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庆历新政”,是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主持推行的一次改革。虽然这次改革失败了,但范仲淹的名言“一家哭何如一路哭”,却被广为传颂,一向为改革者所推崇。  相似文献   

2.
范仲淹卖马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三月,范仲淹金榜题名,考中了进士。不久,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负责司法刑狱机要事务。这年冬天,范仲淹要回苏州接母亲到广德来,差人听说范仲淹要回家,就着手给他筹集一笔路费。当差人把钱送给他时,他说什么也不肯收下。差人不解地问:"你新上任不久,手中没有什么积蓄。离家千里之远,没有钱怎么回家呢?"范仲淹回  相似文献   

3.
陈良 《学习月刊》2014,(7):54-55
自与契丹签订澶渊之盟以后.北宋进入比较安定的和平时期,至宋仁宗庆历年间,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俨然一派盛世景象。这时候,宋仁宗满以为能够解决西夏的边患问题,于是北宋与西夏进行了全面战争。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北宋军队三战皆败.同时国内还出现诸多兵变、叛乱和民变事件。  相似文献   

4.
宋朝的“庆历新政”是从改革人事制度开始的,而断送这一改革进程的罪魁祸首,也恰是一起恼人的人事纠纷。尽管改革派官员用心照顾了官僚权贵的既得利益,但由于新政开始后朝廷派出的按察使巡视各地弹劾了许多无能、老弱、贪污的官员,且“恩荫”制度的改革,又使不少心怀侥幸的人失去了当官的希望,于是随着改革的推进,对新政进行诽谤诋毁的言论越来越多,守旧势力和权贵们指责支持改革的官员是“朋党”。  相似文献   

5.
<正>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曾经率军有效抗击西夏,后官至参知政事,并主持了著名的"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的先导,真正做到了"出将入相"。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范仲淹应挚友滕宗谅之邀,挥笔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抒发人生感慨道:"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  相似文献   

6.
北宋以降,实学兴起,许多思想家提倡“崇实黜虚”,反对空谈心性,穷经无以致用。范仲淹(989年~1052年),是北宋前期实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作为一名思想家,面对北宋社会危机不断加深的局面,他力主改革。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八月,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九月奏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全面提出革新方案。宋仁宗“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宋史·范仲淹传》)。这便是  相似文献   

7.
梁衡 《党建》2010,(6):33-33
近年来,在经济繁荣、政治改革、反腐倡廉的背景下,年年有各种各样关于范仲淹的纪念会、研讨会。为什么我们要为1000年前的一位古人举行纪念和研讨会,我以为有如下理由。  相似文献   

8.
北宋儒学复兴思潮影响下的当时明州“庆历五先生”,以他们笃实的学术品格,确立了新儒学价值体系在四明地区的地位,带动了宁波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范仲淹作为"庆历易学"的核心人物其<易>论发扬光大了<易传>奠基的天人舍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刚健有为等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0.
陈泰山 《党建》2011,(2):63-63
近日研读《范仲淹评传》,掩卷深思,感慨万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充分体现了范仲淹经世济民的人生理想,而他也从一个小小盐官做起到入朝为相,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人生主张,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封建官吏千年之前的高尚境界。范仲淹的精神和风范,对于我们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崇文抑武”“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由于宋太宗大力提倡科举取士,扩大录取名额,从而使得各级官僚机构人员数量急剧膨胀。统治者又给予各级官员较为优厚的俸禄待遇,从而导致了整个国家行政成本支出浩大。在此局面下,从仁宗朝范仲淹“庆历新政”,到神宗朝“王安石变法”,一些改革家希望打破传统体制的痼疾,压缩行政成本,但由于反对势力强大,效果不尽如人意,贪腐问题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3.
政以才立,国以才兴。识才用才,从古至今被视为治国安邦之方略。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更是在治国理政方面成绩显著,被朱熹称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范仲淹的识才、育才选才,在今日看来仍有很好的启迪。第一招,慧眼识才,量力而用。范仲淹说"贤者在位,能者在政,可以医国救民。"一位名叫富弼的青年前来拜访,尽管言谈举止拘谨,但范仲淹赏识他的远大志向,就教导他博通经史,增广见闻,鼓励他参加科考,为国为  相似文献   

14.
李立新 《学习论坛》2008,24(4):57-60
忧患意识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所坚守的精神品格,尤以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为其代表.从<尚书>、<周易>到孟子、魏征,无不表达着浓重的忧患意识,这些是范仲淹忧患意识的思想来源.范仲淹的忧患意识终其一生,一以贯之,并非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能涵括.范仲淹之后,张载、陆游、于谦、顾炎武、郑板桥、左宗棠、林则徐、黄遵宪等后世士人继承了范仲淹忧乐思想的道统.忧患意识影响了中国历史兴衰治乱的走向,并将在新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年经事维,序列国务院新班子的一年,首先是一些掷地有声的话:“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政府不能放空炮”……  相似文献   

16.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入主白宫后,为了缓解农业危机采用了一系列新举措,如通过限制农产品产量来提高其价格等。这些应对经济大萧条时期农业危机的措施却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永久性影响,促使美国农业向现代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井加速了家庭农场的没落,同时为20世纪印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提供了一支主力军。  相似文献   

17.
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制定发布,被誉为我国农村金融“新政”。新设农村金融机构试点的运行状况,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推进试点改革都是我们应关注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18.
“罗斯福新政”拉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干预宏观经济的序幕。介绍“新政”的主要内容,对“新政”时期与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比较分析,给我们不少启示:合理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经济增长,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等等。  相似文献   

19.
清末新政旨在革弊振衰,实现王朝的自我挽救。然而,给腐败的旧制度注入改革的新鲜血液,并不能化腐朽为神奇,使腐败的制度新生,反而是积重难返的腐败更加愈演愈烈,最后导致旧制度死亡。  相似文献   

20.
从1901年开始的晚清新政,在社会失范与群体非理性的大情势下,由于没能有效的应对国家与社会的新关系及其挑战,导致国家与社会关系持续恶化,最终归于失败.其教训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