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伴随法治话语权力提升的是对民众法律素养要求的提高,如何有效培育在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和解决的课题.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可以以该门课程为依托,通过明确教学目标,适当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法制教育的实践环节等具体教学改革路径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离不开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由于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界对法律思维方式的关注还不够。本文指出把握法律思维方式的概念,必须明确法律思维方式与法律思维、法律思维方式与法律思维方法、法律思维方式的绝对主义与虚无主义的关系,必须明确不同层次意义上的法律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法律传播研究变得愈加现实,本文联系目前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法律传播的关联性,并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对策问题略陈思考。  相似文献   

4.
高巍 《法制与社会》2010,(31):228-22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必修课程,其中法律基础部分主要针对大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本文从教材的结构入手,探讨了案例在法律基础部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就案例的选取和运用提出了相关见解,以期对课堂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张颖 《法制与社会》2014,(12):222+235
如何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发挥,本文以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归纳对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点,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税宗瑜 《法制与社会》2012,(11):226-22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的多年教学实践表明,社会对该课程的设置普遍认可,但对实效不高的教学现状也存在共识,因此各方在该课程教学方法、考核形式和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及相关制度配套也相应提出更高要求.新形势要求高校必须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大胆改革,以回应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期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承担着道德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等多方面的教育任务,对其准确定位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程诗淇 《法制与社会》2013,(33):224-225
本文首先分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概况,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文章从课程性质、目标和内容定位三个方面,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定位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提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策略,包括:深入领会“基础”课程性质,提高教师自身责任意识;明确“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提高教学针对性;完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法治思维是善治思维、规则治理思维和逻辑理性思维的统一.对法治基本内涵以及对法治理念认知理解上的偏差,一定程度影响到国家法治建设的推进和法治体系的建构.人治关系思维、权力本位思维、法律功利性思维、形式化思维以及全盘西化思维,均是当下中国法治建设和法治体系建构过程中应当予以纠正的思维误区.走出这些误区,亟需更新思维模式,彰显权力制约、公平公正和权利保障的理念,构建法治思维培育的长效机制,并以法治方式贯彻实施,促进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理想图景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视知行转化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的关键环节。然而现实中由于该课程体系不成熟,教学内容与现实的差距,大学生过分功利的求学心态等原因造成学生知行脱节,影响该课教学实效。教师应肯定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需要,营造知行转化的教学氛围和教育环境,使课程学习成为学生的主动要求;同时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实践,探索多形式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课外学时,改革课程考核模式,引导大学生知行转化。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的情感体验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既需要理性认知的作用,也需要非理性认知的参与,情感体验性教学是适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情感体验式教学的开展应该充分发掘网络信息化资源来再现体验的情境,进行专题性的案例教学以及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  相似文献   

12.
现在高校全面开始的"两课"已将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承担着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教学,为此高校应改革当前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王丽 《法学杂志》2007,28(2):90-93
本文以我国从本世纪初开始引进的“法律诊所”教育手段作为思考的起点,从“法律诊所”这一实践教学手段是否能够适应我们的教学体制的角度,论述了法律教育中应该纠正的一些问题,如习惯解构法律而不是建构法律,习惯批判而不是理解和服从现行法律等。进而论述了作为法律职业者或法律共同体的思维方式,从而试图为我国现行的法律职业教育摸索具有可重复性和模式化的科学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化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育中新型的教学模式,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做足课前探究式教学的准备工作,做好课内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工作,完善课后探究式教学的后续工作,有助于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的质量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发展和创新教学导入方法,形成既符合时代特征,又能充分实现教学目标的新教学导入模式,使课堂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法律工程是以相应的法律理论和法律知识为基础,广泛吸纳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理论和方法,以具体社会问题的规范化制度化解决为中心,在工程思维规约之下,运用社会技术与法律技术,进行的特殊人文社会工程设计和建造的思想与实践活动及其结果。人们以法律工程为核心思想来思考法律问题的程式化的思维模式、习惯化的思考路径和潜意识而本能地加以运用的基本思路即为法律工程思维方式。倡导、推进和加强法律工程研究,在新时代大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律思维方式成为人们的最基本思维方式,是法治社会的特征之一。因此,促使公民法律思维方式现代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几千年的中国法律传统文化的作用形成了"权大于法"、"法即义务"、"知法(执法)犯法,罪加一等"、"法不治众"等消极的思维定势,阻碍了我国公民法律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进程,要实现公民法律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必须消除消极的法律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8.
魏少俊 《法制与社会》2010,(35):301-3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文从实行参与式教学模式、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19.
魏敏 《法制与社会》2010,(2):225-226
法律素质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现代法律意识是法律素质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大学生中尚存在法律知识匮乏、法律观念淡薄、法律信仰缺失、违法犯罪现象增加等现象。本文指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渠道,应当摆正该课程的法律教育位置、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公正考评成绩,以提高教学实效性,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使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道德和法律观点的重要课程,对其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形式的反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