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重要理论成果,这一理论的创立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认识是逐渐演变的,这些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及马克思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资本论》中。在《资本论》出版150周年之际,系统梳理和研究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演变过程,不论对于经济学研究的阶级性,还是对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詹鹏 《传承》2011,(30):32-33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有一段名言:"不研究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当然,这也不是说,不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根本不可能理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但是,理解了黑格尔的逻辑学,特别是他的辩证法思想,可以使我们更懂《资本论》中各范畴间的辩证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成功改造神秘化了的黑格尔辩证法,实现了对"资本"研究的实然判断与应然判断、描述分析与规范分析、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辩证统一。唯物辩证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体现了强烈的道德批判意识和深沉的伦理价值关怀。今天,研究这种运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展开对资本抽象统治的反思和批判,更有益于使之成为一种推动当代中国道德进步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着重批判了《德国工人党纲领》掩盖阶级剥削和鼓吹拉萨尔主义分配观点的错误,阐明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无不彰显分配所凸现的公正原则。公正应该是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统一,价值判断为公正树立了理论标准,而事实判断则使得公正得以真正实现;公正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公正与否决定于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作为生产方式的内容和基于生产方式之上的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平等的形式是统一的;公正也是生产方式和分配形式的统一,有折有扣是基于生产方式之上的分配的公正体现。马克思公正思想能够为我国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正确的指导,明确社会主义公正价值观的特质,以区分于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避免价值观的普世化。  相似文献   

5.
曲韵畅  赵曼宇 《传承》2014,(10):105-10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在已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第一卷在收录马克思青年时期的政论性文章外,还收录了马克思在青年时期所创作的诗歌等文学作品,使人们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了解马克思。第一卷体现了马克思重要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表现了马克思个人的坚毅品质。总结马克思研究问题的方法,学习马克思的坚毅品质,对青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权利在《资本论》中被核心表征为了劳动权利。马克思通过对劳动所有权的权能分离、劳动权利与资本权力的冲突展开对劳动权利的阐释,完成了对劳动权利的核心内涵的事实判断。也正是基于这一指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劳动权利的未来图景为启示,搭建了以保障劳动权利的劳工权益为手段,以劳动权利的价值评价为目的的框架,以期使劳动权利获得自由的价值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青年马克思被包裹在巨大的德国意识形态的襁褓中,经过从宗教批判到哲学批判的批判,直至对批判的批判完成批判,青年马克思成功地摆脱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束缚,创立了历史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本体论批判的前提,青年马克思必须完成方法论的批判,即从黑格尔的思辨的神秘的方法中解放出来。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青年马克思经历了一个方法论上渐进批判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未能完成《资本论》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从《资本论》第一卷发表后直到逝世的 15年里 ,马克思一直努力完成第二、三卷的修定工作 ,但终究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原因是什么 ?本文指出 ,尽管马克思未能完成《资本论》写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根本原因在于日益恶化的健康状况严重地妨碍了他的继续研究。作者试图通过这一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把握马克思晚年活动和思想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9.
姚颖 《新东方》2009,(12):29-34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公开发表的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一部著作。列宁曾在《国家与革命》中将《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并列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著作”。但是关于这部重要著作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前后出版与传播的过程,我们知之甚少,从而降低了对它的重视程度。十月革命前后,《哲学的贫困》在俄国的普及率极高,从1886年第一个俄译本出现到苏联时期多次重译与再版,无不体现着这部著作对苏联民众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晓明  郭良婧 《理论月刊》2003,(12):51-55,60
《手稿》在揭示资本主义异化事实的同时,形成了初步的经济伦理思想,具体内容表现在马克思对经济活动中人与物的本质关系、经济活动中人的本质与地位、人的复归等论述上。马克思的经济伦理观思想反映了马克思基本的伦理诉求,它与后来的思想有着内在的契合。今天解读《手稿》中的经济伦理思想,有助于深化《手稿》的理论价值,并对现实的经济伦理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斯图尔特 《传承》2012,(15):92-93
随着全球意识形态的不断发展变化,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思想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马克思最杰出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的销量自2008年以来一直激增,《共产党宣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也是如此。2012年7月4日,英国《卫报》发表了该报专栏作家斯图尔特·杰弗里斯的文章《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再次兴起》。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中的经济正义思想不仅是马克思正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论》理论的重要构成要素。《资本论》定性解读的论争是《资本论》中经济正义思想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早期思想是《资本论》中经济正义思想的历史源头;科学的理论基点、独特的价值旨归、正义的生产要求和重要的制度保证是《资本论》中经济正义思想蕴含的内在特质。《资本论》中的经济正义思想隐蕴了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性要求,它为共同富裕指明了总体基调、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一兵 《探索与争鸣》2023,(5):111-118+179
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写作中,对黑格尔的《小逻辑》进行了专题性的哲学摘录,从而留下了《黑格尔的逻辑学》这一重要文本。具体内容为《小逻辑》中“存在论”第83—111节的摘录,其核心是消除现成性存在的反思性的辩证法。在这里,有质的规定性的定在的内部,已经包含着对存在与他性存在、肯定与否定的统一,也就是说,定在本身就是否定之否定。在黑格尔那里,定在概念的出场是作为消逝着的东西矛盾统一关系场境。如果回到马克思此时的经济学研究中,所有资本主义经济物相化空间中出现的经济定在,都会是作为消逝着的东西矛盾统一关系场境,这是走向本质批判的必然通道。  相似文献   

14.
文明观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界对《资本论》文明观的阐释重心经历了一个历史性波动的过程: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思维定势下,学界对《资本论》文明观的理解主要集中于揭示资本的野蛮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下,学界对《资本论》文明观的阐释主要体现于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普适文明的思想;而2007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界对《资本论》文明观的阐释重心转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的揭示.从更长的历史周期来看,强化《资本论》中的商品文明、货币文明和资本文明研究,对于建构中国市民理性,促进中国社会转型,应具有更为重要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三大部分——哲学批判、经济批判和社会批判中,"感性活动"、"异化劳动"已经本质性的产生并成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核心要义和理论基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宏大而又深邃理论体系中以其时间维度和理论意蕴的双重价值一举超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成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源头。  相似文献   

16.
陈潭  李妲 《求索》2011,(10):101-103
马克思的政治思想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等政治论述是其显性话语,丰富的伦理关怀和道德追求是其价值内涵。《法兰西内战》作为马克思的著作之一,表现出了丰富的伦理诉求与伦理关怀,是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价值涵蕴之精粹所在。重读《法兰西内战》,敞显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不仅是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共产主义思想,具有深厚的人学底蕴:在《手稿》中马克思分析了他所处时代人的物质贫困和精神贫乏及其背后的原因,指出了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要通过“工人解放”达到私有财产的扬弃从而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尽管《手稿》通常被认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不成熟时期的作品,但其中将共产主义建构在人的需要的满足基础之上的思想,对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等理念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8.
青年马克思的哲学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秋生 《求索》2008,(12):89-91
马克思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的黑格尔主义者,他的哲学既不同于把人的思维过程变成现实事物的创造主的黑格尔哲学,也不同于把自我意识实体化、绝对化的青年黑格尔派。即便是在作为青年马克思的哲学研究最初成果的《博士论文》中,我们也能充分觉察到这一点。实际上,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虽然采用了黑格尔式的表达和传统本体论的思辨,但他还是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娴熟运用和自我意识能动原则的强调,否定了盲目必然性带来的命定结论,表明了哲学应该积极干预生活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9.
厘清《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共产主义”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稿》中马克思集中论述“共产主义”思想主要是在笔记本Ⅲ当中。从已有的手稿可以看出,这一部分是对笔记本Ⅱ的补充。其中,有关“共产主义”的阐述集中分为七点。马克思是以批判当时资本主义的诸多经济现象作为出发点,逐步加深他对“共产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先河,深深地影响着马克思经济学,正确认识和评价其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作用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总体影响和具体影响两个方面探索了西方经济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总结出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