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轩 《奋斗》2023,(2):73-76
<正>一1951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周年的国宴上,一位84岁的老人与毛泽东主席同桌。毛主席和他握手,并给他敬酒,老人激动地流下了热泪。毛主席还送给他一个手杖,上面刻着“革命之父”4个字。这位老人,就是参加国庆观礼的东北抗日联军代表、被东北抗联战士亲切地称为“抗联老父亲”的李升。  相似文献   

2.
何慧慧 《党课》2012,(12):117-117
1879年,清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设宴,款待卸任的美国第18任总统尤利塞斯·辛普森·格兰特。席间,李鸿章注意到格兰特随身携带着一根名贵手杖,那手杖通体雕刻暗纹,装饰富贵华丽。李鸿章禁不住提出了观赏的请求,他将手杖拿在手中久久不肯放下。  相似文献   

3.
2012年3月的一天中午,陈福保老人照例来到村委会,我先给他盛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饭菜。等他吃饱了,我再拿出梳子和剪刀帮他理发。理完发后,老人穿上了外衣,却忘了扣衣扣,我帮他扣好后,拍着肚子比划着告诉他记住扣扣子,不然冷到肚子会不舒服,老人明白了我的意思,微笑着点头,也拍了拍自己的肚子。一切料理妥当,我给老人倒了一碗水喝,并为他准备好今后两天的粮食。临走前,老人用手比划着告诉我,他的菜刀不  相似文献   

4.
1984年6月,年逾八旬的老红军杨采衡回到他阔别半个世纪的苏区根据地连江县.这次他是专程从首都北京将一根邓子恢送给革命老妈妈杨母的竹节手杖“完璧归赵”的。让我们听听这根手杖的传奇故事吧……  相似文献   

5.
难忘的背影     
一天下午,一个老人步履蹒跚地来到社区。坐下休息好一会儿后,老人才慢慢讲出他的来意。老人带着精神有问题的女儿生活,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外出打工,一个对他不管不顾。老人一直靠低保生活,却把领取低保的存折丢失了,实在没办法了,这才来向我们求助。我爽快地答应帮忙。我赶到银行去办理,却被告知手续不全。我把所有手续补齐后再次来到银行,对方却又说必须要由本人或直系亲属来办。第二天,我和村主  相似文献   

6.
叶挺将军有一支手杖,平时总是随身携带,可谓形影不离。这支手杖约二尺多长,抓柄是椭圆形的铜环,上面刻有德文;下端是一根钢管,钢管套有不锈圈皮,着地处有一钢塞。 关于叶挺将军的这支手仗有许多传说,颇具神秘色彩。有的说,手杖里藏着一柄长剑;有的说,里面装有自动手枪。对于这种种猜测和臆断,叶挺将军总是笑而不答。他的内勤警卫黄鸣也不明真相,难以作答。直到后来从新四军军部领导的保健医生张岗那里,才揭开了这支手杖的秘密。  相似文献   

7.
1992年7月18日,在邓颖超同志的遗体火化告别室外,我见到一位银丝满头的老太太。老人悲泣着一边挪动着自己的身体,一边十分刚强地用左手拄着她那根拥有4个抓地爪的特制手杖,慢慢坐上轮椅,由与她同来  相似文献   

8.
朱德总司令晚年用过的那根龙头黑竹手杖,曾得到不少人的称赞,然而,这根手杖的来历,至今还鲜为人知。 1972年夏的一天,朱总司令去京郊一农民家做客,因事先没有通知,走到老农家门前时,突然闯出一条恶狗,警卫人员手忙脚乱,朱总司令也用随带的手杖挥赶,幸好主人出来才解围。朱总司令诙谐地对主人说:“你家的狗比帝国主义还厉害啊!”在回家路上,朱总司令又对随从人员说:“要是有一根狗见了就怕的手杖多好!”随从人员把这些情况向毛泽东主席作了汇报。 不久,毛主席派人告诉朱总司令,湖南新宁产的一种黑竹有这种防狗的功能,建议派人去取回来。一份通知下到新宁后,当时新宁县委的人也只  相似文献   

9.
1998年3月的一天 ,72岁的老人苏仪将一封表扬信送到了工商碑林分局 ,他激动地说 :“东大街工商所的干部是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的 ,我从心里感激你们。”事情是这样的 ,老人花3800元钱在一家电子专卖店买了一部三星牌29寸彩电 ,使用后发现是一部毛病很多的旧电视机 ,他找商家退换 ,商家坚决不允 ,派人修理了电视机。不几天电视机的毛病又出来了 ,老人再次与商家联系退货 ,商家称换货可以 ,必须再交800元钱 ,老人无奈 ,找到东大街工商行政管理所。正在值班的刘育民副所长听完老人的陈述 ,立即组织干部调查此事。原来 ,那是一台…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关关微的图案组成是:左右交叉着金黄色钥匙与“商神手杖”。商神手杖为国际上历来关徽通用标志。它来源于远古希腊神话中的海尔梅斯神,他是奥林柏斯山12个主神之一,兼贸易、利润和发财之神,还是司畜牧、商旅、交通、体育运动等职之神。传说海尔梅斯由于使用了带有翅膀蛇的手杖,做的买卖很发财,便成为“商  相似文献   

11.
初春的一天,细雨霏霏.在北京三里河附近的一幢楼房里,我见到了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同志.他已是95岁高龄了,老人朴素而慈祥.  相似文献   

12.
正闻听左碧成老人回到团里,我高兴地来到四师六十四团瑞祥小区他的家里。"这几天,我一直在看兵团成立60周年的新闻,我这心里高兴啊,作为兵团人,我感到自豪。"老人虽然前期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但一谈及兵团成立60周年的事,一双眼睛变得炯炯有神,说起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老人的军人气质始终溢于他的举手投足间。  相似文献   

13.
在鲜花盛开的季节,2010年5月的一天,亲友们为一位80岁的老人举行生日聚会。军委和总政领导派人送来花篮,致以亲切问候;文艺界朋友送来贺卡,祝他“艺术之树常青”;弟子打来电话,愿他“健康长寿、童心永存”。面对眼前这一切,老人鞠躬、敬礼,一一道谢。  相似文献   

14.
1938年2月的一天深夜,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剃掉胡须,率领义子,携带自家全部中西药品、器械,告辞妻室,拜别乡亲,离家出走。他一路冲破日伪军的重重封锁,终于来到八路军第四纵队驻房山县南窑村包森支队司令部。老人慷慨陈词,要求参加八路军抗日救国。他的请求得到第四纵队司令员宋时轮的批准,从此,八路军中新添了一名“胡子兵”,他便是后来闻名八路军中的老英雄蒋维平。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一师一团,说起达吾提·达依木,人们都很熟悉,他是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如今,他生活在第十二作业站,与职工群众一起生活、一起工作。达吾提·达依木原本是少数民族连队一个农民。2010年夏季的一天,达吾提·达依木到沙井子走亲戚。中午时分,他在胜利渠河边,忽然听到从渠水里传来救命声。达吾提·达依木一看,有个老人在水里挣扎。当时胜利渠水流湍急,河道宽阔,眼看着老人就要被河水卷走。达吾提·达依  相似文献   

16.
在福泉市众多的个体经营劳动者中,有一位精神星铁年近花甲的老人。他就是福泉市小有名气的种养加商一条龙典型带头人——赵克元。赵克元自初中毕业后,几十年来一直是邻里村外有名的劳动好把式,科技产粮大户。1990年,在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壮大个体私营经济优惠政策的鼓舞下,他凑了10余万元,建成酿酒作坊。自从事酿酒经营的那天起,他就坚信诚实能招天下客。在经营活动中,他坚持踏实守信,优质服务,守法经营,以情促销,死死把牢质量关,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业务一天比一天拓宽,销售渠道一天比一天广阔。他的白酒除在福泉本地销售…  相似文献   

17.
吴传攀 《江淮》2012,(7):45
"真心感谢省城里来的王书记,是他带头把我家门前的路修好了,我现在出门不用爬坡上坎了。"看着眼前修好的路,姚河乡姚河村宋湾组76岁的老人查德英激动地说。查德英老人所说的"王书记"是省委办公厅选派到姚河村任第一书记的王忠军。在一次大雨中,老人家门前一段200多米的路段被冲毁,老人进出不方便。第二天,王忠军就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拿上锄头、扁担等工具,帮老人修路。  相似文献   

18.
李遇秋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被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长征组歌》的曲作者之一,离休前任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副团长。2006年的一天,笔者慕名来到北京军区政治部第一干休所,采访了李遇秋。毫不夸张地说,与李遇秋接触,你不会感觉到他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思维敏捷、精力充沛、腿脚灵便、话语铿锵有力。回忆起《长征组歌》这部“红色经典”的创作过程,老人打开了  相似文献   

19.
正每天早上,家住四师六十二团六连的退休职工李芳柏都在儿媳妇婉转悠扬的蒙古族长调中醒来,开始他幸福快乐的一天。而支撑这位年过八十、左边身体瘫痪14个年头的老人幸福地微笑着面对病痛的,是他小儿子李明军一家反哺14年的孝敬和辛勤的付出,使李芳柏老人在与病魔作斗争的日日夜夜里享受到晚年的幸福,李明军一家在当地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老敬老、民族团结的赞歌!  相似文献   

20.
正"您好!这是您的户口簿,请收下。"2017年3月1日,韩喜廷从五大连池市兴安派出所所长苏志军手中接过户口簿,孩子似的哭了起来。看到老人拿到苦苦等了40年的户口簿,半年来的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2016年7月的一天,一位老人来到我的办公室,递给我一份薄薄的材料,希望我能为他办理户口簿和身份证。看过老人的材料,我一时不知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