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四川省都江堰市因堰而名,因水而兴,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有“青城天下幽”之称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都江堰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6亿元,财政总收入31亿元。  相似文献   

2.
紧临都江堰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素有“青城天下幽”之誉,自古以来,青城山就是骚人墨客的流连往返之地。他们或题壁,或书额,或吟诗,或绘画,留下了众多的墨宝,而在这诸多的名人中,在青城的时间住得最久,给青城的遗老留得最多,对青城山的感最为丰富深厚的,当首推国画大师张大千了,张大千与青城山。可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初到青城山1938年夏,张大千冒险逃出了北平(今北京)沦陷区日寇的魔掌后,辗转经天津,上海、香港、梧州、桂林、回到了大后方四川,同年秋,他即率家人上了青城山,青城山幽雅恬静的人文环境和…  相似文献   

3.
早春二月,艳阳高照,驱车青城山,寻幽觅胜。青城山上树木葱茏,层峦叠翠,因山形如城,故称青城。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在山上设坛传教,故而青城山亦是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近年来,随着旅游升温,"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已成热门。停车古木苍翠的建福富,夜宿清幽风凉的天师洞,攀登妙法庄严的上清官……瞧藏于繁枝密叶间的官观亭阁,看悬于陡壁峭岩的老藤幽兰,望深沟邃壑的青城绿海。幽深、幽雅、幽秘,一种说不完道不尽的感受油然而来。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中,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中外水利史上的一颗明珠。在历经了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后,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仍灌溉着成都平原的1100万亩良田.确保了成都平原无旱涝之灾,同时还具有发电,供水,航运等功能,造福百姓。这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杰作.也是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2000年11月底,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主的中国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5.
《小康》2020,(13)
正2020年3月30日至4月30日,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推出"你消费,我免费,这个四月青城山—都江堰任你游"活动,凡是在都江堰市消费过的游客,通过网络预约后可在景区免费游览。此项举措不仅能适度刺激疫情后的旅游消费,人们也可不负春光,欣赏下都江堰的醉美景色。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首先是通过书本了解都江堰的。2千多年前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  相似文献   

6.
青城山旅游经济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文化观光旅游,是青城山景区旅游的文化主线,是青城山旅游产业的“魂”,应贯穿于青城山旅游产业和产品开发之中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8,(4):40-42
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纪实 汶川大地震牵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人们守望相助,中华大地奔涌空前规模的爱心热流。成都数百“的哥”冒着余震赶往都江堰抢救伤员:南京拾荒老人把零钱换成百元钞票塞进募捐箱:民营企业家组成上百人的救援车队,急奔四川灾区;数十万志愿者用无私无畏的奉献,给予灾区兄弟姐妹温暖和活着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时代主人》2006,(6):F0004-F0004
2005年,广丰县实现生产总值72.92亿元,比“十五”计划目标45亿元超过27.92亿元。完成财政总收7.01亿元,比“十五”计划目标5亿元超过2.01亿元。“十五”期间,广丰工业园区已跻身为全省五强工业园区。“月兔”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县城面积已达到16.5平方公里,人口近1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四川青城山素有“天下幽”的美誉。又是道教福地,是我们全家人想往已久的地方。2002年春节期间,我们全家人将去青城山游览,其中参访道门是一项内容。可是,我们对道教知之甚少,不知道教有哪些禁忌,特请教你们,不甚感谢。福建省厦门市宏达实业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0.
吴忠 《公民导刊》2005,(6):55-55
据报道,4月3日,司法部重点研究项目“民事诉讼法典的修改与完善”课题组主办的《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研讨会,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成都青城山结束。无疑,与会人员可以饱揽青城仙境。  相似文献   

11.
正都江堰立足"生态为本、文化为魂",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名城为目标,将城市发展总体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组织中心,强调生态、文化、旅游三个特色要素。"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余秋雨题写的词句淋漓尽致地体现了都江堰文化与生态资源的特点与魅力。作为成都"西控"区域核心区,都江堰市承担着成都平原主要水源涵养  相似文献   

12.
赖武 《今日四川》2000,(1):10-15
四川与香港凤凰卫视合作进行《千禧之旅·锦绣天府》采访 活动于2000年1月中旬开始,重点对四川境内九寨沟、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三星堆、皇泽寺等人文自然景观作深度报道。笔者有幸参与并就所见所感作当日实录,以下撮其片断刊发,权作此行之报道。  相似文献   

13.
《今日浙江》2007,(11):I0003-I0004
1997年我省地、国税机构进一步分设以来,全省地税部门累计组织各项收入6762亿元,年均增长29%;其中:税收收入4628亿元,年均增长25%;社保费等非税收入2134亿元,年均增长43%。2006年全省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突破1500亿元,达1557.98亿元,增长21.41%;其中:税收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1000.12亿元,增长19.01%;非税收入突破500亿元,达557.86亿元,增长25.95%。2006年全省地税收入是1997年的10.74倍。回首我省地税发展历程,十年艰苦创业、厚积薄发。地税部门扁负财政收支平衡的“托盘”责任更加重大,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杠杆”作用更加突出,服务民生、强化社保、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功能更加强大。并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走在全国前列的地税征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7,(28)
<正>今年6月",成都治水十条"出台。作为成都治水政策的加强升级版,其中提出的"重量级"举措,强化了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水"共治,致力解决十类问题,并注重全民参与,充分体现出成都治水的决心。成都,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翻开历史,曾经有多少文人墨客溯江而上,"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就连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都  相似文献   

15.
刘树森 《当代广西》2004,(19):12-12
河池市委、市政府以“三确保”实现“三突破”。“三确保”,一是今年全市GDP要确保完成160亿元,力争实现180亿元;二是确保全年财政收入完成20亿元;三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确保实现利润6亿元。同时,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要确保完成80亿元,争取完成9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200元。为此,要加强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08,(7)
旅游业是四川的支柱产业,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等地的旅游业产生重大影响,世界遗产地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栖息地核心景区卧龙等景区受灾严重。沿龙门山地震带上的彭州银厂沟、什邡欢乐谷、安县千佛山等景区遭受毁灭性破坏。由于灾区旅游景点遭受严重破坏、公路交通短时难以恢复,加之旅游者信心受挫等原因,灾区旅游业的恢复重建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是泰和县实施“和谐崛起、强县富民”战略、推进“四大工程”建设的关键之年,力争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1%,达52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33.7%,达4.6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68元。  相似文献   

18.
去年底,中国申报的明清皇家陵寝、龙门石窟、青城…和都江堰、安徽古村落等心个新的世界遗产项目和苏州古典园林、大昭寺两个世界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全部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有27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以下简称“世界遗产”),还有更多的地方正在积极筹备申报。  相似文献   

19.
刘文学 《中国人大》2009,(21):31-33
“保障性安居工程493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2522亿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2134亿元;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建设926亿元;节能减排、生态环境建设696亿元;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633亿元;灾后恢复重建1300亿元。此外,还安排了中央事权范围内的中央本级建设项目376亿元。”  相似文献   

20.
在主题为《WTO与中国经济》的演讲中,厉以宁首先一连串举了好多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都江堰以北青城山以南,当地农民盖了一大批单门独院的房子,大概4万块钱一套,卖给成都的工薪阶层用做休闲度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