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在主流国际体系变迁的理论中,无论是肯尼思·华尔兹的“权力分配论”,还是吉尔平的“权力转换理论”,乔治·莫德尔斯基的“霸权周期论”,抑或是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均聚焦在如何通过霸权战争等非和平方式取得霸权进而完成整个国际体系的变迁。近代以降,无论欧洲列强,还是美洲的美国和亚洲的日本,这些国家的最终崛起绝大多数都仰赖战争,其实质都是非和平崛起,均对当时的国际力量结构与国际秩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当代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颇受国际社会关注。一欲理解中国和平崛起及其如何深刻影响国际格局,必须先理解“和…  相似文献   

2.
2005年4月23日,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博鳌亚洲年会上作了"为中国和平崛起而实现的共赢方针"的主旨演讲①,这暗示着我们的一些邻国开始正视并参与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如果这一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中国及其所带动的其它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国的崛起将必然给现有的国际体系带来深刻变革.②在主流国际体系变迁理论中,无论是肯尼思·华尔兹的"权力分配论",还是吉尔平的"权力转换理论",抑或是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都是聚焦在如何通过霸权战争等非和平方式完成国际体系的变迁.如果只把这些理论作为"中国威胁论"的理论依据而加以否认,不跳出其分析框架来重塑国际体系和平变迁的途径,那么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构建中就存在着不足与缺陷.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和平变迁"理论更适于为中国和平崛起及其导致的国际体系和平变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的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特别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向就是回归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理论”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术理论流派之一,马克思主义对世界体系理论的形成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世界体系理论借鉴和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猛烈批判,提出不少有价值的思想。分析马克思主义和世界体系理论之间的异同关系,是为了吸取世界体系理论的合理成分以资借鉴,也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张建新 《外交评论》2009,26(2):114-122
拉丁美洲国际关系理论的知识谱系,既深深扎根于欧美国际关系理论传统,又对理论进行本土化改造,这与拉美各国在政治经济上既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欧美中心”,又不断探索自主性发展道路的现实状况是相一致的。虽然欧美国际关系理论在拉美占据着统治地位,但本土化理论(发展主义和依附论)却为拉美国际关系研究赢得了世界声誉,不仅成为发展中国家国际关系理论的典范,而且为拉美地区国际关系理论向更高水平迈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弗朗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及其最后之人》一书中提出的"历史终结论"的观点引起了普遍的争论,尽管西方学者如德理达和沃勒斯坦分别从解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的角度对福山的意识形态终结论进行了批判,但是对于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是否真的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历史真的会走向终结吗、何种意识形态走向终结、我们该如何看待这场有关历史终结论的争议等并未进行深入的讨论,因此,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现工业化是毛泽东的夙愿,建国后这种愿望由于国内的特殊困难变得更加迫切和强烈,因此它必定会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中的某些构想产生重大影响。长期以来,学术界更注重从理论、思想和政治等方面来剖析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原因,缺少对于经济因素的分析。本文力图在工业化的视野下,从私人资本主义自身的局限性、国家经济建设的计划性与私人资本主义的反计划性之问的矛盾、工业化的大规模开展与小农经济之同的矛盾等几个方面,来分析经济因素对于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邓正来指出,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已经置身于一种世界结构之中且无从摆脱。《谁之全球化?何种法哲学?》一书中对其世界结构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揭开了中国法学界的“全球化论辩”的一个新篇章。本文认为,虽然邓正来对世界结构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启发,但是一旦他以一种关系主义视角去建构世界结构,他便超越了沃勒斯坦在方法论建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本文试图揭示邓正来的世界结构理论与布迪厄所倡导的那种关系主义方法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来理解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8.
论“法律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社会化”是法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对该概念的内涵的阐述包括以下几种学说:“活法论”、“社会行为论”、“社会利益论”、“社会连带关系说”以及“法律社会化阶段说”。它们以各自的学说和不同的论证方式阐述了一个共同的观点,法及法的拘束力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法律社会化的功能包括实现功能、评价功能、预测功能、教育功能和改革功能。而上述五项功能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是:法律的重心从“个人本位”转移到“社会本位”。“法律社会化”对当代资本主义法律理论和实践具有了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人类的经济生活走出狭隘和封闭的圈子,开始踏上全球化的道路。马克思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以商品输出和殖民化为特征的近代经济全球化,并且吸收了亚当·斯密的“世界主义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创立了世界历史观———全球化唯物史观———世界市场联系论———落后国家特殊过渡论。由上述理论共同组成的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石和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0.
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资本主义进行了系列自我调整,资本主义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变化了的现实语境下对“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理论进行重新审视和解读,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趋同论”和“趋同现象” 有一种说法:即使“趋同论”是错误的,也否定不了“趋同现象”。其实,严格地说,“趋同论”是对“趋同现象”的理论概括。“趋同论”把不同社会经济之间的共同点视为“趋同现象”,以此为“依据”,宣扬现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互相融合,将趋同为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制度又非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这种观点的实质在于否定现代人类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国内外流行的《共产党宣言》过时论的说法 ,本文从《共产党宣言》的核心理论———“两个必然性”面临的种种挑战出发 ,结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状和苏、东社会主义的剧变 ,以及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状况 ,分析了“两个必然性”的客观规律性 ,有力地批驳了《共产党宣言》过时论的观点。本文旨在引导人们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共产党宣言》 ,切实发展“两个必然性”理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一方面承认资产阶级开创世界市场进而形成世界历史,另一方面对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条件下人受制于物的抽象统治,进而丧失自身主体性展开了激烈批判。由此,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下的“资本逻辑”与“虚幻的共同体”,进一步指出只有人成为“世界历史性”个人时才能恢复主体意识,实现真正的解放,届时世界历史也将转向“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逻辑为核心的、“自由人联合体”的真正共同体阶段。世界历史在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叙事主题基础上,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历史发展状况具有阶段性的叙事主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叙事,它在二十一世纪的时代背景下重构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话语体系和出场方式,是世界历史理论叙事逻辑的当代展开。  相似文献   

14.
满其旺 《工会论坛》2014,(1):115-117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新一轮思考。"法人资本主义"论是资产阶级学者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代表性理论。其论者认为当今资本主义已是"法人资本主义",股权法人化标志着股份资本已属于法人团体,在法人持股日益普遍化的法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阶级已经消失。运用劳动同资本对立的辩证性理论进行分析,"法人资本主义"论的实质是资本进一步强化自己统治的手段,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社会化、集中化与垄断化的内在需求。通过对"法人资本主义"论的评析,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政策经历了“请进来”、“接轨”和“走出去”三个阶段.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也随着三个阶段的接替演进而不断加剧.在当代世界,尤其是冷战后的世界体系中,中国对世界体系的政策受到了来自由欧美国家主导的国际权势分布、国际制度体系和跨国观念体系这三方面因素的挑战.由于国际关系中新的因素的出现,上述三个方面仍然可能成为中国政策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跨越"思想是可跨越论和不可跨越论的辩证统一,既要跨越资本主义社会的消极因素,又要利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积极成果.邓小平在马克思的"跨越"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特点,从发展社会主义的角度,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阐述了在生产力、具体体制、文化教育及政治文明建设等层面如何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从而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利用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西方学者关于当前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若干论点简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总是利用资本主义某些新发展、新变化,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论点,企图掩盖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固有矛盾,为资本主义辩护,美化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技经济迅速发展,其间曾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五、六十年代。当时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历了被称为“黄金时期”的空前繁荣,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就曾利用当时出现的某些新现象提出过某些论点,如“人民资本主义”论,“福利国家”论,“经济革命”论等等,企图证明资本主义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第二次是80年代至今,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高…  相似文献   

18.
论“一国两制”中香港政权的性质刘春随着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一国两制”从理论构想进入了实践阶段。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单位,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是不同于大陆的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从这一事实出发,人们很容易简单地得出香港的政权...  相似文献   

19.
发展理论展示的思想境域,仍然主要是以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现代化进程为典型范例的逻辑图式,“传统现代”的历史链式是其主要的论证基础。“世界体系论”和“依附理论”只是在这同一块逻辑基地上、按不同价值取向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作了不同的描述。它们在面对诸如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发展与代价、效率与公平、人与自然、开放与依附等一系列传统悖论时,主要是在西方工业国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寻找理论思路和政策出路。所谓“时序论”、“拐点论”、“闭锁论”、“周期论”等解决悖论的思路,视域不一,结论各异,但它们在基本的方法论上几近一致,即体现为线性思维、链式否定和命定式思考。  相似文献   

20.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成果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已有充分条件进行构建。其根据在于: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共同的学术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践、中国哲学密切结合产生的学术新说,它在长期发展中已经有了系统性,奠定了成为学科的坚实基础。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要坚持尊重思想客体的原则,总结历史发展的原则,合理逻辑整合的原则,多样化中趋同的原则。“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理论核心是把“一般实践”和“具体实践”统一起来的新实践论,其展开的主线依次是以中国这个现实世界为对象的实践论的世界观,以中国的改造和中国人民自我改造之统一为实质的“广义认识论”,以引导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的新历史为使命的“历史创造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