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有着爱国主义传统的台湾人民在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等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同样,台湾人民也能够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作出新贡献,陈水篇之流逆历史潮流而动搞"台独",是不得人心,终将失败的.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4,(10):59-59
这些年台湾经济增长迟滞,岛内蓝绿对立始终无法舒缓,"闷经济"加上"闷政治",对台岛发展构成了双重阻碍。但综观最近地沟油事件,不难发现岛内企业和行政体系中"认真"精神的失落,其实也是严重羁绊台湾社会前进的一大症结。  相似文献   

3.
<正>发生于1930年代台湾原住民抗暴的"雾社事件",对世人来说似有若无,连在台湾生活的人其实也不是很清楚。近日,随着《赛德克·巴莱》在内地的上映,让许多人重新认识了这场台湾历史中最悲壮的抗暴事件。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的发生发展看,台湾最具有血缘和历史文化关系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国;从地缘政治来说,台湾永远都无法剥离的仍是中国。我们强调台湾文学与祖国大陆的历史渊源,并不是要否认台湾文学的特殊性。但再怎么特殊和不同,台湾文学在整体上仍未脱离中国文化这一母体。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在对外关系上提出了"活路外交"政策理念,台湾对外关系出现大变局,台湾对日关系也进入了新的转变与调整阶段.马英九当局提出并推动"台日特别伙伴关系"主张与行动,比较有效地处理了"联合号"海钓船被撞、斋藤"失言风波"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台湾与日本的关系在波折中前行.未来台日关系将在平稳中行进,但政治关系难有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台湾"九合一"选举已经过去了,但所暴露的问题实在太多。民进党的大胜和国民党的惨败,都是选前双方未曾预料到的。对于选后台湾政局和政党走向究竟应该怎么看?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和估计。一、根本问题是国家认同。台湾本来就是中国领土,是经过8年浴血抗战,才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回的;台湾人民本来就是中国人民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这也是毫无问题的。然而自日本侵占台湾以来,共经历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台湾民意有三个层次:一,"台湾民意"有"一般意见"与"政治态度"之分,是可以改变的、多元的;二,"台湾主流民意"有具体问题与总体发展之分,当前涉及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的主流民意有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维持现状以及"台湾认同"等;三,"台湾认同"的形成有其国际因素、内部因素以及大陆因素,它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等同于政治态度,"认同台湾"与"认同中国"并不一定互相对立。研究台湾民意的重点在于研究"台湾认同",需要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对台湾问题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然而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者,其对台政策深受美国亚太战略和对台政策的影响和制约。美国对日本对台政策的影响和制约贯穿于“三个历史时期”、体现在“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9.
台湾民族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台湾抗日运动的产物,是一种旨在以台湾脱离日本统治,获得解放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行动,它与中华民族同一血脉。抗日战争胜利后,台独分子臆造出来的台湾"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脚的。它们刻意制造的"民族主义"只是民粹主义,是为分裂国家统一制造出来的政治梦幻。  相似文献   

10.
西川满的<台湾纵贯铁道>、滨田隼雄的<南方移民村>和庄司总一的<陈夫人>被视为日据末期在台日人作家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纵贯铁>宣扬北白川宫率军征服台的"功绩",史载台湾军民的殊死抵抗被写成"土匪"式骚扰,而日军的屠城式大规模烧杀行径则被淡化或合理化.<移民村>宣扬日本人的毅力、信念、真诚品行和科学精神,赋予日本对台湾的"移民"(殖民)以正当性.<陈夫人>具有人性的深度开掘和对台湾庶民生活细节的细腻描写,甚至写出了现代性、本土性和殖民性的复杂纠葛,但仍带有殖民文学的明显印痕对中国(台湾)文化的"误读"以及宣扬日本人带给台湾"现代化"的理念.它们不同程度地都是日本对台殖民侵略的自供、掩饰和美化.  相似文献   

11.
2020年台湾地区大选落幕,民进党挟全岛资源加上外部力量介入(美国通过对台出售武器、通过所谓"台湾旅行法""台北法案"、为蔡英文提供"国际舞台"等拉抬民进党选情),在地区领导人、民意代表两项选举中大胜,再度"完全执政"。国民党没有延续2018年"九合一"选举时的"运气",仅仅一年多时间就在全台各县市被"翻转"。成立仅半年的台湾民众党以超过11%得票率成为立法机构第三大党。  相似文献   

12.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被割让的消息传到岛内,人民悲愤异常,纷纷拿起武器,与日军进行斗争。虽然最终台湾被日本人占领,但台湾人民反对日本殖民奴役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伴随日本在台湾统治的加强,台湾同胞斗争的方式也逐渐从武装反抗转向和平运动。因为早在1907年梁启超就曾对林献堂说过:  相似文献   

13.
黑心油     
《台声》2014,(11)
<正>9月,台湾岛内爆发"地沟油"风暴尚未平息,10月初,岛内知名企业顶新集团下属正义制油公司又被爆出从越南进口饲料油混制食用油事件。从2011年的塑化剂事件,2012年的致癌酱油,2013年的假米粉、毒淀粉、香料面包,岛内食品安全问题仿佛陷入无底洞,让人看不到结束的尽头。从"地沟油"到"饲料油",岛内民众忧食难安,也令台湾"美食王国"声誉一再受损,而全台对食品安全的不满  相似文献   

14.
薛毅 《学习与实践》2007,(11):97-101
台湾民进党在执政前竭力鼓吹"台独",执政后逐步开始付诸实施。7年多来,民进党一直在利用执政条件和施政舞台,推进"法理台独",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举行"入联公投"。为了推动台湾"入联公投",民进党当局可以说已经到了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在岛内和国际领域摆开了与祖国大陆进行全面对抗的姿态。台湾有史以来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所以它根本没有资格参加联合国这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完整的主权,既不能分割,也不能共享;只有一个合法的政府能够代表一国的主权。对当前民进党当局大肆推动的"入联公投",祖国大陆必将予以坚决遏制与粉碎,以坚定维护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15.
<正>报刊作为呈现日据时期台湾文化的重要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天,当我们翻看这些旧报刊时,常常会看到很多与日本殖民统治全然对立的抗日书写。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台湾民报》、《台湾大众时报》、《台湾新文学》为中心,还原台湾同胞在殖民地语境下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真实声音,再现日据时期台湾报刊的抗日主张。一1954年,杨守愚在《赧颜闲话十年前》中,曾高度评价《台湾民报》在日据时期反日运动的引领作用:"反  相似文献   

16.
日据时期台湾的“市区改正”及其对城镇发展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占领台湾后,为了满足殖民统治、配合殖民地资源和经济掠夺的需要,开始大力进行台湾城镇的基础建设事业,继之,在台湾主要市街实施"市区改正"计划和工事.经过改造,台湾城镇内部结构及其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交通、卫生、休憩等公共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适应近代经济和产业发展要求的各种设施得以建立,也促进了城镇经济的较快发展."市区改正"中断了台湾城镇原有的发展模式,改变了传统中国式的城镇形态,使城镇具有了日本以及欧美近代城市的某些特点,对台湾城镇的现代化发挥了较大的影响作用,但其目的在于将台湾的城镇(市街)改造成为适应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需要的大小中心据点.  相似文献   

17.
夏道平,鄂籍著名台湾自由经济学家,一生都在为台湾经济自由、言论自由、个人自由而奋斗,被誉为台湾自由经济的"传道者"。夏道平不仅是自由思想的启蒙者,也在实践中落实自由主义;不仅是言论自由的鼓吹者,也是基本人权的捍卫者。在台湾自由主义者之中,夏道平独树一帜,其学说起到了思想启蒙的功用。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中国大陆的抗日活动始于"九一八",全面抗日战争始于"七七事变",那么在台湾地区,针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运动则于1895年就已开始。与此相应,反映这一斗争的文学创作也随之产生。从中文写作到日文写作早在日本侵略者占据台湾之初",台湾总督府学务部"就制定了《对于台湾教育方针》(1895年  相似文献   

19.
台中县雾峰林氏家族,以其显赫家世且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传统,誉称“台湾第一家”,在日本统治时期,长期充当台湾士绅阶层反抗民族压迫的一面旗帜,对维护台湾的中华民族意识和文化传统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日本强制高压的同化政策之下,雾峰林家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的社会角色和思想意识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可以让我们窥见日本同化政策给台湾社会所留下的创伤。  相似文献   

20.
1931年1月,“台湾放送协会”在台湾总督府的许可下成立,标榜为“公益法人”,却采取种族歧视政策,剥夺多数台湾人的广播收听权利,加之广告业务受阻,其经营状况不佳。在日方“精心”安排下,“台湾放送协会”加入日本主导的“东亚广播圈”,作为半官方机构垄断经营岛内广播业的同时,在1937年7月后极力谋求对中国大陆的播音与势力扩张,成为日本电波“南进政策”践行者。“台湾放送协会”一方面将针对中国大陆广播的政策由消极防范转为主动进攻,提高发射功率,建成对岛外播音的专台,播送所谓“兴亚之音”;另一方面派遣职员加入日军录音部队,协助日军建设华南广播网,推销日本制式收音机,将华南广播业纳入“台湾放送协会”系统,积极融入日本帝国主义的“东亚广播新秩序”。“台湾放送协会”作为日本侵华战争宣传机器的性质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