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秀芬 《长白学刊》2008,(6):113-116
中国工农红军组建为方面军是红军的第一次军事战略转变,反映了红军战争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是中国工农红军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使红军的兵力更加集中,指挥更加统一,不但建立和完善了红军的组织指挥系统.而且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为之后各根据地红军实行由游击战为主向运动战为主的转变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曾实行过国内游击战争向国内正规战争的转变。这是我军经历的第一次军事战略转变。多年来的传统看法认为:从1930年夏红军按统一编制整编后,即开始了从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我认为,时至今日,这两个细节问题仍值得研究:其一,在作战形式上,所谓“国内正规战争”是阵地战,还是运动战?其二,在时间上,这次转变始于何时,又何时完成?现就个人的一点研究谈谈看法,与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3.
第三,预见到从游击战到攻坚作战和运动战的战略转变。1945年初夏(当时刘邓首长在延安参加会议),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5月8日,法西斯德国投降,欧洲战争胜利结束。同时,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上的同盟国军队,也向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势。侵华日军也到了强弩之未。作为太行军区司书员的李达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历史关头,预测八路军向侵华  相似文献   

4.
经过浴血奋战,至1945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新四军完成了对日军夏季攻势作战,打通了解放区之间的联系,逐步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今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8日,苏联发表对日本作战宣言,继而出兵东北,沉重地打击了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缩短了对日战争的时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随即转入全面反攻阶段。1945年8日14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同时签订了大连、旅顺口和长春铁路等协定。《…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军民14年的流亡岁月中,东北军爱国将领、东北爱国民主人士、东北籍共产党员等构成了东北救亡群体,共同为收复东北、打回老家而努力奋斗。在抗战胜利后,他们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接收东北,迅速建立起各级民主政权。在国共内战开始后,他们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谴责其武力抢夺东北的行径,为维护东北的民主和平及建设新东北做出不懈努力。究其原因,中共中央对东北救亡群体的高度信任、东北救亡群体创造性地总结和运用中共接收东北的策略方针才使其在东北的接收和建设中取得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蒋介石积极准备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随即发动内战,以便消灭共产党。中共中央针对此局势,准备以不变应万变。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报告,发表了《蒋介石在挑动内战》的声明,与蒋介石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然而第二天,即8月14日,蒋介石却出人意料地向延安发来电报,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共商国是。为了弄清蒋的意图,毛泽东找来李克农,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李克农作为一个情报专家,很快把注意力放在国民党军令部派驻延安的两个联络参谋周励武…  相似文献   

7.
十七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中国人民历时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胜利结束了。消息传来,举国欢庆。然而中国人民并未迎来真正的和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蒋介石此刻正在准备一场旨在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内战。为了掩盖发动内战的企图,几天之内蒋介石向毛泽东连发三封邀请电,请他到重庆谈判和平建国的事宜。在延安中共中央情报部的李克农遵照周思来的指示,指挥各情报系统动用一切关系,了解蒋介石主动打和谈牌的真实意图。国民党在延安设有一个国防部的联络处。杨少辰和任金样设法搞到了他们的通讯密码,从截获的这个联络处与重…  相似文献   

8.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向在西安事变中作出贡献的爱国志士们,向所有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前辈和牺牲的先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西安事变是中国20世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强占我国东北三省后,加快侵略步伐,加紧进攻华北,企图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在国家、民族危难的紧要关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出于民族大义和爱国赤诚,毅然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及国民党内主张抗日的力  相似文献   

9.
《时事》2015,(1):24
有的人觉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多数时候打的都是运动战、游击战,不像国民党的那些会战来得波澜壮阔,其实这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实力弱小。当时八路军3万多人,只有大大小小、长短不一的1万多支缴获的杂牌枪,很多战士上战场时还拿着大刀长矛,甚至农具等落后武器。部队不仅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06,(4):33-33
抗日战争中,根据中共中央制定的敌后战场游击战的基本战略战术,抗日根据地军民发挥无比智慧,在广袤大地上,充分利用丰富的山川、平原、河流等各种地理条件,创造性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游击战,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6,(24)
正上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者趁中国内战,兄弟阋墙的乱局,大肆加紧对中国华北的侵略,面对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由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统辖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呼应全国各地有志之士奋起抗日的民意,针对蒋介石主使的反共内战发动兵谏,提出结束内战、民族团结、一致抗日的主张。为促成民族抗日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2.
徐军  雷婷 《长江论坛》2015,(5):16-19
陈独秀一贯主张抗日救国,但在如何抗日的具体问题上陈独秀的思想发生了两次巨大的转变。1937年8月出狱前后,陈独秀抗战思想由"打倒国民党政府"转变为"拥护国民党政府领导抗日"、由反对国共合作转变为拥护国共合作;武汉会战前后,在对抗战前途的预测上陈独秀由积极乐观转变为消极悲观、对游击队及游击战的态度由重视支持转变为轻视贬低。陈独秀抗战思想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时局动荡及陈独秀自身处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春秋》1997,(1)
在解放战争迅速发展的形势下,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立即得到各方面的热烈响应。8月以后,大批民主人士陆续进入解放区,准备参加新政协。我曾负责接送在香港的民主党派和进步人士到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这一段经历,我至今印象十分深刻。一话要从1946年6月说起。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撕毁《双十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1947  相似文献   

14.
林鹏  杨曦阳 《前沿》2014,(13):222-224
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是抗日战争向解放战争的过渡阶段,也是我解放区在解放战争时期建设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加强边区自身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建设的战略转变阶段。陕甘宁边区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唯一保留下来的由中国共产东领导的老革命根据地,在过渡阶段中,积极适应战略转变,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懈努力,从各方面做好了应对全面内战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一叶 《春秋》2020,(2):21-26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主力部队尚在大西南和大西北。鉴于发动内战条件不成熟,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两面手法,一面以和谈为幌子,一面利用美军援助,通过水路、陆路和空中运送部队到华北、华东、东北等地,为发动全面内战作准备。在《双十协定》墨迹未干之时,蒋介石便将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军所在第四方面军空运济南。至《停战协定》签订之后、军调部军事调处期间,国民党军队从未停止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之一,中共中央一至五届最高领导人,是把古老中国推向现代的重要人物,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共党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和影响.他顺应时代潮流与志同道合者一起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导致中国文化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维系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古代文化由中国现代文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17.
抗战结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昆明的大中学生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发动了反对独裁、反对内战要求民主的“一二·一运动。这次运动标志着国统区反内战民主运动的高潮,配合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以血的事实教育了广大群众,在我国青年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由此可见,要加快转变农业增长...  相似文献   

19.
迎来曙光     
《传承》2006,(4):35-35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和内战政策,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解放区和武装力量,继续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国民党一方面加紧部署内战,另一方面却发动和平攻势。  相似文献   

20.
2004年4月4日清明节,我去司马祠祭祖后,到太史祠右侧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参观。凝视着宏伟的纪念碑,不由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勾起了我深远的回忆。我童年在陕西韩城县芝川镇上小学时,听老师讲述:蒋介石命令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围剿中共中央根据地延安,企图一举歼灭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以达到“安内攘外”的目的。但多次交战屡遭痛击,蒋介石不甘心失败,亲赴西安督战。张杨二位将军顾全大局,反对内战,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实行“兵谏”。张、杨在临潼活捉了蒋介石,并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毛主席派周恩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