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发展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和平相处的新阶段.在新时期,深化邓小平"两制关系"理论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中国特色科学发展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在90年发展历程中作出的三次决定中国发展命运和前途的重大选择,并在历史选择的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这三次选择和三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符合中国实际的、...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无可厚非地称作“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并不断校正完善我们的发展模式也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瑞典模式" 对"瑞典模式"("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典范)的研究,并非从今日始,已有近30年的历史了.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中国共产党同欧洲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工党(以下简称为社会党)进行频繁的政党交流.  相似文献   

5.
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北京共识"是在"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国际理论氛围中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所作的评价中较为公正和客观的系统理论."北京共识"的提出,反映了中国软实力的提高.我们主张用"中国模式"而非"北京共识"来概括中国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中国模式"尽管存在诸多隐忧,但将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与“天下大势”解读“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北京共识"成为各国政治家和学者竞相谈论的话题.所谓"中国模式",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国外政治家和学者视野中的另一种话语形式."中国模式"造福于中国与世界,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明成果.本文将"中国模式"置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这段很不寻常的历史和当代世界的"天下大势"中作一审视与解读.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及其经验有两种概括:一是官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二是学界的"中国模式"理论.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在理论上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涵义、在实践上全面推进体制转轨与制度创新、构造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鲜明中国特色内在统一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8.
<正>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文明古国、正在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的当代中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  相似文献   

9.
"北京共识"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北京共识"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北京共识"是未竞的中国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必须走持续、协调的发展之路,必须建立一个充满关怀的宪政国家,让世界分享中国的增长带来的益处,走一条和平、共赢、开放和自由的发展道路,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霍布森的"自由社会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其经济思想、工人运动和国家的关系以及社会有机体思想之上的.在此基础上,霍布森主张实行"有限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自由的社会主义",这种自由社会主义实际上是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趋同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二者的中间道路.他的这一思想是今天"第三条道路"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