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文明冲突论”中显示出亨廷顿的双重人格:一方面是作为治学严谨的学者的亨廷顿,另一方面是作为爱国者和西方文明捍卫者的亨廷顿。这两个角色的冲突是构成其理论体系中矛盾与冲突的主要原因。只有找准其理论矛盾的这一根源,我们才能更好地驳斥和扬弃“文明冲突论”中谬误的成分,借鉴和发扬其中合理的成分,并从中得到启示,这才是争论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赵玫 《天津人大》2013,(2):44-45
从米霄尔家赶往花车聚集地。夜色中街上竟人流如织。米霄尔说这个晚上,花车会从不同的地方,向明早巡游的始发地汇集。这也是不应错过的一道景观,在夜色中观看花车的别一种味道。于是我们振作起来,跟随米霄尔走进帕萨迪纳的长夜。当白天的阳光消散而去,加州的夜晚竟也寒意阑珊。瑟缩中穿上波士顿的棉服,任凭被卷携进欢乐的人流中。  相似文献   

3.
王小二外传王小二是位书法爱好者,工作之余,闲着无事,挥毫泼墨,乐得逍遥。要说王小二书法得意之作还是“王小二到此一游”这几个字,刚劲有力,潇洒大方。一天中午,王小二一连写了五幅“王小二到此一游”,搁下毛笔,摇头晃脑,喜形于色,自我陶醉。墨迹干后,舍不得丢弃,于是把这五幅  相似文献   

4.
反对“疑似‘凡是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疑似‘凡是论’"这几个字过去没有见过,这是我的"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5.
文明的冲突:范式还是神话?胡伟在《文明的冲突》一文中,亨廷顿得出了一个政治结论:儒家是西方未来的头号敌人。这一结论所隐含的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亨廷顿企图扮演的就是第二个乔治·凯南的角色.撇开《文明的冲突》一文的政治意义不谈,单从学术...  相似文献   

6.
一、亨廷顿之两面近年来,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P·亨廷顿的著作,尤其是《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引起了国内知识界的热切关注。亨廷顿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现代化问题而著称,他鉴于观察到现代化进程导致政治衰败、社会动乱的大量实例,而特别把问题限定为:探索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那些经历急剧变化的社会,也有可能实现政治稳定的目标。简言之,亨廷顿主要关心政治稳定问题,而不是“民主,还是专制”的问题,或其它问题。政治稳定是他的理论的“价值取向”,而其它的关联只不过是“操作手段”。  相似文献   

7.
我们是谁     
《创造》2007,(1):5-5
美国国际问题学者塞缪尔·亨廷顿的<我们是谁>,乃是当下的畅销书之一.这本书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着力阐述了美国在21世纪初所处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在世界上应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文明的冲突到文明的忧患———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最新演变□李小兵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的理论已经4年。近来,亨廷顿著书立说,对自己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发展。本文旨在理解亨廷顿理论的基础上,对他提出的文明理论及其发展作出初步的评...  相似文献   

9.
刘德斌 《探索与争鸣》2023,(11):5-9+192
<正>塞缪尔·亨廷顿1993年在《外交》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文明的冲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及1996年出版的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是他影响力最大的作品。他被认为是“文明冲突论”的“始作俑者”,不管他自己是否愿意接受这顶“桂冠”,“文明的冲突”早已经与亨廷顿的大名联系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0.
袁明旭 《思想战线》2016,6(4):64-70
政治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政治改革是政治发展的动力,是实现持续性政治稳定的手段。学者们多维度地研究了亨廷顿的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思想,但对其政治改革思想却关注甚少。亨廷顿全面考察了世界各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政治发展的基本状况,总结了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经验教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其政治改革的观点。 亨廷顿认为,政治改革必须在政治稳定的前提下进行, 以政治秩序作为改革前提,通过强化政治权威和政党组织建设,确保政治改革的有序推进,加强政治的制度化建设,提高制度吸纳力, 有效融汇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 策略性地获取和扩大改革的支持力量,平衡政治关系,持续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亨廷顿的政治改革思想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政治改革观, 其政治改革理论对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启蒙的反思     
走过豪华的大堂,突然看到拐角有一排书架,喜欢书的我不自觉地走了过去。花花绿绿的,哎,角落里瑟缩着一本书,淡灰的封面、烫银的几个字———《启蒙的反思》,也许就是这几个字烫了我的眼睛,我抽出了它。已经落满灰了,我翻开它,里面没灰,而且那段话是那样触动人心:“今天所讲的人  相似文献   

12.
葛传红 《小康》2004,(12):19-19
塞缪尔·亨廷顿是当代美国的一位很 有名的政治学教授,他的学术专长是第三 世界研究,目前是哈佛大学国际与区域研 究学会(Harvard Academy for Interna- tional and Area Studies)主席。1968年 他出版了《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 主要研究了政治现代化和政治稳定之间 的关系。该书的出版奠定了亨廷顿在美国 学术界的地位,成为该领域研究人士的必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对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的认识和解读局限于政治发展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但还要看到这本书背后蕴涵的政治哲学道理。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一定意义上,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所反映的问题就是政治稳定和政治民主的正当性和合法性问题,强调了统合政治正当性与合法性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对其中政治正当性与合法性的解读有利于从政治哲学层面加深对政治现实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4.
当北京2008时     
2008北京奥运是所有中国人的期盼,当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北京奥运”这几个字频繁地出现在人们身边,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让人禁不住去想,2008,奥运的北京会是什么样?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介绍了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的创作由来及主要观点.亨廷顿认为,冷战以后,国际舞台上的冲突将不再以意识形态为界限展开,而主要以不同文明之间的斗争的形式展开.亨延顿还强调他本人所属的西方文明要受到所有其他文明的挑战,他特别担心的是儒教文明(以中国为"核心国家")与伊斯兰文明(主要指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可能联合起来对西方文明构成挑战.其次.文章分析了亨廷顿的后殖民主义话语,即将西方以外的文明都看成一个"他者".再次,文章指出了亨延顿"文明冲突论"的不完善,并指出冲突的核心是利益的冲突.最后,文章指出针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我们则提倡"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6.
2008北京奥运是所有中国人的期盼,当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北京奥运”这几个字频繁地出现在人们身边,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让人禁不住去想,2008,奥运的北京会是什么样?  相似文献   

17.
不管茅台酒是不是奢侈品,奢侈品消费都是极为正常的经济现象,更是一种合平市场逻辑,合乎人性本能的消费行为。奢侈品这几个字,并不是RNA病毒,只要一出现在媒体中,全体国人就要跟着患流感。  相似文献   

18.
一场瑞雪给2004年划上了一个美丽的句号。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犹如这片片飘扬的雪花,唤起人们的思绪。2004年,对于闵行区人大常委会而言,如果在这雪花般密密麻麻的记忆上刻上几个字,我们想应该是“创新”、“实效”。  相似文献   

19.
谢艳  杨君 《人大研究》2008,(9):22-25
一、巡警式监督和火警式监督的提出 在现代民主社会,立法机关把大量的政策制定权授予行政机关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对于授权的结果,学者持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以亨廷顿、尼斯坎南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行政机关的成员具有更多的信息和专门技术,而立法机关的成员往往不具有这种信息和专门技术,如果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偏好不一致,那么行政机关的政策方案就可能偏离授权的目标,甚至使得新方案比现状更加糟糕,于是立法机关的授权实际上就成了弃权.  相似文献   

20.
葛吉霞 《前沿》2011,(21):179-182
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回归了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为冷战后世界政治框架的重建提供一种文化模式。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主要内容包含文明范式、文明冲突论、文明调和论,批评了把西方文明看做普世价值的观点,进而指出在现代化过程中文明的本土化非常重要。随着中国的现代化,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非常重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建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体系,是中国现代化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