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警察高等教育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乃龙 《公安教育》2003,(12):30-33
举办警察高等教育,是造就警察高级人才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警察行政效能具有显著作用。伴随着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中国近代警察高等教育也经历了一个产生和发展的曲折过程。了解并研究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增加我们对警察史的了解,而且对于今天的公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无借鉴意义。一、清末警察高等教育清末开办警察高等教育,可以追溯到光绪三十二(1906)年以前的京师警务学堂时期。1901年清政府为了应“创办警察之急需”,决定于京师创办警务学堂。聘日本警视厅警官、顺天府日本警务衙门事务长官川岛浪速为监督。1903年京师警务学…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文明,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和思想精神。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了她的近代历史。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反对殖民主义的历史,又是不断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回顾和反思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的艰辛历程,对我们今天“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①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很早就已经产生补偿和分摊意外损失的传统保险思想,各地还出现了一些具有原始互助性质的民间保险组织,但在中国,近代意义上的保险并不是衍生于此,而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华侵略而传入的。从魏源开始,洪仁玕、郑观应、王韬、陈炽等有识之士对西方保险知识作了全面、系统地引入和介绍,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颇为深入的论述,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立场和开眼向域外的开放视野,对改变国人对近代保险的茫然无知状态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日后实践层面的保险行业在中国萌生和发展进行了思想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近代湖南绅士与教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绅士,作为一个介于官、民之间的阶层,在近代教案过程中,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引人注目的。一些研究者认为:绅士充当了教案的宣传鼓动者和组织领导者;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中法战争后,绅士逐步退出了反洋教斗争。本文对这些观点均不敢苟同。说绅士在中法战争后退出了反洋教运动,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而不加分析地称绅士为教案的宣传鼓动者和组织领导者,也失之笼统。  相似文献   

5.
近代贵州灾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贵州灾害有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两类。呈现出灾害种类多、发生频次高、受灾范围广;以水、旱二灾为最重;战争、匪祸和民变都十分突出三大特征。灾害的原因来自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条件;掠夺性的地方苛政;地方政局混乱动荡;鸦片种植泛滥四个方面。灾害使得贵州田亩财物受损;人口大量死亡;社会生产秩序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社会慈善家群体的慈善事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社会慈善家群体的慈善事业主要包括灾荒赈济、战事救护和慈善教育三大部分,较之传统慈善事业体现出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模式新颖等特点,是传统慈善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标志着中国慈善事业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7.
许顺富  刘伟 《湖湘论坛》2008,21(1):39-41
湖南绅士与近代书院存在着密切的共生关系,一方面,绅士通过倡办、支持、资助书院而促进了书院的建设,绅士是书院得以形成、发展、繁荣的推动力量。绅士垄断着书院文化的传播大权,成为书院文化的历史传承者和积极推进者,是书院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书院又以它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不断地培养着拥有文化知识的绅士。绅士与书院的这种共生关系,熔铸了书院独特的文化特色,形成了书院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因时而进,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的价值追求。湖南近代书院盛行的经世致用学风和尊礼重道的理学思想,造就了近代湖南保守和激进,落后与先进交相辉映的历史局面。  相似文献   

8.
9.
改土归流始于明代,盛于清初,部分地区在清末和民国时期仍在进行。而近代以来的改土归流,不仅是古代改土归流的自然延伸,而且深深打上近代历史的烙印,具有一系列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其中尤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进行的改土归流涉及范围最广,特点最为突出,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敬请指正。一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改土归流,早在明代即已见诸史籍,如成化十七年(1481年)和弘治六年(1493年)先后将广西府及其下辖维摩州的土司废除,成化十二年(1476年)又改阿迷土州设置流官。但是,因改土归流条件尚不成熟,阿迷州于天启四年(1624年)复置土  相似文献   

10.
周国瑞 《求索》2012,(8):93-96
清鲜护照制度的确立是清鲜双方对传统封贡关系适当调整的具体表现,是为防止日商独占朝鲜市场及促进清鲜商旅贸易往来的必然要求。1882年,《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签订以后,清鲜水陆贸易放开,两国商旅往来人数剧增。清政府因应形势变化积极简化护照的申领及发放程序,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清鲜护照虽然具有近代外交意义,但是仍然不能逾越传统的封贡关系。  相似文献   

11.
吴晓春  陈崎 《求索》2006,(5):140-142
18世纪中期,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兴起,而清朝统治者却拒绝开放、拒斥变革。结果,落后的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受到侵略和掠夺,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苦难。与此同时,汹涌而至的全球化的浪潮冲破了各种封建束缚,促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猛醒,从此开始了中国近百年的“自改革”的历程,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推动着近代中国的改革和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2.
国产绅士     
<正> [主持人语] 说起绅士,总会想到英国人。就好像在泰晤士河畔某个阳光温暖的午后,男人彬彬有礼的为女人拉好椅子,让她们坐下,享受着下午茶,空气中飘荡着奢华的浪漫。于是,在我们眼中,英国人是最有资格称自己为绅士的。因为即使在泰坦尼克沉没的前一分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没有忘掉绅士的概念,那种在生命攸关时所表现的格调感动的会令人心碎。可是每当我们走在人群中时,总有很多时候都在迷惘,为什么我们生活的这片空间到处充斥着令人不安的喧嚣?粗俗,市侩,浮躁……等等这些,不断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史研究滥觞于商周时期,从司马迁开创中国民族史的系统研究,到近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背景下的中国民族史研究,都与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国家发展历史相生相伴,是中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对统一多民族中国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中国廉政举措述论时运生一、国家机关倡廉惩贪的举措古代中国思想家、政治家认为,国家机关的倡廉惩贪举措是最有权威的廉政举措。其内容包括:(一)促成廉政的社会氛围围绕廉政的社会境况称为廉政的社会环境或氛围。社会环境很重要。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廉政局面的形...  相似文献   

15.
傩戏分布在今天中国大陆的西南与中南的汉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等民族聚居区。傩戏源于中国古代的傩祭,是一种古老的巫术文化活动的样式。 一、傩祭:蚩尤九黎集团祭祀阵亡将士的仪礼 军傩→傩俗→傩戏,构成了傩戏的发展历史。 傩祭的最早形式“军傩”,产生于崇巫信鬼的蚩尤九黎集团之中。确切地说,它是历史上那场有名的部落集团间的争战——涿鹿之战的产物。当时,以苗族先民为主体的南方部族集团——九黎集团在大酋长蚩尤氏的率领下,与由黄帝率领的炎黄集团在黄河中下游平原进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国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议会又称国会 ,在西方已经有 70 0多年的历史了。而在近代中国 ,西方资产阶级的议会思想和议会制度也伴随着外国侵略者的鸦片、教士和大炮 ,远涉重洋 ,来到了古老的中国。近代中国人对它的憧憬、向往、追求、实践、挫折、失败的历程 ,也由此拉开了帷幕。   西方议会思想东渐1840年的鸦片战争把中西方历史发展的高低差一下子凸现在中国人的面前。因而 ,地主阶级改革派魏源、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人 ,先后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宪政思想。这些介绍无疑表现出了他们对先进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 ,但他们对西方宪政思想的认识还很肤浅…  相似文献   

17.
议会又称国会,在西方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议会思想和议会制度也伴随着外国侵略者的鸦片、教士和大炮,远涉重洋,来到了古老的中国。近代中国人对它的憧憬、向往、追求、实践、挫折、失败的历程,也由此拉开了帷幕。西方议会思想东渐 1840年鸦片战争把中西方历史发展的高低差一下子凸现在中国人的面前。因而,地主阶级改革派魏源、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相似文献   

18.
杨化 《传承》2011,(8):10-12,1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为我国各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开辟了新的时代,保护和尊重了各少数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不容动摇、不容削弱,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日本侵占中国文物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是民族文化的载体。1931~1945年间,日本侵略者置国际战争法中保护文物的规定于不顾,在中国大地上恣意侵占、毁坏文物,在人类文明史上犯下了滔天罪行。战后,中国人民和历届中国政府从未放弃过对被劫文物的追讨,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食笋之风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食笋之风述论廖国强远在两三千年前,竹笋就成为中华光民的席上珍馔;之后,食笋之风口盛一日、弥久不衰。食笋,不仅能果腹,满足人类生存繁衍、治病消灾、延年益寿等实用性需求,而且可怕情,从观念的文化层面看,隐含着人格修养、伦理道德、宗教习俗等多重意蕴。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