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10年1月26日,阳光明媚。出席河南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在驻地分组审议《河南省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财政预算报告》)及(2010年省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以下简称《预算草案》)。  相似文献   

2.
2013年,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在会议召开前7天,便将政府预算报告草案发给人大代表,进行审查。该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的负责人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创新之举目的在于让代表对预算草案报告"看得完""看得懂",提高代表对财政预算审议的监督实效(2013年1月23日《南方日报》)。  相似文献   

3.
<正>各级人大代表在每年召开的人大会议上审议财政预算,基本上都没有认真地审议过政府的"会议经费",因为政府在财政预算报告中没有将会议经费单独列示。而且有不少代表可能还会这样想:近两年来各级都在着力改进会风,会议经费有什么值得认真审查的呢?其实不然,人大对于政府会议经费的监督是不应忽视的。广州市是全国第一个公开会议经费预算的地方,市本级各部门2014年会议经费预算2.26亿元,相当于"三公"经费的近一半。其中该市所辖的花都区2014年会议经费预算2850万元。在2014年的市"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给花都区算了一笔账,按一年250个工作日计算,每天的会议费要超过11万元,按该市规定的最高会议费标准每人每天不得超过  相似文献   

4.
今年出席章丘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惊讶地发现,领到手的财政预算报告比往年厚实了许多,预算草案后面不仅附了全市和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草案2页表格、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草案10页表格以及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预算草案2页表格;同时还附了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两个说明,一个报告、两个  相似文献   

5.
翟峰 《人大研究》2012,(6):12-14
全国不少地方的省级财政预算公开,从最初的秘密到公之于众,大体走过了“代表可审预算报告但不公开细账.再到部门预算细账向人大代表公开。再到政府预算向社会公开”这三个阶段。然而,现在的实质问题是,对县级以上各级财政预算。特别是省级财政预算,到底应公开到什么程度。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正政府"四本预算"首次集齐亮相人代会——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审查和监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届人大履职第一年,预算审查监督即呈现多个亮点。亮点一:首年实现人大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审查和批准今年的人代会上,代表们发现在预算报告中的"2014年预算草案"部分,除了往年提交的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还新增了2014年"国有资本  相似文献   

7.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1,(11):47-48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求。近年来,社会各界对财政预算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财政预算改革的呼声在加大,步伐也在加快。  相似文献   

8.
市财政局在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以书面形式作了《关于上海市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审议预算报告,是每年人代会的“重头戏”。然而,一方面预算报告专业性较强,另一方面,人大代表普遍反映预算报告看不清、看不懂,让长期以来预算报告的审议一直“热”不起来。今年人代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预算报告与往年相比有了不少新变化、新亮点,而代表们对政府的“钱袋子”也过问得越来越细,监督得越来越严。  相似文献   

9.
<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财政预算、决算等政府财务收支资料都属于保密内容。在2005年之前,全国人代会期间,代表们审议的预算草案都要求严格保密并在会后收回。2009年3月,财政部首次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了当年中央财政收支预算表、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以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自2010年我国全面推进部门预算公开以来,98个中央部门已几乎悉数公开了部门预算。同时,政府在2011年也首度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地方人大预算审查普遍存在实质性监督不够的问题。在今年的上海市人代会上,市人大给代表们送上了一本《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简明读本》,讲解如何管好政府的“钱袋子”。此举引来好评如潮。但笔者认为,财政预算能让代表看明白,不等于就实现“阳光财政”了。  相似文献   

11.
《云南人大》2006,(10):19-19,24
2006年2月.出席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人大代表手中,增加了一叠沉甸甸的州级部门预算资料。代表们在审查地方财政预算报告的同时,仔细审阅着州级机关77个部门共154个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一项项基本支出让代表们了解了财政供养人员的年度支出情况,一笔笔项目支出使代表们明白了纳税人缴纳的税金用到了哪些建设和发展项目上。部门预算一目了然,清楚明白,便于审查,有利批准。一扫多年那种“内行搞不懂,外行弄不明”的积弊.不啻吹来一股清新的财政改革之风。一位代表在发表审查意见时即兴吟诗:“财政改革吹劲风,部门预算成一统。公开透明清晰账,内行得懂外行通。”道出了人大代表的共同心声。其基本做法是:党委领导,政府主动,人大推动,各方联动,上下合力改革,促进科学理财、依法管财.逐步构建公开透明的阳光财政。  相似文献   

12.
<正>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监督财政预算的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大监督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近年来,各地人大按照监督法对预算监督的规定和要求,积极创新、敢于突破,在预算监督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一、开化县人大预算监督实践  相似文献   

13.
《浙江人大》2011,(11):44
日前,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财政预算审批监督方面又多了一项新举措:在原有3个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正式增设预算工作委员会。"要强化人大预算审查、监督职能,就必须设立预算工作委员会。"在今年初召开的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政协委  相似文献   

14.
沙泉 《人大研究》2012,(11):16-18
随着部门预算建立、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预算公开进程的不断推进,财政预算从原来的"看不懂"、"说不清"的尴尬状态正逐渐向规范、有序、明晰性转变,吸引了越来越多普通民众关注的目光。特别是市、县两级预算工作,与普通民众衣食住行相关度很高,普通民众更为关注。因此在新形势下,作为法定的地方预算审查监督机关,市、县两级人大应结合自身特点,善用预算审查监  相似文献   

15.
陈政 《人大论坛》2014,(1):28-29
在贵州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人民政府提出的《贵州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计划报告》)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贵州省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及2014年全省和省本级预算草案,经过代表们审查后,得到了会议批准。  相似文献   

16.
正要完善各项预算管理制度和审查监督实施办法,推进全口径预算决算的编制,强化审查和监督,避免理论规章与具体工作的脱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是党和国家对财政预算管理的顶层设计,而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对预算决算行使全口径的决定权和监督权,是适应新时期科学发展和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这是首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如此具体地要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监督,严格对政府"钱袋子"的控制。近年来,我国公民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的主动性、积极性日益提升。面对现实中越来越复杂、难以治理的"三公消费"以及多年审计中披露出的政府预算执行方面"习惯性"用钱失控和暗藏巨大隐  相似文献   

18.
审查年度财政预算是各级人代会的一项法定内容.但是,有不少代表反映,审读财政报告就像"雾里看花".看不明白.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审议预算报告时仍有冷场现象.在有的小组审议讨论中,几乎没有代表就预算报告草案发表意见.如何让代表把财政报告审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是人大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日前就"推进地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向各地财政机关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依法、及时、主动公开财政预算信息,要规范各级财政机关向同级人大送审的财政预算决算报表以及部门预算报表的格式和内容,同时主动公开财政预算和决算报表以及预算执行和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相似文献   

20.
于浩 《中国人大》2010,(8):27-27
“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提请大会审查的预算报告更注重财与政的结合,不仅有预算数据,还介绍政策内容及目标,预算报告首次实现财政收支全部细化编列到款及科目,比以往更加透明,更便于代表审查了。”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东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财政预算报告是国家财政的一本收支大账,加强财政预算监督对于人大监督工作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