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际左翼近年来掀起的新一轮“帝国主义”或“帝国”的批判性研究中,关于许多重要理论问题存在激烈的争论。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新帝国主义的实质是什么?引发“新帝国主义”讨论的根源无疑与美国在“9.11”之后以“反恐”的名义进行的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全球军事干涉行动,尤其是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以及“帝国”、“帝国主义”在主流话语中重新出现等等这些现象有直接关系。但是,能否将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占领看作帝国主义或帝国的简单复归?一些作者以在伊拉克等地的战争来说明帝国主义重新出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持这一看法的人并没有对当…  相似文献   

2.
2006年美国中期选举是政治“反弹”的经典范例之一。伊拉克战争迫使伊拉克变更政权,而这种政权变更又在2006年11月14日反过来制造了美国的政权改变。2003年4月5日,伊拉克战争伊始,我在为《亚洲时报在线》撰写的《战争将结束超级大国的时代》中写道:“这场战争再次强调了军事力量只是实现政治目标的工具。入侵伊拉克的借口最初是反恐自卫,而后是解除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现在则是入侵、从其恶魔领导人手中解放伊拉克人民。很快,它就将变为控制伊拉克的石油以使伊拉克人民富裕,或者拯救他们从属于一种邪恶文明的悲惨命运。这些都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3.
美国一段时间以来的单边主义做派、并非某位总统的心血来潮,而是实力落差形成后的一次集中倾泻。伊拉克战争在军事上已经结束快一年了,但有关战争对美国国际地位影响的争论仍然没有平息的迹象。一些人津津乐道于美欧之间的分歧和美国在伊拉克的困境,并因此断言美国正在衰落。那么,美国正在像历史上的其他帝国一样踏上一条因为过度扩张而衰落的旅程吗?应该如何去看待美国的帝国行为呢?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的世界秩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 ,世界格局变换 ,全球化进程加快 ,使冷战后的世界政治表现出了明显的无序性。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和追求单极霸权的战略 ,破坏了原有的国际合作体制 ,伊拉克战争更是表明了美国的“帝国”野心 ,这将使建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合作的世界新秩序变得更为艰难 ,但历史的方向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5.
在发生“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在“反恐”的名义下,通过由其主导的两场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使其在两个梦寐以求的区域完成了极为重要的战略嵌入:一是中亚地区,二是中东地区,从而使美国的全球战略又推进了一大步。美国媒体评论说,在纽约世贸中心、坎大哈和巴格达这三堆废墟之上,将诞生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就是在美国全盘主导下的,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伊拉克战争标志着美国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张期。其特征是利用“一超”的优势,崇尚以武力实施外交,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霸业永续”的美利坚帝国。正是出于这一目标,美国正在考虑对其全球的军力作一次大规模的调整,以至使这些美军能够成为“捍卫美国新疆域的骑兵”。  相似文献   

6.
2011年12月15日,驻伊拉克美军在巴格达举行降旗仪式,标志着长达近九年的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2003年,美军仅用三周时间便占领巴格达,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开启一场战争远比结束一场战争难得多”,伊战不仅使美国深陷“帝国的过度扩张”,更是让数十万人付出生命的代价。美国防部长帕内塔在撤军仪式的讲话中承认,伊拉克今后仍将面临恐怖主义、国家分裂、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新帝国论下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直接产物。虽然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但从政策层面上来看 ,谈论单边主义的胜利为时尚早 ,而且也不太可能。基于对伊拉克战后国家重建所面临的困难等分析 ,美国的伊拉克战略要想从军事上的胜利走向政治上的成功殊非易事。为此 ,伊拉克战后的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也是必然的 ,其政策从单边主义向重视合作的变化已现端倪。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 ,美国拥有的无可匹敌的权力和谋求世界霸权的努力 ,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帝国。新保守主义同小布什政权的结合 ,特别是“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的传统外交。布什主义应运而生。布什政府认定恐怖主义和“邪恶轴心”为国家安全利益最危险的威胁 ,采取单边主义、实施先发制人的预防性军事打击 ,实现敌对政权的更迭 ,建立以美国霸权为中心的世界秩序 ,试图在全世界实行“强加式民主”。伊拉克战争是布什政府无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绕过联合国安理会“自我授权”带领“自愿者同盟”进行的一场侵略战争。同时也是美国凭借帝国的实力、推行帝国外交的产物 ,是帝国扩张和模式的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9.
3月18日,美国军方人士称,五角大楼已经为对伊拉克展开的战争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自由伊拉克行动”,而美军特种部队和中央情报局特工人员早已在伊拉克境内活动,寻找目标,搜集情报以及为美军大部队准备战场。五角大楼官员表示,这一行动代号理论上还有改变的可能,但事实上变更的可能性不大。中央情报局同国防部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告知他们中情局特工在伊拉克的位置,以免在战争爆发后被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总统布什在他的2002年国情咨文中把伊拉克、伊朗和北朝鲜称为“邪恶轴心”,并且表示他有决心处理他们可能对美国造成的任何威胁。很显然,这番言论回应了20年前里根总统的论调,他把苏联称为“邪恶帝国”。布什的这种言论在国际国内都受到了批判,此后他也没有再提起过类似说  相似文献   

11.
从阿富汗到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一直被美国称为“反恐战争”,美国和西方大多数政治家及军事领导人也一直毫不犹豫地将国际反恐活动称之为“这是一场战争”。我们不妨也以战争的角度来观察自“9.11”以来的反恐行动:从阿富汗塔利班的垮台,到萨达姆的就擒,这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 ,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我国国内学术界迅速作出反应 ,发表了各种各样的意见。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伊拉克战争爆发的原因对于这一问题 ,各种媒体上有很多讨论 ,综合起来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1 .从政治角度来看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新保守主义崛起背景下寻求民主改革试验地的一次地缘政治努力。通过对伊战争 ,美国希望在中东地区建立一些亲美的政权 ,并希望通过用西方的民主体制和价值观来改造伊斯兰世界。同时 ,对伊战争也迎合了国内一些利益集团、政治集团的要求 ,这对获得他们的支持极其重…  相似文献   

13.
沈鹏 《当代世界》2012,(9):32-3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两党在意识形态、宗教和价值观方面的冲突就不断上升,一些政治共识被打破,中间派的数量大大减少。这一持续了数十年的趋势在小布什总统的任期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因其在伊拉克战争和国家安全问题上的激进政策而加剧。2008年金融危机使美国社会和政治方面裂痕加速呈现。  相似文献   

14.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 2 0 0 4年夏季号发表了美国学者米歇尔·佩雷尔曼的题为《关于战争与帝国的政治经济学》的文章 ,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 ,对战争与帝国问题做出了六点思考 ,认为美帝国主义面临一系列问题 ,如美国变成一个收取贡税的食利国家 ,这将削弱其实体经济 ;工作外包使国内好工作减少 ,削弱了其国内政治基础 ;世界资源日益减少 ;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易受攻击性 ;过度的军事开支浪费人力物力等等。文章主要内容如下。思考一 :美利坚帝国在衰落    的经济背景之下出现  新美利坚帝国可能是独一无二的。美国快速膨胀的…  相似文献   

15.
波兰对外战略转型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欧洲的代表 在美英两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前之后,波兰毫不在乎法、德、俄三个欧洲大陆大国反对这场战争的态度,紧紧跟随美英两国的节拍在全球外交舞台上大出风头。一时间,波兰似乎成为美国全力扶植的对象,作为“新欧洲”的代表用以取代以法德两国为首的“老欧洲”。对美国的刻意栽培,波兰也知恩图报,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最先派遣维和部队跟随美英联军进入伊拉克。对于波兰的两肋插刀,美国也投桃报李。不仅将战后的伊拉克划出五分之一让波兰为首的多国部队来管理,而且小布什在参加八国峰会之前,先到波兰进行访问以示谢意。波兰决策者这一系列的举动和目标表面上看来并没有什么大可指责的地方,他们这样做似乎  相似文献   

16.
“倒萨”战争雕刻中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目睹了一场电视画面战争,也像是在看一场外科手术直播。军事专家以准确的术语,指点着柳叶刀蜿蜒游动的位置;没有鲜血淌出,即使有,也只存在于电视画面上,不会散发出令人感到不适的浓烈的血腥味道。这终究只是别人在别处的战争——中国和中国人在这场牵动世界格局、且正在重塑中东地缘格局的战争中,基本上是充当着一个“冷静观察者”的角色。 战争是政治失败的结果,战争也是政治以另一种方式的继续,战争是地缘政治乃至世界格局的雕刻刀。刀锋所至,号角凄厉,枯骨生寒。 战争也可能是一个新时代的序幕。“9·11”让美国人恶补了国际知识并成为狂热的“国际主义者”,为了不让第二次“9·11”在美国本土重演,多数美国人支持了这场战争。然而这场战争既可能导致美国独霸中东时代的开始,也可能诱使美国跌入一个深深的地缘政治漩涡。 战争可以用外科手术的方式终结一个草莽枭雄对超级大国“不智”的挑战,但却难以阻止他化身为一个尖锐的传奇,并长久地成为超级大国夜夜的梦魇。 透过弥漫在波斯湾上空的硝烟,可以看到战争之恶,人性之恶,也可以看到强权的无情,生命的脆薄。但是,强权和战争终究无法“雕刻”一个民族的心灵,无法蒙塞人类社会的智慧与正义,就像谁也无法改变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滔滔东去。 在此我们也以同在地球屋檐下的一员的身份,以同为文明古国族裔的身份,为伤者痛,为逝者哀,为幸存者祝福。源远流长的文明,留给我们“庄敬自强”的训言;而萨达姆时代伊拉克所发生的种种民族悲剧,也给了我们足够的警示。从今天起,我们要从电视画面战争那里收回视线,更加好好地耕耘我们这片同样有两条著名河流的土地;从今天起,我们也要知道,中国的和平与别处的和平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强烈的进取心,做世界事务的积极参与者,而不仅仅是在电视画面之外旁观。  相似文献   

17.
“大中东”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中东”一词的出现反映了本地区地缘政治的变化,美国认为它在本地区拥有重大的战略利益。为了确保这些利益不受威胁,美国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除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铲除恐怖势力等方面继续采取“治标”的措施之外,还致力于在本地区推行民主化改革。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继续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18.
巴格达的硝烟正在散去,伊拉克战争对世界的影响逐渐显现。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对这场战争不同于以往的地方进行回顾和反思,其中不乏一些深刻的认识。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论基础是“先发制人”和“预防性打击”。按照这一理论,美国可以认定某个国家对美国自身和对世界的威胁,可以在受到攻击之前对那个国家发动战争,可以利用武力推翻该国政权,实施军事占领并建立亲美政府。这种思维已经超越了尊重国家主权和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战争的爆发说明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伊拉克问题的走向事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事关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也事关中东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冷战结束后,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凭借军事、经济优势,意欲建立单极世界,主宰国际事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表现突出。特别是近年来,“新帝国论”在美国甚嚣尘上,单边主义盛  相似文献   

20.
在海湾战争中建立的反伊拉克军事联盟,由于一些国家不赞成美国遏制与打击伊拉克的政策而逐渐解体。这次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遇到一些国家的抵制。原来反伊拉克军事联盟的成员成为反战阵线的“斗士”。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受到质疑。另一方面,美国又在寻找新的“志愿者”。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深刻地反映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