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支部生活》2012,(7):F0004-F0004
马文典,中国大漠画派创始人。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就进行大漠山水画的理论研究与创作,作品气势磅礴,黑韵淋漓,创立了风格独特的大漠山水画,其大漠、胡杨、骆驼、雪莲被誉为“四绝”,与其独特的“风凌体”书风浑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画家錢松嵒同志的山水画作品,最近在北京展出,获得了显著的成功。这次画展基本上解决了中国传統的山水画如何表現社会主义时代的問題,在中国山水画創新的方向上踏出了一条路子。今年六十七岁的老画家,自幼生长在江苏宜兴的水乡,九岁就爱画山水,后来长期在  相似文献   

3.
周旭 《世纪桥》2007,(7):140-141
中国山水画是世界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千姿百态的笔墨结构;丰富的文化内涵;深远的意境历经千余年而不衰。其中的笔墨又是山水画的灵魂之所在,画家的审美理念,所感所观,传情达意都在其笔墨中有具体的体现,本文试图从山水画笔墨方面来感知中国山水画丰富的意韵与博大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赵振川,1944年生于西安,祖籍河北省柬鹿县。中国当代山水画名家。画风于苍劲浑厚中不失灵动,宏阔幽远中更饶意趣.  相似文献   

5.
<正>说到王维,很多人脑海中立刻会冒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一连串诗句,同时也会浮现出一系列相应的画面。苏东坡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正是这样一位在中国山水诗和山水画创作上同样卓而不群的佼佼者。王维的诗歌远离尘世、充满意境。王维在中国山水画上倡导“水墨渲淡”“援诗入画”,被明代董其昌推崇为“南宗之祖”,认为“文人之画,  相似文献   

6.
赵方 《世纪桥》2005,(1):110-112
夏文彪.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画大师傅抱石的入室弟子.是活跃在当今中国画坛的著名山水画画家。现任文联专职画家.华文画院院长,文化部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香港艺术界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三峡画院一级画师.中国画学研究会理事,中日友好促进会理事,中国艺术家联盟网高级顾问。  相似文献   

7.
孙希岳简历     
孙希岳 《党史文苑》2008,(1):F0004-F0004
孙希岳简历 孙希岳,男,1940年5月生,江西省玉山县人。历任江西省副省长、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国务院派驻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等职,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老年书画联谊会副会长,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会长。擅长中国山水画和钢笔写生画。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3,(9):53-53
刘知白(19i5—2003),生于凤阳,后定居贵阳,是中国画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泼墨大家之一”。此画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尽显大气磅礴之势,作为20世纪,中国山水画经典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4,(26):59-59
周怀民(1907—1996),曾用名周仁,江苏无锡人。20世纪中国杰出的山水画家,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其山水画艺术取法师承更多偏重于宋画,他的艺术历程向我们展示了以宗宋为取向的传统主义画家在新中国初期的文艺政策下完成中国画转型的具体路径、优势长处和能够达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王芳  舒夏 《党风建设》2002,(7):40-40
走进宁夏西海固,走进西吉,走进火石寨,好似走进了一卷神奇的山水画之中。  相似文献   

11.
~~徐恒中国山水画作品选@徐恒$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20年,贵州这个较为贫穷、落后的西部偏远省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初夏的贵州,如同一幅融合了高原独特风貌和江南秀丽情韵的中国山水画,让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3.
下雨了。山更绿了。空气好纯,隐隐透出泥土的芬芳。路边的梯田里,绿的苗圃和菜园,黄的麦田,紫的苜蓿,白的洋芋花……把个夏日的泾源妆扮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相似文献   

14.
《求贤》2013,(6):64-64,F0003
马俊卿 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一、二届山水画邀请展,第八届全国美展,纪念建国五十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四十周年暨援助西藏希望工程书画展,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天津展区,1995南韩仁川国际美术交流展,1996日本第二十五回公募元展,日本国际水彩画交流展,两岸名家书画展,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201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等,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于北京、上海、香港这些城市,贵州是原生态的,就像中国水墨山水画,是任何一个外国人来中国应该去的。贵州独特的文化里还充满探险历程,也是外国人神往的。  相似文献   

16.
一、山水城市的内涵“山水城市”这个概念 ,最早是钱学森教授在1990年给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的信中提出的。他说 :“我近年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 ,创造‘山水城市’的概念”。以后他在与规划、建筑、园林、美术等方面专家学者的书信交流中 ,多次谈到山水城市就是把我国的传统山水画移植到城市大区域建设这一观点。钱学森教授的这一观点很快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响应。其后 ,重庆、武汉、昆明、长春、苏州、烟台等国内十余个城市分别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山水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4,(2):F0003-F0003
正陈宇飞,男,1959年生于北安市,系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舞台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冰雪画研究会会员、北安市美协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北安市书画院院长。上世纪80年代初期,黑龙江画坛崛起了一支冰雪画派。以于志学为代表的塞外艺术家,创造了具有独立崭新艺术语言的冰雪山水画,冰雪画家们以弘扬博大深邃的北方精神、展示北国多姿多彩的冰雪自然风光为主旨,创作出一幅幅充满北方文化韵味、新颖独特的冰雪山水画作品。  相似文献   

18.
“山水城市”就是融合中国的山水诗词、古典园林建筑和山水画等风格,集山、水、楼、阁于一身,生产、商贸、生活、游乐于一体的城市布  相似文献   

19.
《前线》2012,(10):63+66-63
“笔墨当随时代”,清初山水画大家石涛提出的这一命题,切中了文学艺术作为上层建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脉搏。而时代精神或曰时代气息则是艺术作品重要的品评标准。  相似文献   

20.
申玉梅国画     
作品点评申玉梅的国画创作以山水为主,继承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讲究画的神韵意境,以简洁飘逸的笔法给欣赏者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她笔下的那些雄厚的山、苍茫的旷野、奔腾不息的流水、自然生长出来的树,都代表了自然界的生命意象。山水画讲究层次和着色,更讲究虚实结合,《秋岭揽翠图》色彩鲜明,气势非凡,这与她多年来练就的笔墨功夫息息相关。申玉梅通过笔墨语言表现秋天山岭的多彩、深幽,在"方寸之间见气象万千",冷静中蕴含热烈,热烈中蕴含冷静。中国古代画论中既强调多样性又强调统一性,多样性即反对平铺直叙,反对景物雷同。申玉梅的山水画中的山岭、树木、花草力求新、奇、怪、险,让人感受山峰的雄健和缥缈,感到山重水复、深邃莫测。而且画中"虚"的部分处理得很好,墨色和谐统一,使画的意境更为深远。申玉梅的画注重山水精神的营构与表现,其画风庄重严谨、朴厚雄浑,构图高远细腻,立体感强。使人身临其境,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