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舆论不断发酵,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彭宇案带来的恐惧感。法院判决的模棱两可至今仍为人诟病。彭宇案判决书使用了从常理分析更符合实际的做法与情理相悖之类的措辞,来判断彭宇之责;而许云鹤案则在证据不足的情形下,用了必然定然等主观判断,来作过错推定。  相似文献   

2.
无数人在发问,我们的社会道德怎么了?对社会道德滑坡痛心疾首的人们,立即会将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等判例视为众矢之的。的确,经过舆论不断发酵,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彭宇案”带来的恐惧感。  相似文献   

3.
《民主与法制》2011,(28):30-31
经过舆论不断发酵,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彭宇案”带来的恐惧感。法院判决的模棱两可至今仍为人诟病。彭宇案判决书使用了“从常理分析”“更符合实际的做法”“与情理相悖”之类的措辞,来判断彭宇之责;而许云鹤案则在证据不足的情形下,用了“必然”“定然”等主观判断,来作过错推定。  相似文献   

4.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了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这两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同时还指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和支持。而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就使我们联想到道德和法律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又涉及到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在五届  相似文献   

5.
2012年4月5日《广州日报》刊登评论员的文章,最近,一些在网上编造谣言者被警方依法拘留,一批传播谣言的网站被依法查处。这再次警醒我们,即便是“虚拟世界”,一旦人们的行为越过了法律允许的边界,或给公众和社会造成了危害,同样要受到法律的惩处。自媒体时代更需坚守道德与法律底线。  相似文献   

6.
7.
该书封底文字中写道:“这部深刻而又敏锐的著作,着手解决的问题是利用刑法对道德的强制执行,特别是对性道德的强制执行。哈特教授首先考虑了约翰·司徒亚特·密尔那著名的宣言:在一个文明化了世界中,强力能够正当地适用于其任何成员的唯一日的就是防止对他人造成伤害。在过去的百年里,这个学说曾受到了两位伟大的法律从业者的尖锐挑战:詹姆斯·费兹詹姆斯-斯蒂芬爵十,伟大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法官以及普通法史学家;以及德夫林勋爵,他们两位都主张,用刑法来强制执行道德是正当的。”“著者在某些细节上详察了他们的主张,并由此开始去证明他们未能认识到这样一些法律与政治学理论重要性的区别;并且在关于法律惩罚的功能问题上,他们赞同的是一种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认同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法律性与人性会有一定冲突,冲突源于道德与法律互动的历史进程。法和德之间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在现实社会中它们也有不同的功能领域,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分清法律与道德的功能范畴,厘定其关系,实现德治与法治的互补与良性循环,也就廓清了法治理想主义的迷雾,把握了法治国的理想与现实。  相似文献   

9.
2013年12月23日,山东一妇女倒地,众人围观,无人敢伸手;12月29日,河南老人行为艺术:倘若我摔倒,请将我扶起。扶与不扶,这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在当下的中国,却成了一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协商论坛》2012,(3):63-63
深圳唯冠和苹果公司关于iPad商标的纠纷越闹越大,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工商部门都介入调查,iPad遭到下架甚至是查扣。与此同时,亚马逊中国、苏宁易购等多家国内B2C电商网站已将苹果iPad系列产品下架。  相似文献   

11.
伦理行为是受到利害人自己的意识支配的行为,因而无非两类:利害自己与利害他人。利害自己显然无所谓公正不公正;公正和不公正必定完全存在于利害他人的伦理行为之中。所以,亚里士多德一再说:“公正并不是自己对自己的关系……公正是相关于他人的。”那么,公正和不公正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利害他人的行为呢?  相似文献   

12.
周翔 《前沿》2003,(1):81-82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探讨法律和道德 ,法治和德治的关系再次成为热点。作者从理论、历史传统及治国方针上论述了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制度更重要     
刘思 《中州统战》2002,(5):31-31
曾在报上看到一则短新闻,印象颇深:“全国政协委员杨天全在谈到反腐时说,通过教育,提高干部觉悟固然重要,但制度更重要,要在客观上使干部没有干坏事的机会。他说,他在联合国任职30余年,从未耳闻有官员贪污现象。并非联合国官员都是圣人.而是制度严谨使然。”  相似文献   

14.
生命权这个概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仅指自然人的生命权,是自然人维持生命和维护生命安全利益的权利.一直以来关于法律与道德、合法性与正当性问题不断挑战法律人的智识,并在法律界引起了激烈而深刻的讨论.以“女王诉达德利和史蒂芬斯案”为视角,对生命权中涉及到的法律与道德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文涛  任兆妮 《传承》2011,(31):84-85,87
富勒作为新自然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提出了法律的道德性以及恶法非法的主张。分析和整理《法律的道德性》一书,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富勒的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日前,有关部门针对网络之上“点对点裸聊”的现象表示,那些不以牟利为目的之“点对点裸聊”行为,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界定或定性,故不属违法,只能说其污染了网络环境,而且易诱发犯罪行为。 (据《竞报》)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坚持德治与法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其相辅相成,良好发展,才能全面提高人们的内在素质。这方面,不少单位都十分注重把普法和公民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抓出了成效。  相似文献   

18.
读了2012年《民主与法制》第28期《崎岖山路上的畸形母爱》和第34期《妻子用带泪的微笑召唤囚子》两篇文章,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事关治国模式选择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古代法哲学和西方法哲学(本文主要指自然法学和分析法学)虽然对此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它们的根本出发点是错误的,因而根本不可能科学地揭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当今中国的治国模式正经历着从德治向法治的重大转型,这必然要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基本立场和方法的同时,重新审视和构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试论道德与法律的内在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金霞  张艳慧 《前沿》2002,(4):47-50
道德与法律的内在统一性 ,是一个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研究这一课题不仅对改进德育课教学 ,而且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道德与法律的内在统一性 :一是道德与法律具有同质性 ;二是道德与法律相互作用 ;三是道德与法律相互生成和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