,中国政府为促进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作了不懈的努力。1981年叶剑英提出了对台政策的“九点建议”,接着邓小平又前瞻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大政方针,并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1995年,江泽民又进一步提出了和平统一台湾的“八项主张”,灵活地表示:只要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都有可以谈。这些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在两岸关系问题上尊重台湾的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