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位古稀老人从1995年至今资助了47个贫困孩子,遍布辽宁、新疆、青海、西藏、内蒙等十几个省份,包括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8个民族,捐资助学花费6万多元。老人和这些孩子间的500多封信件记录着一段段真情,照片上一个个稚嫩的笑脸让老人颇为自豪。他就是李道铿,一个有着47个"孙子"、"孙女"的幸福老人.  相似文献   

2.
有人曾经讲述过这么一段经历──“这是几年前的事了。一个星期天,我带着我的小孩到教堂旁边的一个饭店就餐。不一会儿教堂礼拜结束,大批信徒蜂拥而出,其中有一位衣衫褴褛、干瘦矮小的老人来到饭店,在我的桌旁就餐。我的小孩吃饭时爬到桌上拿筷筒玩。我很生气,骂了他几句,还顺手打了一巴掌。这时那位老人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呢﹖这是亵渎神明的。孩子还小,应该爱护和劝导他。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尽管他是孩子。“我很惊讶,这个穿着破衣烂衫的老人,竟会对我提出这样的批评。我想,这或许就是宗教的力量……”宗教的力量──这…  相似文献   

3.
抬头看孩子     
吴钧尧 《台声》2014,(12):55-56
<正>八月份,新北市图书馆邀请我孩子,为芦洲图书馆代言青春阅读。我跟妻陪伴拍照,后来PO了些照片上网络,引来热烈回响。孩子三个月大时,我即带他参加艺文活动,很多艺文界人士,如余光中、郑愁予、黄春明、李昂等,都看着他长大。没想到孩子,已比我高了。看孩子多是俯瞰,尤其襁褓之际,拿奶瓶或尿片,取饼干或喂食,哪一次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韧性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是我邻居的一个亲戚。他常常搭汽车从老远的地方来看望我的邻居,来后便静静地坐在那里,用他一口地道的汉口话同邻居娓娓交谈。有时我也上前插上两句嘴,他从来没有因为我是个小孩子而冷淡我。他的语气总是很平静,表情总是很和蔼,你从他的脸上很难看出他有过怎样的经历。后来,当我的邻居对我讲他家发生的事时,我简直是大大地吃了一惊。这位老人年少时父母便双双去世了,他从小就是个孤儿。后来他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有了一个安定的家。不料不到中年,妻子在给他留下两儿两女之后病逝,从那时起,他便既当爹…  相似文献   

5.
如果您家里有一个孩子,请告诉他:孝敬老人乃做人之本; 如果您身边有一位老人,请走近他,让他感受到晚年的温馨; 如果您是一位成功人士,请率先垂范,与老人分享您成功的甘甜; 只要您是社会的一员,请尽己所能,伸出帮扶之手!  相似文献   

6.
何礼利 《湖湘论坛》2001,14(1):78-78
所谓“非议”,一般来说,是指那些带有某种贬义的议论。领导者生活在群众之中,一切领导活动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样,人们会更加注重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不可避免地会对某些领导者发出“非议”。领导者要正确对待“非议”。  一、要独立地思考“非议”  印度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去卖,货卖完了,孩子骑驴回来,老人跟着走。但路人责备孩子,说他不懂事,叫老人徒步。后来,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人又说老人忍心;老人便急忙将孩子抱到驴子的鞍鞒上,看见的人都说他们残酷,于是他们都下来…  相似文献   

7.
礼节     
有位医生朋友对我说了一个故事。他为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做了一个胆囊切除术,手术非常成功。几小时后,他去探望老人术后情况,老人已从麻醉中清醒过来。看到他进来,从病床上挣扎着想坐起来。老人的女儿连忙按住老人:“爸,你现在不能动。”老人喃喃地说:“给我做手术的医生来了,我得鞠个躬啊,感谢他呀!”病友们都觉好笑,劝他躺着不要动。只见老人伸出两只瘦骨嶙峋的手,合在一起,努力抱了个拳,说:“谢谢医生了。”我的这位医生朋友当场就愣在那里,他真的被感动了。他从医整整二十年,不知为多少病人动过手术,但那个老人的这个抱拳,差点让他掉泪。不想讨论医患关系,也许来讨论这位老人身上所传承下来的传统礼节要有意思得多。  相似文献   

8.
会心茶座     
□尹玉生爱在心间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8点半,医院来了一位老人,看上去80多岁,是来给拇指拆线的。他急切地对我说,他原本应在一个小时后去找另外一位大夫拆线,但因9点钟他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希望我能照顾一下。出于对老人的尊重,正好我当时又有一点空闲时间,我就为老人拆起线来。在治疗过程中,我和老人攀谈了几句。我好奇地问:“来这么早干什么?”老人不好意思地笑道:“我要在9点钟到康复室和我的妻子共进早餐。”这一定是一对恩爱老夫妻,我心里猜想。话题便转到老人妻子的健康上。老人告诉我,妻子已患了老年痴呆症。我问道:“如果你去迟…  相似文献   

9.
在我省著名花鸟画家秦天柱先生的家里,我见到了一张珍贵的照片:一间宽敞简朴、一尘不染的客厅中,两位耄耋老人笑眯眯地展开一幅水墨仙鹤图。这两位老人的名字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可谓如雷贯耳,那位执画的老先生身着灰色衣裤,戴一副茶色眼镜,他就是名垂青史的张学良将军!他身边那位白衣黑裤的老太太自然便是众人熟知的张夫人——赵一荻女士。 面对这张照片,沧桑感、悲壮感、崇敬感……许多  相似文献   

10.
一个女人的老公,一个男人的老婆,一个孩子的爸,一个孩子的妈,凑巧认识,仅此而已,我紧张什么呢? 1李刚又邀请我去喝茶了,之前他已经约请过我几次,我有的拒绝了,有的没找到理由拒绝,没找到理由拒绝的,就不尴不尬地赴了约。我和李刚不算陌生,但也绝不熟悉,只是有印象。他在我面前出现的频率就像脑白金的广告一样,属于强迫性的,我每次见到他,就忍不住想起一对很卡通的老太太一连跳几遍:  相似文献   

11.
翻开《布饶依灵画集》这本女儿画册,当中有一幅醒目的照片,照片的说明是:为巴金爷爷献上一幅《祝寿图》。这张珍贵的照片,是20年前我和女儿依灵去巴金老人家中拜访时,和巴老留下的合影。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中国的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健康,是科学家应重点关注的课题,更是政府应该多花些力量,采取措施,关注解决的社会问题。 自从实施计划生育以来,一孩儿化政策使我们少生了三个亿。可是,不知这项政策还要持续多久? 我们来做一些分析:一个小孩,当他长大可以成为国家栋梁时,他同样支撑着很重的社会负担。他有父母,父母上面还有父母。从现在的统计看,老年人口中有1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老年痴呆症,老年妇女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比例也很高。两个正值成年的孩子一结婚,上面就会有七八个老人。七八个老人中,有一个患上老年痴呆…  相似文献   

13.
陈彪 《今日民族》2012,(1):24-27
这张照片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拍摄的,照片里是我和奶奶,我们身后是一棵核桃树。照片是我一个表叔拍摄的,他当时信用社工作,前几年调到县农行,当了行长。  相似文献   

14.
在去年3月5日的学雷锋纪念日,我拜访过一位退休的老人,就像我们看到过的很多好人故事一样:生活并不宽裕的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给贫穷山区的好几个孩子寄钱,没跟别人说过,甚至家人都不知道。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媒体知道了,他因此成为争相报道的道德典范。老人跟我说,其实他并不认同一些报道把他写得很沉重很悲情:生活困难、穿着简朴却资助他人,自己身体不好却总想着别人——仿佛做好事是一件虽然崇高,却背负着沉重负担的事。  相似文献   

15.
与他相识,是为着每天一根香喷喷、“开了花”的火腿肠。只知他是一个做烧烤的老人,姓甚名谁,一概不知。 我刚到电影院门口的巨型广告牌下,老人就在人群中看见了我,微微冲我笑笑后,又埋头烤他的豆腐、牛筋、火腿肠了。时间尚早,离儿子放学的时间少说也还有5分钟,我将一元的零钞交到老人手里,便抬头看广告牌了。《男人为何夜不归》、《锁不住的女人》两个  相似文献   

16.
转眼间,已经几个月过去了。 几个月来,我自始至终都不敢相信斌斌已经离开了我们这个事实。白天,一闲下来没事,我总会听到斌斌那亲热地喊“妈”的声音;一听到有人敲门,我就忙不颠地跑去开门,总以为是斌斌回来了,到了晚上,我几乎夜夜失眠,偶而闭上眼睛,全都是斌斌的影子,有他小时候的模样;有他穿警服的神态;更有他在大街上躺倒在血泊中的惨状……   斌斌,我的孩子,你回来吧,我已经做好了你最爱吃的抓饭、拌面,就等着你回来和爸、妈一块品尝;斌斌,我的孩子,你快回来、快回来吧,你难道忘了,全家人都等着你参加明天的订婚仪式吗 ?   斌斌是我最小的孩子,他上面有四个姐姐、两个哥哥。   1990年,斌斌高中毕业了,正当全家人张罗着给他找个事做的时候,他却瞒着我和他爸,偷偷报名要参军。当时,闻知此事,我死活不愿意,因为就在一年前,我已经有一个儿子在部队牺牲了,我伤透了心,当时,我才 50刚出头,听到噩耗,一夜之间白了头,我实在不想……看我这儿说不通,斌斌没办法,就叫来了他的姐姐、哥哥,大家一齐做我的思想工作,看到孩子那铁了心的样子,我最终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加了两个条件,第一就是到了部队要好好干,第二是每个月寄一封信回来。好在孩子还...  相似文献   

17.
惊喜的奇迹 美国的“阳光州”佛罗里达。三月。好客的迪斯尼乐园和国际儿童村在迎接来自50个国家的50名特殊的小客人。 清早。儿童村贵宾室。一位身材高大面容慈蔼的老人走进,他就是亨利先生,“给孩子一个世界”活动的创始人。工作人员立刻告诉老人:“中国西安的特邀代表到了。”这时,一辆轮椅朝亨利先生缓缓滑来。轮椅上坐着一个活泼可爱的黑  相似文献   

18.
正上海宝山有个罗店镇,镇上有一条"罗店老街"。老街河边景色宜人的桥堍旁,有一个文人墨客经常相会的地方。看,就是上面照片的这间——"罗溪草堂"。"堂主"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张家琪。听说门外匾额上的"罗溪草堂"四个字还是中国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手迹,这个信息引起了我的兴趣,前不久我前往造访。"嚯",屋里真热闹,一群上了年纪的老人正在泼墨挥毫。张家琪告诉我,这间上下两层的楼房是镇政府提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6)
正有位台湾男生告诉我,相亲前他总是鼓足勇气对着镜子说:"你怎么可以长得这么帅!"2017年2月7日,正是年兜时节,当我在哈尔滨看到黑龙江省台联的创会副会长洪瑶楹老人时,真想对着他说:"你怎么可以长得这么帅!"洪老是真帅。洪老89岁了,乐呵呵的。我看过洪老20岁时的照片,有明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2月18日,离散了50多年的赵久云、栗金芳老夫妻喜获重逢。对这两位白发老人来说,这种人间欢乐来得相当不易,其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你感动之余,又有一种别样的滋味在心头……让我们静下心来,一起来倾听两位老人的娓娓细说吧。久别故乡的老人赵久云激动地谈起了他在台湾收到的第一封──家乡来信1985年12月7日,我像往常一样到台湾屏东空军基地上班。门卫说有我一封信。我迟疑地接过门卫递来的信,发现寄信地址是河南省唐河县桐寨铺乡赵冢大队第六生产队。是家乡来的!信很厚,捏捏里边发硬,可能是照片。我多么想立刻打开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