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国庆  周峰 《岭南学刊》2005,3(4):48-52
人道主义历史观与人道主义并非等同的概念。人道主义历史观是运用人道主义的人性论来解释和评价历史的一种哲学观念,其本质是历史的唯心主义和超阶级的价值普遍主义。对人道主义历史观的解读,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国际社会中西方国家的人道主义干预之虚伪本质。  相似文献   

2.
周峰 《岭南学刊》2010,(6):117-122
西方人道主义的思想,从对人性的追求,到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再到世俗的人道主义运动,都表明人道主义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哲学主张;既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现实的运动。理性主张与时代问题之间不断互动的逻辑转换,构成西方人道主义多幅面孔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3.
吴建  舒美芹 《前沿》2012,(3):75-78
人道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哲学范畴”。对人道主义的研究只有从人的主体地位出发、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中,学界对人道主义进行过多次讨论,但大多是围绕着历史观和价值观之间的争论,却缺少对人道主义实质的深刻探索。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建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而对人道主义真正内涵的挖掘,亦需要从人的本质即社会关系出发作出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传统观点把人道主义与唯物史观完全对立起来,这是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扭曲。唯物史观内含深刻的人道主义意蕴,表现在人道主义是唯物史观的价值诉求和精神实质,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科学理性和人道主义的结合,赋予人道主义以科学的理论形态。唯物史观框架内的人道主义是科学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探讨。弗洛姆的这一思想建立在对马克思进行人道主义解释的基础上,他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物支配人的现实,反对对社会主义进行资本主义的解释,确立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目标,即实现人际关系、生产和消费等的人道化。弗洛姆认为人类惟一的抉择就是建立人道主义的公有社会制,“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才是健全的社会,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郑一明 《人民论坛》2020,(11):26-29
在全球抗疫中,各种社会思潮以新的面貌和姿态粉墨登场。其中,抽象的人道主义思潮值得关注。全球抗疫充分体现了人类应有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全世界对人道主义精神中所包含的人性、自由、博爱的呼唤和向往。但同时,疫情的阴影也让抽象的人道主义甚嚣尘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给全球抗疫注入了消极因素。对此,中国人民应与全世界人民一道,尊重人的生命及尊严,践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相似文献   

7.
杨亚丽 《理论月刊》2005,(12):119-121
刑罚人道主义作为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针对西方封建社会的残酷刑罚、罪刑擅断而提出的。笔者阐述了刑罚人道主义的内涵及其在立法中的体现。新刑法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刑罚人道主义原则,但在刑事立法中都有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人道主义思潮是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些年来,理论界立足于人道主义的内涵,对中国人道主义的发展历程作了系统的梳理,尤其围绕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也做出了诸多解析。从文艺视角下对人道主义进行研究成为当代中国人道主义思潮的一大亮点。人道主义思潮的发展路径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时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理解的变迁,也蕴含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进程以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入手,借助对小说文本的剖析,一路追问抽象模拟的人道主义理论在文艺作品中遭遇具体化、个性化、集中化处理时,不得不直面的尴尬:创作主体由于无法超越的性别定位,使人道主义与性别意识的话语对接在艺术层面造成断裂的遗憾。在这种意义上的战争题材对于人道主义的表现,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即一半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的高级文明形态,表征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和谐程度。建设生态文明既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更要革除不利于生态文明发展的理念蔽障。"包容性人道主义"是成中英先生在《创造和谐》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理念对西方"主客二分"思维的辩证超越,结合马克思"自然主义=人道主义"的实践辩证法,从人类解放视域探析彰显"和谐意志"的包容性人道主义,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重要理路。为此,就要在生态伦理上倡导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价值统一,在生态自觉上形成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制度安排,在生态治理上坚持生产发展与社会交往形式的革新,促进人与人之间、国家之间、代际之间包容性发展利益机制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体现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式人道主义思路,本质上是一种类与个体二分的古典自由主义思路,它没有看到由劳动和财富所构成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历史观意义。而体现在《神圣家族》中的现实人道主义思路,则开启了从人的行动或实践的发生学角度来阐释人类发展的新思路,它是充分吸收法国大革命之历史观意义后的结果。尽管由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滞后,马克思此时的这种思路还无法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路相媲美,但必须肯定的是,它所开启的基于人的实践的历史发生学视角,不仅使基于类本质的异化式思路成为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过去了的事件,而且它本身对于马克思形成历史唯物主义思路也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这种新思路对于理解当下中国的社会问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生活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人类主体不断超越客观现实对其制约性的过程.整个唯心主义哲学,在更深的层面看,就是对主体能动性超越过程的一种精神渴望和理论指认.但是,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唯心主义并没有如期所愿,只有当马克思完成了新唯物主义理论原则的构建,将人道主义铆钉在现实性的第三个层面即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机制的科学透视之上,人道主义精神才从一种价值诉求走向科学.将科学的人道主义精神贯彻到现实生活过程,即实现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幸福,构成了马克思人道主义现实性的第四个层面,则是摆在我们当前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法上,人道主义干涉确有其存在意义。但在现实中,它往往与强权扩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困境,根源于人道主义干涉的制度缺失。人道主义干涉兼具法理依据与现实意义,但其在实践中又面临着被强权国家工具化和无害性难以保证等现实困境。要在避免被滥用的基础上使人道主义干涉切实发挥其积极作用就需要从实施条件、实施程序与实施手段三个方面对人道主义干涉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4.
传统人道主义从预先设定的"本质"、"根据”来理解人,从而造成了人与生存世界的分化以及主体性的消解;马克思人道主义从现实的个人和实践活动的角度来理解人的历史性生成,实现了传统人道主义的生存论的转向.在人的生存状况发生质变、在历史本身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表明了马克思人道主义的现实指向.  相似文献   

15.
在欧洲人道主义思想的逻辑演进中,一直都存有着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伦理原则意义上的人道主义。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中,在对人道主义传统资源进行利用与批判的同时,也表现出上述的一些学说背景和理论范式。在成熟的唯物史观中,我们就只能发现人道主义的实践与价值性特质,其所本有的世界观意义和历史观承诺已经被彻底解构。在今天,探求人道主义,拓展唯物史观所拥有的充分的人道主义资源,就是要真正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实践和价值付诸。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人道主义职业信仰系列研究之四。本文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立足当前社会改革和卫生改革的现实,提出人道主义是医务人员的职业信仰和核心价值观。在医学实践中,人道主义职业信仰具体表现有四个层次:一是维护患者的生命存在,拯救患者的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二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尊重患者的权利;三是激励患者的生命发展,帮助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和信念;四是提高患者和所有社会人群的生命质量,尽可能地教育他们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与技巧,帮助他们提高防病治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邱细平  朱祥 《求索》2011,(12):222-223,160
本文从狄更斯的成长历程对其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出发,详细阐释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辩证地分析了其人道主义思想的时代进步性、局限性的双重特征;挖掘了其人道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客观地分析了其人道主义思想对当今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迟德强 《理论月刊》2006,14(4):121-123
人道主义干涉及其合法性问题一直是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对人道主义干涉及其合法性的研究,一直是西方国际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人道主义干涉不仅涉及国际法,而且还涉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本文通过对西方学术界对有关人道主义干涉合法性各种观点的分析,认为人道主义干涉与现行国际法基本原则是冲突的。  相似文献   

19.
试论慈善事业与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焱 《理论月刊》2004,(6):54-56
慈善事业体现的是人道主义精神,人道主义与慈善事业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在我国,长期以来人们对两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加快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消除偏见,准确理解人道主义精神的实质内涵,深刻认识发展慈善事业的正当性、合理性、必要性,并从根本上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邓朴方主席的文集《人道主义的呼唤》已经付梓出版了,厚厚的三卷本,117万字,全景式、多角度地展示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的壮丽图景。全书自始至终贯穿着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以残疾人为本的基本主旨。人道主义是贯穿本书的一条主线。朴方认为,人道主义,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