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第八部分《“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中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些论述,既保持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2.
“一个中国”原则由“老三句”到“新三句”,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一个中国原则的继承和发展;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对话和谈判的基础;通过军事演习等方式维护了一个中国原则;积极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国家统一和台湾问题 ,提升到事关民族腾飞的战略高度 ,报告对台湾问题的论述篇幅长、分量重 ,富含新意。报告阐明了祖国统一和台湾问题的精髓 ,明确了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 ,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并对“一个中国”的内涵有新概括 ,新表述和新发展 ,报告首次提出两岸谈判的三个“可以谈”的新建议 ,报告对台湾问题的论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路和风格。  相似文献   

4.
(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主张“分裂分治”、“阶段性两个中国”等部,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也应坚决反对.(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并依据有关国际组织的章程,台湾已经以“中国台北”.名义参加亚洲开发银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等经济性国际组织.但是,我们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  相似文献   

5.
台湾加入国际组织问题是影响两岸关系稳定和发展的一个敏感问题,历来为两岸所高度关注.在马英九时期,两岸保持默契,台湾在加入国际组织方面有所突破.但在2016年5月20日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亟待研究.回顾和梳理两岸在台湾加入国际组织方面的博弈历程可以发现:台湾单方面的“硬闯”无济于事,解决该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台湾必须跟大陆积极协商,取得大陆的认可或同意.未来大陆处理台湾加入国际组织问题要坚持5条原则:“一个中国”原则,先两岸、后国际原则,政经分离原则,个案处理原则,暂时维持现状原则.台湾参与某些国际组织的活动,必须使用适当身份、名称,否则就会破坏“一个中国”原则.处理台湾加入国际组织问题,不能仅着眼于当下,更要与未来两岸统一后的制度安排相挂钩.  相似文献   

6.
一个中国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一个中国原则是在反对外国势力制造“两个中国”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都牢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把一个中国原则作为对台政策的基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现阶段的体现就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定不移地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就必须维护国共两党、两岸双方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以及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途经、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三个方面,论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2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这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中国政府进一步向国际社会系统阐述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和政策的庄严文告,也是中国人民决心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严正宣示。白皮书的发表,有助于台湾同胞和国际社会准确理解一个中国原则和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政策主张,了解李登辉“两国论”的分裂本质和对  相似文献   

9.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而"一个中国"原则是这个基本方针的核心,也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中国"原则的提出不仅是基于大陆与台湾深厚的历史渊源,更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本文试从有关国家承认和有效统治等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角度,阐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十七大报告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同时,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的同时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这些方针方法的提出使得十七大与解决台湾问题之间构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也将党的对台工作推向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警察"一词比"公安"一词更准确,更能体现行业特点.从概念上看,"警察"的外延比"公安"大;从语用角度看,"警察"比"公安"更有表现力;从使用范围看,"警察"比"公安"更能与国际接轨;从使用年代看,"警察"比"公安"更有历史渊源.因此,宜以"警察"一词代替"公安"一词.  相似文献   

14.
市场无极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满怀信心,从有限做到无限,在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课程”与“精品的课程”:“精品课程”解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将"精品课程"划分为"精品"与"课程"两个关键词,分别探究其意义,并最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整合起来考察,赋予时代特点与先进理念,这将有助于人们厘清"精品课程"的真实意蕴,建构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6.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7.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奎 《外交评论》2009,26(5):6-11
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掌政权之后,日本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大致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同”与“不同”,以及两党间的区别有多大;其二是日本国内政治潮流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其三是民主党自身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意在研究“公民宗教”对于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意义。从自然状态过渡到公民社会的“瞬间”,就形成了公意,但学者们在解释公意的形成和实质时,通常过分强调了契约观念的重要性。通过对《社会契约论》文本的细致解读,作者指出,“立法者”和“公民宗教”比契约观念对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更为重要和根本,并指出了卢梭的“立法者”和“公民宗教”与古代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