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是目前学术界的一大热点,对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则是其中较小的一个研究领域。综合国内学术界的相关成果,我们认为目前对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主要是从全国宏观层次,将民族地区作为一个总体与非民族地区进行比较;基本的研究思路是评估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我们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估体系应该进一步完善;研究视角应该突破目前的宏观思路,更多地关注民族地区内部的非均等现象;理论探讨方面应该突破公共财政的视角,尝试从更多的理论视角建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被视为实现全国范围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手段。但是,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全国范围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需要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实现机制创新,通过中央政府在地方的嵌入性存在,保证财政转移支付应用于中央的政策目标,实现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国民待遇和国家认同。中央政府在地方的嵌入性存在可以通过组织嵌入、制度嵌入与关系嵌入三种方式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起点是政府间财权与责任的划分,自分税制改革以来,由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缺乏明晰的财权与事权划分,地方财政往往寅吃卯粮,削弱了地方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财政转移支付作为政府宏观调控、进行收入再分配、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的重要手段,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国应以横向转移支付为切入点,围绕政府间财权与责任一一对应的原则,建立以纵向转移支付为主框架横向转移支付为辅助的转移支付体系规范地方财政建设,进而推动科学财政管理体制与现代财政法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转移支付对县域经济的增长可能存在某种影响,但我国目前的分税制还处在过渡时期,对县级的转移支付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理论和实际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目前情况下,其影响程度有多大,只有通过经验检验才能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本文选择安徽省截面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安徽省的61个县及县级市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发现,财政转移支付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并不显著。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转移支付力度不足和转移支付的去向等方面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省际间公共服务存在差距,山东省与全国情况类似,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各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基于山东省17地市公共服务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考察了2001—2009年间各市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水平的差异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农业县等于财政困难县”是当前的特殊现象,在其背后有着财政体制、转移支付、正确处理工商业地区与农业地区财政关系等复杂原因。农业县的财政困难具有典型性,无论从增强县级治理能力,还是从形成基于优势的区域经济格局的角度看,他们的财政困难应当得到解决,他们在发展农业经济中的贡献也应当得到补偿。本文以农业县为基本对象,分析了财政困难的制度性原因,提出了建立基于绩效的一般补助政策,并对该政策的内容和可行性做了研究。最后,本文还指出,该项政策是有普适性的,它应当成为国家的基本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城乡差距,而其中最根本的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在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基础上,笔者考察了陕西神木县在促进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积极探索与制度创新。通过对陕西神木县的实证分析,有助于探索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地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面临国家层面的制度困境,还遭遇地方层面的制度障碍.从国家宏观层面来看,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比重偏低、权责分工模糊、财权事权失衡、立法层次偏低、供给标准缺失,成为制约欠发达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共性制度困境.而基本公共服务筹资渠道单一、公共资源城市偏向定势、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单一、民众创收增收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欠发达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特殊性制度困境.只有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法制,规范基本公共服务机制,方能顺利推进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9.
现有关于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法律原则的研究,或立足于生态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特殊性加以归纳,或仅仅从财政政策和转移支付制度的特殊性视角加以提炼,观点各异而缺乏统一的法理支撑。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具有生态补偿法与财政转移支付法的耦合法属性。耦合法的二元制度特征,以及耦合条件下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原理,决定了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律原则同时受到两个法律部门的影响。梳理生态补偿法与财政转移支付法原则的制度实践与理论思辨,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法律原则可以从一种耦合法的视角得到归纳:法定原则和生态保护优先原则构成其基本原则;衡平性、效率性、科学性、激励性和透明性构成其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10.
区域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是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典型特征之一,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滞障.本文以跨界治理理论为依托,对武汉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展开实证分析,提出通过创建区域公共服务跨界治理体系、重构治理路径以完善区域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并促进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体制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落后、缺乏公民参与、供给主体单一等。伴随着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浪潮,可以引入无缝隙政府、网格化管理、协同治理多中心服务供给等方法,来推动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从性别和年龄两个维度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状况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活技能习得、社会交往发展、生活目标形成、价值观内化、自我意识发展、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等社会化内容方面,留守儿童群体内部年龄与性别差异显著,两极分化的趋势逐步凸现,少数留守男童面临严重的社会化危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转移支付的影响作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和分析了关于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一个新的衡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即在其它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税收努力的程度可以用地方对公共品的需求弹性来刻画,随其增大而增大,随其降低而降低。在此理论基础上,运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地方政府税收努力问题进行了实证考察。实证结论表明转移支付使地方政府税收努力普遍降低了;地区收入水平越高、公共支出中来自上级政府转移支付的比重越大,地方政府的税收努力下降得越多。文章最后提出应当重视相应改进其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山林地及林产品的大幅升值,民族地区群众因争夺山林地爆发冲突的情况不断增多。通过对广西N县山林纠纷的考察,山林权纠纷产生有着历史、宗族、经济方面的原因,且在纠纷治理上存在着调处队伍建设滞后、司法解决不被群众认可、存在外部干预及群众法律意识不强等问题。作为治理方案,应加快构建山林纠纷长效调处工作机制、加大调处力度,重视民族习惯法运用,加大法制宣传力度等多种方式,将民族地区山林纠纷治理纳入法治轨道,构筑法治化的纠纷治理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广西14个试点县28个村庄的873份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民族地区新农保个人参保行为和水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参保现状方面,民族地区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意愿强烈,但参保率和参保水平较低;参保意愿和参保行为显著相关,但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参保意愿和参保水平不相关。在参保影响因素方面,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制度认知、制度评价对农民的参保行为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个人参保经历、子女文化程度、政策了解度和安全性评价具有正向影响,个人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理想的缴费水平具有负向影响;家庭特征、制度认知和制度评价对农民的参保水平具有显著影响,而个体特征没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地承包意愿、主观生活水平、政策了解度、政策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理想的缴费年龄具有负向影响;本研究的其他变量,包括地区、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外出打工经历、城市生活意愿、田地数、个人年收入、家庭年收入、家庭年支出等对参保行为和水平均没有显著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制度宣传、提高服务水平、加大投入力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税取消后,乡镇政府不再是国家从农村汲取资源的工具,但这并不意味着乡镇政府必然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当前,乡镇政府职能仍没有实现根本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因素在于上级政府对乡镇的政绩考核压力和因财政困难而造成的乡镇自身生存压力。由此,要实现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就应当改变上级政府对乡镇工作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同时,应加大对乡镇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消除其财政压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编问卷对我国跨境民族地区五省高校的720名在校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总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做了系统调查,发现跨境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度普遍较低,在影响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因素中,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与国家认同呈正相关,且相关度较大,其中学校因素影响非常显著,其次是家庭因素,最后是社会因素。国家认同教育是强化国家认同、国家建构的核心力量,欲消弭跨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危机,有效提高其国家认同度,就需处理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以实现跨境民族长治久安、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聚焦于广西民族边疆地区,深入探讨社区矫正的动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首先,多维度地分析社区矫正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揭示其年龄结构年轻化、农村户籍主导、文化程度偏低等变化趋势。其次,探讨经济发展与社区矫正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指出经济发展水平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数量和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同时,社区矫正的优化配置也能促进经济发展。此外,还关注到犯罪类型的多样化对社区矫正工作带来的挑战,强调针对不同犯罪类型制定相应矫正措施和政策的必要性。这不仅丰富了社区矫正的理论体系,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也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有助于推动民族边疆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云南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实践在民族建设与发展的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理经验,这对于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必须立足民族地方实际与时代要求的双重基础,以新时代下的国家治理为导向,把握住云南作为开放前沿的历史机遇,从而推进云南民族地区向多元化社会治理模式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