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四季”意象在汉英诗歌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两种语言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因此,“四季”意象在汉英诗歌中也分别体现出不同的文化意蕴。四季的轮回,年复一年,给古今中外的诗人留下了多少感叹,以季节词为意象的诗歌比比皆是。因各地四季的自然特征有一致性,汉英诗歌“四季”意象的寓意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受不同气候、地理、文化、审美情趣的影响,“四季”意象的含义也存在着差异,表现出汉英各自民族的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和文化追求,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政治课题.然而,当前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和多种价值观的冲击和碰撞使这一建设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要更加自觉、更加清醒地运用文化这种“软力量”,以更高的文化自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整合,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从而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命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一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在治学上提出了"神游冥想、了解之同情"的思想,它不仅是针对哲学而言,也是针对史学而言。它既是一种史学境界,也是一种史学方法。正是凭借这一治学思想和精神,陈寅恪才在史学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刘彬桂 《创造》2004,(11):45-46
人人都知道云南简称"滇",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云南的历史与民族文化,其实一直都与古老的"滇"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在历史的记载上,"滇"国已经消失了23 00多年,但近51年来,从大量考古发掘的"滇文物"中,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古老的"滇"国,一直对云南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天涯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天涯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中国最早出现“天涯”意念的文字表述,为汉乐府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古时交通阻塞,相去万余里,就视为“各在天一涯”。“天涯”寓离别之情,托相思之苦,如怨如诉,如歌如泣,引发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共鸣,振古于斯,悠悠两干余年矣。  相似文献   

8.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破解当前中国发展难题的总体战略部署,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矛盾辩证法的新思维,是实践的理性反思与发展,是社会公平公正的内在彰显,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皈依。  相似文献   

9.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多姿多彩,发展潜力巨大。根据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导入、诠释了民族文化元素、民族文化单元、民族文化体三个概念及其关系,并从这三个方面论述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认为贵州多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必须三者兼顾,三管齐下,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15,(5)
社会历史研究的"民间视角"既关注国家与地方一同构建完整地方社会的历史机制,也强调地方精英、民众百姓以及民俗活动在历史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从"民间视角"出发,海南冼夫人文化经历了由英雄化到神化最终实现民俗化的历史过程。海南冼夫人文化的变迁既表现出海南民众持有的实用理性的价值追求,也充分体现了国家与地方之间的互动对于海南社会发展的深入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国两制”维系了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和思想文化传统。一个民族要有民族精神,才得以生存、繁衍、发展、昌盛。一部中国历史,一条耀眼的主线——追求统一,反对分裂。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精粹。以“大一统”观为核心的国家理念自古至今都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分”与“合”,逆历史潮流的“分”是野心家和民族败类利令智昏的结果;“合”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条件,是智者统治和人民奋斗的结果。综观中国历史进程,统一是主流,为国人所称颂;分裂是逆  相似文献   

12.
肖楠  江新国 《前沿》2013,(19):176-179
五四时期著名学者对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及东西方文化关系的三种文化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分别代表了复古主义、资本主义和理想主义倾向.与今天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儒化…“西化…“僵化”思潮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在各种文化思潮相互交流交锋交融的全球化背景下,批判地研究借鉴五四时期著名学者的文化观点,对于今天正确处理中西方文化关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弘扬和培育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坚定不移诠释了时代精神的最新内涵,发展和创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与实践。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培育时代精神,做好四个坚定不移时代精神教育,是彰显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4.
汉字"家"是一个意蕴丰厚的文化之象,其"从宀人豕"的语象造型,直观地再现了农业社会主体生存方式的历史记忆。随着私有制和个体家庭的出现,"家"既成为亲情关怀的文化场,也幻化为自我设计的诗意栖居,并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被解读成"国"之微缩标本,投射出中国人归属于家、也归属于国的复杂情感层次。家国一体的观念意识,既对民族凝聚具有积极意义,也对封建政治运作产生了负面影响。后者在某种意义上促成了自周代以来的中国封建社会较多地选择了"礼"而非"法",作为维系家政国政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礼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我们学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对礼乐文明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民族节日时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明确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其表现,认识文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民族地区好干部的“四个特别”标准,为新时代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明确了新目标。“四个特别”标准的提出植根于深厚的理论脉络,历经建党以来四个历史时期的接续发展,是基于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实践历时性考察而形成的新总结,体现了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之维。“四个特别”标准,从增强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行为准则等多角度对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指向明确、内涵丰富。随着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的确立,民族地区干部队伍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四个特别”好干部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和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的组织保障,反映了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之维。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复兴的每一个重大历史时段,都有反映发展进步主题,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的时代精神在闪耀。  相似文献   

19.
"四个全面"强大的动力机制推进其每一个"全面"的逻辑演进,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具有以"目标与举措"和"动力与保障"相结合的层次逻辑;以唯物辩证法为导向的科学思维和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开放思维相结合的思维逻辑;以破解时代难题、增进人民福祉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路向的价值旨归。其逻辑结构显示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全面、系统、辩证、开放的哲学风格,其价值旨归预示着人民新期待的满足和社会新矛盾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陆新 《群众》2013,(12):31-32
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梦想照进现实,愿景成为可能,关键在人,关键在有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能打仗、打硬仗、打胜仗的党员干部队伍,层峦叠嶂般构筑成高山大河,披荆斩棘地穿越过禁锢藩篱。架起通向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