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建华 《前进》2010,(12):55-56
前些时,我阅读了唐晋所著的《大国崛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这本装桢精美、视角新颖、选材大气的图书,令人读过之后感触颇深。《大国崛起》这部“史诗之作”时间跨度横亘500余年,空间包括这500年里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苏联)、美国等九个大国。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听到“小国崛起“这四个字,总是会心一笑,然后问,不是只有“大国崛起“吗?其实,如果静下心来想想,大国由于人口多、土地广、资源丰,要崛起不是件困难的事。换句话说,大国本来就应该崛起,即使在国家发展上走错路,也还有机会从头再来。但小国人口少、面积小、资源稀,崛起所付出的  相似文献   

3.
崛起的中国需要更多耐心和创新,也需要更多自信心、责任心和宽容心央视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播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较大反响,有关大国的诸多话题也引发了不少议论,“大国心态”以其独特意义而广受关注。那么,何谓“大国心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傅梦孜认为,大国心态总体上说就是一国的国民既要有自信心,塑造自己的文化形象,又要有包容心,吸纳别人的文明。在国家复兴进程中,我国国民的心态如何,离大国国民心态距离还有多远?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心态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发展与民族复兴呢?近日,记者就这…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出了12集纪录片《大国崛起》,并成为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这部纪录片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根本原因就在于,该片通过对五百年来9个西方大国崛起及其兴衷史的梳理与反思,向人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制度文明的建设与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从而为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提供了一面照亮未来的镜子。  相似文献   

5.
这部呕心沥血的专著站在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的高度,与中观、微观的实践相结合,既有战略思维的宏观指导意义,又有可操性。可以说,王国正的这部专著填补了中部崛起理论探索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6.
当物质因素不足以对一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做出解释时,观念变量能够提供说明政策结果的路径.作为中国人共有观念的“和合”文化,生成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实践互动中,不仅建构了中国社会的认同体系和行为规范,而且贯穿于中国外交的历史轨迹中,并对当代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战略起着路线图的作用.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制定充分证明:“和合”文化的规范性影响以及历史上大国武力崛起的经验教训,与中国选择认同国际体系、实现体系内和平崛起具有潜在的逻辑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在一片“大国崛起“声中研究“小国崛起“,并非刻意的“逆向思维“——小国的出色有时超乎你的想象:全球最富有(人均)的10个国家,8个是小国;“透明国际“评出的最廉洁的10个国家,前8位全是小国;联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7,(1):93-93
《大国崛起》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大国的强国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系列片。全片介绍和解读了15世纪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9大国的崛起历程.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包括通过自由贸易,积累财富:放弃小农经济,实行重商主义:增强军事力量,保护国际贸易利益;利用外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等。全片共12集.每集50分钟,以9国崛起的大致时间为序。这部电视片从筹备到制作完成历时近3年,7个摄制组分赴欧洲、亚洲、美洲9个国家深入采访、实地拍摄。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总理在访美期间曾指出:“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以和为贵”。这表明了中国是世界舞台上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愿意同美国和全球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友好相处。“中国的发展壮大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过去是。今天是,以后是。”美国媒体据此断言:中国“和平崛起”的新政策将对亚洲和美国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的播出,“大国崛起”近来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它标志着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急切地需要获取相关的知识,以便判断中国在自己的大国之路上走了多远。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听到"小国崛起"这四个字,总是会心一笑,然后问,不是只有"大国崛起"吗?其实,如果静下心来想想,大国由于人口多、土地广、资源丰,要崛起不是件困难的事。换句话说,大国本来就应该崛起,即使在国家发展上走错路,也还有机会从头再来。但小国人口少、面积小、资源稀,  相似文献   

12.
关正文 《台声》2000,(8):26-28
台湾14集纪录片《千里共婵娟》在北京电视台播出了。它似乎没有引起什么“轰动” ,但却像平静的湖面泛起的涟漪 ,一轮一轮地扩散开去。不少看过这部片子的观众认为亲切感人 ,有看不够的感觉 ;不少没有看过这部片子的人听说后 ,也都感到遗憾。这是一部讲述台湾人在祖国大陆生活经历的片子。早在两年前 ,我们就希望为海峡两岸的沟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希望能拍摄一部好的系列片 ,向世界展示两岸文化拥有共同起源的事实 ,并描述由于历史的原因而形成的同源文化的流变差异。我们认为这种反映将唤起两岸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民族感情 ,增强对…  相似文献   

13.
恍然大悟     
一声长长的铃,震灭了整个大厅的灯光,电影开演了。 正当我看得起劲儿时,前排却不断传来女人忽高忽低的说话声。循声看去,见一位留披肩发的姑娘正和一位男青年“咬耳朵”,听“披肩发”的口气,这部片子她已看过好几遍,每当一个人物要  相似文献   

14.
杰出领袖不仅在崛起之初对推进至为重要的社会转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崛起过程对于扫除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也将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确保持久繁荣稳定的制度建设上,领袖的率先垂范也是非常重要的。与传统大国的崛起相比,后发国家的崛起既面临"弯道赶超"的时代机遇,也面临着国家转型和既有大国同质化竞争的多重压力。  相似文献   

15.
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隆重热播以来。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被称为“影视史学”的纪录片,不带狭隘的偏见,客观地梳理了9个大国崛起的历史过程。我相信,开放性的对外观看,都是为了反省自己。  相似文献   

16.
大国博弈已经由政治博弈、利益博弈向核心价值和文化博弈的方向转变。这就意味着谁占领了道德和文明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大国崛起于文明,一定意义上说又是精神的崛起。换言之,大国崛起绝对不只是崛起于GDP,没有精神和文明支撑的国家不是真正的大国提炼城市精神的时代背景和动因目前全国各省市都在提炼区域或城市精神,如此热烈和普遍,不仅是受北京推出"北京精神"的带动,更  相似文献   

17.
“修昔底德陷阱”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根据《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崛起的雅典城邦和守成的斯巴达城邦最终不可避免地陷入战争而提出的,一度被奉为国际关系的铁律。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和中国实现的和平发展中可以对比得出,大国崛起之路并非只有一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及以德治国方略使得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具有破解“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破解“修昔底德陷阱”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背景下的崛起国和守成国,可以通过不干涉他国内政、深化经济合作、加深文化交流、塑造国际治理新秩序、做好风险应对等方式,来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文献   

18.
今天,“中国崛起”己被认为是一种不争的事实,有国际舆论还将其视为21世纪的世界头等大事。然而,现在人们所谈论的中国崛起,主要是以中国物质力量的崛起为指标。但是,“有核时代大国之间不大战”的判断依然有效,国际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话语权政治”的世界,一个国家缺乏强大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段时期“,大国崛起”话题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屈辱与落后之后,中国人再次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中国作为大国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我们追寻的不只是国家的强盛,更是中国人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身份与尊严。因此,历史上大国的兴衰取决于什么因素、会形成什么样的周边关系、如何取得原有大国的认同?在大国发展过程中,我们应持怎样的心态、怎样继承与创新中华文明、怎样吸取大国发展的成败得失、选择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等问题需要厘清。本刊年…  相似文献   

20.
中央电视台播映的12集纪录片《大国崛起》(以下简称“纪录片”),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因而一再重播,可谓“热播”。两年前,几位主创人员向陈乐民(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前所长)和我就这一创意征求意见时,我们在表达钦佩的同时,不无保留和担心。首先对“崛起”一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