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世纪80年代初期,传奇女性、87岁高龄的革命老人刘赐福,从上海回故乡长汀居住了一段时间。刘赐福是长汀籍开国中将、新中国卫生部副部长傅连暲的原配夫人。刘赐福回汀后,不住宾馆,依旧住在自己的百年老屋内,这幢老屋就是长汀著名的红色旧址——傅连暲故居。我有幸陪同刘赐福再次来到中央苏区红色医院旧址——福音医院,登上位于卧龙山麓  相似文献   

2.
傅家童养媳 刘赐福小名叫刘妹,曾用名刘琼。1896年出生在福建省长汀县城关镇的贫民家里。出生后第七天,隔壁邻居、傅家的母亲看见了就将她要去做了傅连唪的童养媳。傅连嶂的母亲将自己生下不久的女儿给了别人,将奶水喂养刘赐福,刘赐福从此成了傅家的人。  相似文献   

3.
正贫民之女刘赐福,苦学成师教妇孺;毕生坎坷多磨难,坚毅大度贤慧母。童年和青年时代1896年9月29日,慈母刘赐福诞生在福建汀州城内一个贫寒人家,出生七天即被隔壁傅家抱去做"童养媳"。而在相近的日子,家境贫困的傅家,也把刚出生没几天的女婴送给其他人家当"童养媳",因此,母亲到傅家后还吃了婆婆半年的奶汁。母亲七岁起跟婆婆、公公到工场帮忙,赚取微薄的工钱贴补家用,因为从事体力劳动,所以她没有被缠足,成了此生的一大幸事。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卫生工作历史上,傅连暲同志以自己的忠诚和心血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童年受洗礼 傅连暲,字日新,1894年出生于福建长汀。他的童年时代正是清政府统治最黑暗最腐败的时期,英国等列强用鸦片和大炮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他们在中国各地到处划租界、办工厂、设教堂。傅连暲  相似文献   

5.
“文革”的烈火一开始就烧到了傅连暲中将的头上 1966年8月25日,解放军总后勤部机关“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林彪就指示邱会作先要烧透总后卫生部副部长傅连暲中将。于是,邱会作在总后党委会议上,恶狠狠地说:傅连暲是个坏人,你们卫生部不烧透他就是没有党性。”邱会作诬蔑傅连暲反对毛泽东并指令一位常委:“卫生部一定要烧透傅连暲,对傅连暲烧不透,由你负责。”  相似文献   

6.
正毛泽东的第一位保健医生陈炳辉许多提及毛泽东早年保健医生的书籍或文章都称傅连暲是毛泽东第一位保健医生,但根据傅连暲回忆,毛泽东的第一位保健医生应是陈炳辉。1932年春,红一军团和红五军团组成的东征军在开赴福建汀州时,当地一家福音医院的医生傅连暲见到毛泽东由于战事而过于劳累,身心疲惫,于是产生了把自己的得意门生陈炳辉派到其身边做保健医生的想法。后来,陈炳辉与傅连暲的女儿傅维莲结了婚,成了傅连暲的女婿。  相似文献   

7.
今年9月20日,是傅连暲中将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长汀县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和县卫生局、文化局联合筹备纪念活动:(1)于9月中旬召开学术讨论会,出版论文集,(2)举办傅连暲生平事迹展览。 傅连暲(1894—1968),长汀县人。在中央苏区时期,先后创办中央看护学校、中央红色医务学  相似文献   

8.
傅连暲是长汀县伯公岭乡人,年幼时在父母的影响下成为基督教徒,念完医专后,成为长汀福音医院的医生。1925年,上海五卅运动波及汀州,福音医院的英国人吓破了胆,纷纷离开长汀,于是,众人把傅连暲推为福音医院院长。1926年,傅在邓子恢、瞿秋白等人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相似文献   

9.
正被毛泽东称为"红色华佗"的开国中将傅连暲,为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医疗卫生事业奉献了一生。在条件艰苦的红军时期,他为救治红军将士贡献了全部力量。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全国革命浪潮高涨。时任福建汀州福音医院院长的傅连暲,在当地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从一名基督徒转变为一名革命者。1927年南昌起义后,起义军撤到汀州,  相似文献   

10.
1968年3月29日,北京某火葬场,送来一位死者,既没有名字、年龄、住址,也没写明死因,火葬证编号为001453。几年之后,人们才知道,死者就是75岁高龄的原国务院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傅连暲。他曾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保健工作做出杰出贡献。 傅连暲的死还须从1950年说起。 抗美援朝一开始,党中央原拟委派林彪为志愿军总司令,但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共产党将星云集的英雄群体中,有一位将军因特殊功绩而为人称道,他从未领兵打仗,却功勋卓著、声名显赫;他少年受洗入教,却倾心向党,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医疗卫生事业奉献一生。他就是被毛泽东称为"华佗"的开国中将傅连暲。傅连暲1894年9月出生于福建长汀农村,出身贫  相似文献   

12.
风雨同舟     
夜黑灯昏。批斗会场上坐满了人。傅连暲在两名战士押送下,缓缓走进会场。(画外音)来自天空的回音颤声:“你准备去牺牲?去做无名的牺牲?”傅连暲(心音):“对!”(画外音):“你会死掉,却没有人记得那纪  相似文献   

13.
屈平 《党史纵横》2005,(1):12-14
弃教入党追求革命 1894年农历中秋,在福建长河县城外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传来婴儿嘹亮的哭声.没有人想到他日后能成为将军.他就是傅连暲,字日新.傅连暲的父母信奉基督教,所以他一出生就受了洗礼.傅连暲长到十几岁时,在当地福音医院内科医师英国人希布莱尔的接济下,考取了亚盛顿医科学校.  相似文献   

14.
初识在福音医院 傅连暲是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伯公岭村人。在毛泽东的教导下,他从一个基督教徒成为共产党的红色医生,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40年,和毛泽东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傅连暲初识毛泽东是在1929年,这年春暖花开的3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在汀州城外的长岭寨一举消灭了反动军阀郭凤鸣旅2000多人,击毙了敌旅长郭凤鸣,解放了汀州城。取得了红四军下井冈山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汀州百姓称为“神兵降卧龙”(因城北有卧龙山)。红四  相似文献   

15.
大型电视连续剧《傅连暲》第一部8集《风雨同舟》(着重反映傅连暲怎样由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转变为坚强的革命者的艰难历程),于2月18日在傅连暲的故乡长汀县开机拍摄,至4月12日停机,历时53天,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星期完成拍摄工程。《傅》剧由福建电视台和闽西电视制作中心联合录制,剧中主人公傅连暲由外貌酷似的  相似文献   

16.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江西的中央烈士馆内,曾挂着一张20来岁青年的全身照: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双发亮的眼睛,眉宇间透露出带点稚气的坚毅。他叫曹国煌,福建宁化曹坊人,是"中央红色医院"创办者、开国中将傅连暲的得意弟子。曹国煌在傅连暲的引导下,一步步踏上革命征途,不惜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正中央红军长征前夕,组织上认为傅连暲多病,肺病没好清,还患有胃病和痔疮,难于长途跋涉,劝他回汀州重操旧业办医院,过富裕舒适生活。但是傅连暲抱有坚定信仰,坚决要求参加长征。为什么?傅连暲说:"我是属于一个受压迫的民族和受压迫的阶级;我受了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教育,红军是为祖国为人民最有纪律的军队;红军有许多伤病  相似文献   

18.
授衔后的有关数字统计显示出解放军特色现在回过头来看,解放军从195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10年时间里,不但留下了将帅们本人请求让衔、降衔的佳话,甚至争衔的轶闻,而且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可供探讨、分析、研究的话题。首次授衔时,10名元帅平均年龄57岁,朱德最大69岁,最小的林彪49岁;10名大将平均年龄51.7岁,最大的张云逸63岁,最小的许光达47岁;上将平均年龄47.7岁,最大的陶峙岳63岁,最小的萧华39岁;中将平均年龄45岁左右,最大的傅连暲61岁,最小的刘西元、张池明38岁;少将平均年龄43岁左右,最大的史可全63岁,最小的吴忠、…  相似文献   

19.
刨办于1904年的汀州福音医院,原是英国教会医院。1925年“五卅”运动时,汀州人民游行示威,声援上海工人罢工,英国人溜跑了。为维持正常工作,群众推举傅连暲为院长。1929年红四军人闽后,福音医院成了红军医院,在红军领导的宣传鼓励下,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走上了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20.
<正>在新中国开国将帅英雄谱中,有一位将军因身份特别而为人称道。他非行伍出身,从未领兵打仗,却是开国中将;他年幼受洗入教,后来却倾心革命,由一名基督教徒转变为共产主义信仰者。他就是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军队医疗卫生事业奉献一生的傅连暲同志。傅连暲的一生,从信奉上帝到信仰马克思主义,从同情革命到放弃优越生活投身革命,从历经波折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受处分遭迫害而依然对共产主义信仰矢志不渝。其信仰蜕变的心路历程,时至今日依然激荡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