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劭西)和画家齐白石都是湖南湘潭人。两位大师虽然年龄相差二十七八岁,但是彼此之间却有着深厚的友谊。我从劭西那里听到一些有关白石的事迹,现在追记数则以作纪念。能雕善画早负盛名一九六二年春,一天我去看望劭西先生,他正在编纂《齐白石诗集》,於是我们很自然地围绕齐白石的事迹谈论起来。我说:白石老人不仅善画虫鱼花卉,我还看过他给杨  相似文献   

2.
这一天正是北平大风扬沙天。齐白石坐在画室里,听到外面有呦喝卖大白菜的。他坐不住了。他灵机一动想:“我何不画一张白菜去换白菜,那也不失为一段文人佳话呀!”。铁栅屋外一个北方汉正守着一车白菜呦喝,脖子长筋抻得老长的。不知从那里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戴一个小圆眼镜,正看着他一车白菜出神,十分想吃的样子。这卖菜汉子见来了主顾忙招呼道:“老先生!你要称几斤?称给得高高的。”齐老先生从后面摸出一卷纸说:“我拿这画的白菜,换你一车白菜,你可肯么?”这汉子一听,勃然大怒说:“我不看你一大把岁数,窝心脚窝死你。大北风天!有这么消遣人的吗?到想得美!拿一张画的假白菜,要挟我一车白菜!”一顿咆哮,弄得老先生摸不着南北。齐老先生挟着画的白菜灰溜溜的走了,从铁栅屋的大门侧身钻进去说了一句话“嗨!真是有辱斯文!”  相似文献   

3.
舒乙 《北京观察》2003,(9):60-61
谈到母亲胡(?)青的画,我想我应该尽量脱离亲情去观察,所以,我先要把称呼定位在“胡先生”上,这样,或许可以更远距离一点,也许,能更公允一点。国画家一般都有自己的擅长,西画家有的也有此特点。从大类上分,有人物画家、静物画家、山水画家、花卉画家,等等。细分就更纷杂,有专画虎的,有专画牡丹的,有专画梅的,不一而足。大画家则往往独霸几个领域,是他的开创,是他的擅长,是他的“专利”,当然,也成了他的标志。就是对那些多才多艺的大师,往往也有几样最拿手的,如虾对齐白石、马  相似文献   

4.
薛原 《同舟共进》2020,(1):75-76
齐白石老人晚年得到了很高的礼遇,可以说是中国画家能够得到的最高礼遇了。但即便如此,在老人身后,齐白石和他的艺术还是受到了批评和贬斥,如说老人的艺术是腐朽的,是不能代表新的艺术方向的,在人格上也被非议,如说老人吝啬,眼里盯着钱之类。当然,这一切后来都反了回来,齐白石和他的艺术已被公认是中国画在20世纪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5.
心中那幅画     
<正>那年,我正念初中。父母经常出差,便把我寄养在姑妈家。姑妈家在一个长长的小胡同里。胡同里只有晨和我是学生,而且在同一所学校,自然就成了朋友。晨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话斯斯文文,是高二文科班的学习委员。星期天,他经常背着一个绿色的画夹,骑着自行车,载我去公园写生。还给我讲什么是国画、油画,还有什么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我常常托着下巴静静地听着,心里充满了崇敬。我们常常碰到他们班两个来自北方的女同  相似文献   

6.
一代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是享誉中外的画坛泰斗。他的花鸟、人物、山水、金石篆刻、书法、诗文题跋,都有很多精妙之处,被人们誉为“百年难现”的全能型画家。齐白石晚年的盛誉,构成了他具有传奇色彩的艺术人生。毛泽东、郭沫若与齐白石“争画”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齐白石收到了毛泽东写给他的亲笔信。读了毛泽东那封充满真诚亲切、谦逊  相似文献   

7.
社会广角     
《政策》1998,(7)
毛泽东与齐白石争画 建国伊始,齐白石先生怀着对毛泽东的敬仰与热爱,用心地制作了两个印章,用宣纸包好,托人送入了中南海。 毛泽东收到印章后,深为喜爱,不久便在中南海设下宴席,请郭沫若作陪,答谢白石老人。席间,毛向白石老人敬酒,感谢他的印章和画作。白石老人一怔,我什么时候为主席作过画?毛泽东请秘书把画拿来,请画家亲自验证验证。这是一幅全绫装裱的纵幅国画。上面画着一棵郁郁葱葱的李子  相似文献   

8.
记得有一段文字记叙了艺术大师齐白石老人的一件事。齐老85岁那年,有一天一连画了4张画,午饭时还不肯停笔。画完第5张以后,他在画上题字道:“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  相似文献   

9.
邂逅“老树画画”,始于微信。某日有友人转发朋友圈,名曰“老树画画”。但见画中一眉目模糊、头戴礼帽、身穿长衫之人物,辗转于红尘之间,或喜或嗔,时雅时俗。更配以数行小诗或文字,读来感觉口角噙香,紧要处总惹得我抿嘴莞尔。“不必装作孤独,也别说你悲伤,你去看看山河,从来都是那样。”老树的诸多诗画之中,最让我喜欢的莫过于此句。其实老树的所有诗句都透着禅意深深,令人回味久久。正如我的一位老师所言,“老树的画,留白之间,文章韵味无穷”,在我看来,老树的诗,平白之处更耐人寻味,真正是“会心处悠然一笑,妙处难与君说”。因为喜欢,所以在追看“老树画画”的所有  相似文献   

10.
<正>吴湖帆的名字被当代人所陌生是很叹然的,民国时期他的盛名远超齐白石,他的"梅景书屋"的影响力也远超张大千的"大风堂",他对中国画的捍卫与继承有着画史续篇的贡献。他集吴氏三代所获成为举国可数的收藏大家,借此他亦成为我国书画鉴定泰斗,后代众多鉴定大师均出自他的门下。飘逸的书法,灵秀的诗词,交友的至契,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素有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浩渺学海中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的治学佳话。国画大师齐白石一生勤奋,据说他二十七岁专门从事绘画以后,只有在患病和母亲去世的十几天里才间断过作画。八十五岁那年,有一天他一连画了四张条幅,直到吃午饭时还不肯停笔休息。画完第五张后,他在上面题字道:“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不教一日闲过”,是齐白石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一切成功者的“秘密武器”。毛泽东精于哲学,通晓历史,擅长诗词,工于书法,据说就连他都有过“一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的…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7,(18)
<正>改革不是简单地拆与建的城市工程,不是盲目地吸引投资的数字游戏,改革要因地制宜、创新思维、放眼全局,更要沉下心来抓落实,只有在改革进程中对细节用心,政府职能才能得到切实转变。曾经有一位年轻画家去拜访德国素描大师门采尔,向他诉苦说":我只用一天就可以画好一幅画,可卖掉它却花了我整整一年的时间。"门采尔认真地说":朋友,你不妨倒过来试试。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那么一天的时间你准能卖掉它。"  相似文献   

13.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魅力也令人叹服。 齐白石傲,傲如古松。 在近代,画而优则仕的人屡见不鲜。但先生傲骨一身,耻于从俗。齐白石壮年时曾教夏午贻的夫人学画,夏午贻想好好感谢他,要给他捐个官做,先生当即画蟹数只并题诗一首: 多足乘潮何处投, 草泥乡里合钩留。 秋风行出残蒲界, 自相无肠一辈羞。 他以甘居草泥乡里的螃蟹自喻,婉言谢绝了夏午贻的好意。齐白石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章儆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齐白石出身农家,早年靠木工活维持生计,因此常遭人…  相似文献   

14.
<正>世间的奇迹多源于看似不经意的相会,与工笔画家李金生先生的结识便纯属偶然。翻开他送我的小画册,清新典雅跃然眼底。说他现代,画中却蕴含古意;说他古典,画中又洋溢着时代气息。如此独道的绘画,磁石般将我深深吸引,一本小小的画册在我手中反复翻看了几遍,我竞浑然不觉,仍沉浸其中。随着之后的交往,我对李金生先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李金生,1959年生于天津,自幼酷爱绘画。青年时随赵毅先生学习绘画,后拜北京中央美院金鸿钧先生为师。曾得到花鸟画大家俞致贞、刘力上先生的指点。在学习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过程中,砚田耕耘,从宋元  相似文献   

15.
东京日记     
千百年来,中国人吃够两个民族的亏:早先是蒙古人,近世是日本人——坦白交代,我最近又去内蒙,又去日本。去内蒙是带学生下乡,不是画草原——我再也不想画少数民族——而是内蒙矿区画矿工。我回国,一半就是为了怀那"文革"下乡写生的旧。五月长假,偷闲去日本一周。我久不愿去日本,想起倭寇造的孽,心里有障碍。几次经  相似文献   

16.
正三友在上海住院期间,我去看过他两次。第一次他刚成功地做了手术,朋友们都为他高兴。看他时,他的夫人正帮他洗头。怕他感冒,我说快些把窗户闭上。他说,不要紧,总还是要经风雨的。他笑着告诉我,他进院检查时,医生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山里的老农民,要不,肝上的瘤子都长得像拳头那样大,怎么才来医院呢。他病室的桌子上立着一块画牌,画的是太阳照耀下的一片向日葵,上面签满了来看他的朋友们的名字。  相似文献   

17.
舒乙 《北京观察》2015,(1):64-65
<正>画画,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是享受,是陶醉,是精神境界的渐进和提升。起因完全是偶然的,并非有什么预先的计划。介绍人是杨铁柱,他的一位密友赵博正在皇园艺术馆里任职,专门负责办画展。杨铁柱便约我去那里看看场地。我一看,挺好,虽小,但环境很好,地处北京中山公园内,雅致,敞亮,内部的家具陈设尤其特别,其造型和材质都颇为别致、可爱,而且  相似文献   

18.
故交     
我与章先生的交往是因着祖父的平反的事宜。七几年我和祖母因为祖父平反的事情去南京找到了章先生 ,章先生说 :“你们写个东西 ,我递给有关中共统战部。”很快特函就到了芜湖 ,给平反了 ,补发了在“文革”中扣发的工资。1 987年爱人去北京出差 ,我们一家三口都去了 ,我们安顿好旅社 ,就去地安门辛安里拜访章先生。章先生和章师母非常热情 ,叫我们马上去退了旅社住到他们家 ,他叫他的怀孕临近生产的女儿回中关村婆家去住 ,叫我们住他的女儿的房间。我有一点不好意思 ,我讲 :“是不是我和爱人分开住。”他哈哈大笑 ,他讲 :“我们不忌讳这个事…  相似文献   

19.
在巴黎泡够了罗丹、毕加索和米罗等西方大师的画廊,2003年,画家王严昆回国后一直感叹,在北京想看八大山人的画竟无处可去,如此倒也罢了,再去寻当代画家齐白石,竟也没有一家像样的纪念馆。齐白石一生创作的画作大约在3万张左右。自2000年以来,其画作的总成交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04,(8):58-58
从前,有个国王,他派一个大臣到地方去治理水患。 过了三年,国王听到全国上下都在说他派去大臣的坏话。国王十分失望,便把大臣召回王富,要免他的职。 “国王,请再给我三年的时间,我保证誉满而归,如果那时还有这么多人说我坏话,你杀我头都可以。”大臣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