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是执政党党内民主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他的党内民主思想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本文从党内民主发展的角度入手,分析了邓小平对执政党党内民主发展价值的揭示、对党内民主发展原则的揭示以及对党内民主发展路径的制度性揭示等方面的内容,目的在于对邓小平的党内民主发展思想进行初步的探究和梳理。  相似文献   

2.
党内民主对竞争性政党和法定执政党具有不同的意义。对于法定执政党来说,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在党内民主的发展过程中,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根据党内民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创新权力监督制衡制度,建立各类程序制度,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3.
发展基层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耀桐 《学习月刊》2012,(19):14-1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如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基层民主包括基层人民民主和基层党内民主两大部分.其中基层党内民主尤其重要.因为作为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起着带动、示范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要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来推动和实现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来推动和实现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如果执政党  相似文献   

4.
党内民主是执政党的生命,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健全完善“两会”制度,加强监督机制建设,以实现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相似文献   

5.
党内民主是执政党的生命,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健全完善"两会"制度,加强监督机制建设,以实现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相似文献   

6.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攸关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在总结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对这一重大问题的认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要结合党内民主发展的实际情况加以逐步推进,又要把握党内民主发展的规律性,着力健全一系列科学的制度加以保障,进一步推动党内民主沿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健康有序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7.
执政安全与党内民主建设中的风险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护执政安全,防控执政风险,是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执政党的执政风险可能来自多个方面,其中包括执政党自身的民主建设状况,故必须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发展党内民主.如果在党内民主建设中出现原则性偏差或措施失当,有可能在党内造成思想多元、成员分层、组织分派、政治权威降低等,从而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威胁党的执政地位和党的生存发展.因此,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时,必须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并从目标、方向、道路、制度、程序等方面着手,探索出一条增量式、渐进式的党内民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何影  李伟 《唯实》2012,(6):14-16
党内民主的实质就是广大党员行使应有的民主权利,参与党的建设和领导。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需要完善权利保障制度,为广大党员参与政治提供制度保障;需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执政党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提供组织保障;需要完善民主集中制,防止党员权益因权力专断而受损。  相似文献   

9.
王艳丽 《世纪桥》2007,(9):20-21
程序是党内民主保障的基本载体,规范的民主权利必须在程序法规范的框架内运行。发展党内民主,首先要优先构建党内民主运行的程序机制。  相似文献   

10.
罗阳 《求实》2006,(4):60-62
在现代意义的政治生活中,政党制度与民主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学者认为,尤其是在西方理论界,只有“竞争性政党制度”才能保证民主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而“非竞争性政党制度”却是无法保证民主的,是与民主不相容的。本文则认为:民主建设不在于政党制度的选择而关键是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在非竞争性政党制度下,执政党发展民主应着重处理好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党政、党群以及党际这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执政党建设中,党内民主是一个受到党内外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发展党内民主作为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提出了有关发展党内民主的新设想。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12.
西方政党的党内民主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渐发展的历史过程,它是伴随普选制及其他民主制的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西方各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及民众民主意识的增强,政党内部的民主状况逐渐成为影响选民是否加入政党、是否支持政党的一种重要因素,这使西方政党逐渐重视内部民主建设。目前,西方大多数政党均建立起以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权力运行机制,这一机制以选举、监督、党员参与为主要内容,以制度化保障民主的操作实施。具体来讲,西方政党党内民主表现出以下特征:一、通过选举选拔党内重要官员及本党国家公职候选人(如总统候选人或议员候选…  相似文献   

13.
以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内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杰 《党建》2004,(4):10-11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下称《条例》),是我们党成立以来制定颁布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法规。《条例》总结了党内监督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贯穿了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主线,体现了以党内民主为基础发展和保障党内监督的思想。党内民主是党内监督的基础建党80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证明,党需要监督,尤其是掌握了国家政权的执政党更要监督。对于如何监督,我们党也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形成了一些思路和办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把党内监督建立在党内民主的基础之上,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来保障党内监督。中国…  相似文献   

14.
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执政党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提供了新的广阔的平台。信息网络技术为党内民主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搭建了党组织与广大党员沟通交流的无障碍平台,营造了党内民主讨论的氛围,扩大了党内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党务工作的全面公开。同时,党内民主建设在信息化时代也面临着挑战,要求执政党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党内民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共八大是建国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对完善和加强执政党建设,尤其是党内民主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党内民主理论及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开拓性的成就,指明了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方向。考察八大的党内民主建设对于今天我们加强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方政党党内民主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第一时期是党内无民主时期(17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30年代);第二时期是党内民主产生时期(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政党开始出现代表制民主形式;第三时期是党内民主发展时期(20世纪初至70年代末),直接民主形式开始出现;第四时期是党内民主进一步发展时期,扩展直接民主形式、推动党内各群体平权以提高政党代表性、党内民主的制度化等成为政党发展民主的主要内容。推动西方政党发展民主的动力是多元的,包括新型政党的产生、党际竞争、国家法律管制及国家民主的发展。政党在发展民主过程中呈现出渐进性、与国家民主发展的同步性以及共性中有差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着手进行了执政党条件下党内和谐的初步探索,并为此采取了推进党内和谐的一系列举措。思想和谐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必要前提;维护党的团结是实现党内和谐的重要保障;加强党内监督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必备条件;发展党内民主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党内民主问题是执政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党内民主历经了一条曲折的发展之路,为新形势下的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了诸多重要启示,如发展党内民主是手段也是目的,其基点是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党内民主的发展要稳步推进。现阶段,要想使党内民主发展取得新成效,必须在紧密结合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积极探索发展党内民主的新方法、新举措,以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  相似文献   

19.
渐进式发展党内民主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芹 《学习论坛》2004,(11):58-61
建设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键是建设民主的执政党 ,核心是发展党内民主 ,而发展党内民主必须选择“渐进式发展党内民主”的基本战略。这一战略要求我们党在发展党内民主时在思想上要积极 ,行动上要稳妥 ;既要重视观念进步 ,更要重视制度创新 ;要走高层民主示范、中层民主带动和基层民主试点的途径 ,最终在实践中做到循序渐进地发展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20.
秦德占 《新视野》2007,(6):88-90
民主以及党内民主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党(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的总称)的思想灵魂和核心价值,也是其政治生活最基本的准则之一。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西方各国社会党在对党内民主进行思考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尽量西方各国社会党在党内民主制度构建、政策实践上出现过不少的问题,也有不少教训,但其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来说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