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比之农业生产责任制实行,农村第二步改革要艰难得多了。几年来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实践,使农村出现了诸多矛盾,归纳起来主要有:干群矛盾、价格矛盾和效益矛盾。这三大矛盾影响了农民积极性的充分发挥,阻碍了农村第二步改革的进程。如何消除这三大矛盾,农村第二步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是什么?怎样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比较效益问题?怎样看待农村中私营经济的作用?这些问题需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积极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元月三十日,省委农村政策研究室、省社会科学院和省农经学会有关专家、学者在鄂州市与部分农村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农村债务尤其是村级债务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占.1、收入递减,人不敷出。农村第一步改革,由于几次上调粮、棉等农产品价格,使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高涨,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随之增加。但进入第二步改革以后,特别是农产品的价格主要受市场调节之后,由于粮、棉等产量的相对过剩和其品质的差异,导致种田的比较效益下降,使近几年农民收入呈递减的趋势。同时,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人如种子。化肥、农药、机耕、抗旱排涝等开支,并没有减少。汉川市刁东…  相似文献   

3.
论启动农树市场启动农村市场是当前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是全国经济的主体工程和基础。我们所说的启动农村市场,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l、农产品的价格,必须按照价值规律、市场供求与竞争规律,正确加以决策和处理。2有一部分农产品,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初级加工以至多层次加工。3依村旅业、农民需要的工业产品(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一个了不得的大市场。4、贫困和愚昧是一对孪生兄弟,农村不摆脱愚昧,也就没有彻底摆脱贫困。因此要注重农村的文化和教育,这也将构成一种新兴的农村市场。5农产品要做到优质高…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农村第二步改革,是以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开始的.1985年、1986年两年来,陆续取消了对粮食、棉花、牲猪等三十九种农产品的统派购.全国大、中城市,也都先后放开了猪肉、蔬菜、鱼、禽、蛋、水果等农产品的价格,并取消了猪、蛋、糖、鱼等农副产品的票证供应.但是,由于农产品产量的波动,时至1987年,国家对粮棉油等农产品又日趋“统”死,城市农副产  相似文献   

5.
回首中国农村改革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30年农村改革史实际上是一部放活农民史。沿着放活农民这条主线,先后迈出了三个关键性步伐:第一步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改革,把农民从生产队的集中劳动中解放出来,赋予农民自由支配劳动时间的权利,从而使农民转向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成为可能;第二步是推进农产品价格和流通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6.
<正> 邓小平同志5月19日在会见外宾时说,中央有一定的信心和把握搞好价格改革。他说,多年来,物价问题是国家的沉重负担。旧的价格制度不符合价值规律,国家每年都要拿出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用于物价补贴,给经济建设增加了很大的包袱。要轻装前进,物价问题非解决不可。不走这一步,中国就不可能在下个世纪中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他又说,我们很清楚,价格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有不小的风险,会遇到困难。要让全党和全国人民懂得,这是很艰苦的工作。中国现在是个巨大的试验室,我们面临的是新事物、新问题,经验靠我们自己创造。  相似文献   

7.
<正> 一当前农村的主要矛盾是过分倾斜的城乡利益结构同农民要求出售商品的自主权、实行等价交换的矛盾。所谓过分倾斜的城乡利益结构,是指我国靠牺牲农村、农民的利益来保城市工业、服务业和其它行业的政策。农村第一步改革,实行了农业生产责任制,农民有了商品生产的自主权,促进了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商品观念的增强。商品所有者迫切要求出售商品的自主权,迫切要求按价值规律办事,迫切要求实行等价交换。然而,因为过分倾斜的城乡利益结构,一些部门长期违背价值规律同农民打交道,漠视农民出售商品的自主权。这种一方面不按价值规律同农民打交道,另一方面农民要求按价值规律办事的矛盾,就构成了当前农村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全党同志要努力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关于如何选取农村第二步改革的突破口这个问题,农业经济界和舆论界众说纷纭,甚至没有一个占主流地位的观点。本文拟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农村第一步改革的局限性我国农村第一步改革是从改变传统农村经济体制入手的,从而打破了多年来生产发展的僵局,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向前发展。但从农村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来衡量,第一步改革所形成的、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新体制却也逐渐暴出某些不完善和需要进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市场化改革战略与农村所有制抉择近年来,人们几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思路,提出了以结构、规模、流通、乡镇企业、农工商一体化等为突破口的改革设想,但是,实践证明,农村第二步改革深入发展的关键不在于哪一个单项改革措施本身,而在于各个单项改革是否与总体改革思路衔接,协调和配套,是否能以明确的总体改革思路统揽农村各个单项改革.十三大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调节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战略表明了我国经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对当前农村第二步改革几种思路的评述一是“所有制改革关键”论。这种观点认为,农村第二步改革应在第一步改革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两权分离和农户私有部分基本生产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集体所有制,实行土地商品化,以充分调动农民合理利用土地的积极性,加快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进程。依据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内容不同,这种观点又包括两种对立的看法:其一,土地国有化而后商品化;其二,土地逐步私有化、商品化。这种看法的可取之处是强调土地的商品属性和商品化。但不论是土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09,(8):62-62
陆学艺在《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1978年至1984年农村第一步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初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初步解决了粮食和其他农产品长期短缺的问题,并由此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了生产力大解放、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大大加快了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步伐,为中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但自1980年中期以后,因为农村第二步改革没有跟上,农村形势时晴时阴,变化不定。总结农村第一步改革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消除那些动摇、怀疑甚至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规律的定价调价等作用的糊涂观念,为了使各种市场主体能够正确有效的进行定价调价、发挥价值规律应有的积极作用,取得更好最佳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阐述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对劳动价值规律的认识有待深化;二是依据劳动价值规律对商品进行定价调价,就是要依据两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商品质量、生产率、竞争和供求、成本价格、货币价值等因素对商品进行综合定价调价;三是劳动价值规律也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改革已步入第十个年头,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农村推行的第二步改革情况来看,却遇到了很大困难,农业生产出现徘徊局面.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农村发展的目标是什么?达到这一目标的政策和措施又是什么?值得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一起认真探讨。为此,本刊特开辟「农村第二步改革」专栏,欢迎来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在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又开始了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步改革。农村第二步改革将大大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广大农村逐渐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如何正确地对待粮食生产问题,将是这一调整至关重要的一环。陈云同志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指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农村中,有必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教育的中心题目是:第一,合作社优越性问题;第二,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统购统销问题;第三,工农关系问题;第四,肃反和遵守法制问题,等等。教育的方式是:利用生产间隙和休息时间,在全体农村人口中就这些中心题目举行大辩论,提问题,提意见,摆事实,讲道理,回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农村急需培育规范市场经济体制在农村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我国出现了主要食品的供求断裂。对此,有的同志将其归因于农村第二步改革,认为是农村第二步改革的失误造成的。我们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因袭传统的旧观念、旧体制所得出的错误结论。实际上恰恰相反,诱发这次农业波动的深层根源在于旧体制。所谓旧体制,是指适应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而建立起来的农村经济的管理体制(这已进行了重大改革),城乡关系中重城  相似文献   

18.
<正> 一、稳步推进价格改革系统工程的“三、三”制思路“三、三”制思路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价格体制改革、企业产权改革和宏观调控体制改革“三管齐下”,即通过价格改革,完善机制,发育市场;通过企业承包过渡到股份制,再造主体,增强活力;通过宏观调控,抑制需求,稳中求进;二是价格改革分小步、中步和大步“三步出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绝大多数人口是农民,绝大多数国土在乡村。仅毕节地区来看,全区714万人就有660多万人是农业人口,占了90%以上。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尽管我国农村改革是成功的,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产品价格改革,把温饱问题解决了,但从整体来看,农村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区域,农民仍然是生活水平较低的社会群体,农业仍然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产业,要实现全  相似文献   

20.
20年的价格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来看,虽然传统的计划价格体制已经打破,但按照价值规律办事的新的价格体制还没有全面建立起来,价格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旧两种价格体制、两种价格运行机制还在相互交织、相互碰撞和摩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客观上迫切要求继续加快价格改革的步伐。一、现行价格机制的不足之处价格机制主要包括价格形成机制、价格运行机制和价格调控机制三个方面。从价格形成机制看,主要是定价主体的问题,也就是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