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胡耀邦教子     
胡耀邦有四个子女,即长子胡德平、次子刘湖、三子胡德华、幼女李恒(满妹)。胡耀邦深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更多地体现在他对子女的教育上。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家事,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因此,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认真对待和抓紧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努力在这方面为全党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2.
胡耀邦有四个子女,即长子胡德平、次子刘湖、三子胡德华、幼女李恒(满妹). 胡耀邦深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更多地体现在他对子女的教育上.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家事,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因此,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认真对待和抓紧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努力在这方面为全党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3.
1941年冬,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的胡耀邦与从延安女子大学毕业的李昭结婚。当时他 26岁,她 20岁。为了表示相互间的尊重,夫妻俩约定,以后生了男孩就姓胡,生了女孩就姓李。在几十年的夫妻恩爱生活中,他们共有三子一女:胡德平、刘湖、胡德华、李恒。  胡耀邦曾对子女们说过发人深省的格言:“公则明,廉则威,正人先正己。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在担任总书记后不久,他们夫妻俩还专门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胡耀邦在会上严肃指出:谁要是利用他的招牌和地位在外面谋取私利,干了错事坏事,谁自己负责,他是毫不留情的。他…  相似文献   

4.
《党史纵览》2010,(8):55-55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胡耀邦夫妇都受到冲击。胡耀邦被打成“走资派”.发配到了河南省潢川县黄湖农场劳动。他的几个子女成了“走资派”的后代.也跟着倒霉。  相似文献   

5.
余振魁 《湘潮》2012,(9):6-8
在胡耀邦儿童、少年时代,一批素质较高的老师对他良好的教育与熏陶为他走向人生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因此,胡耀邦终生不忘师恩,在青史上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离休干部邹雅林曾在青年团工作过18年,以后又在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担任过领导职务。因工作关系他先后七次接触过胡耀邦同志,有几次胡耀邦还与他单独进行过交谈。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此生他最值得记忆、感慨最多的是同胡耀邦同志的相识和接触。胡耀邦同志博学多才,一贯朝气蓬勃、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了他多半生。  相似文献   

7.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陈云是一位严肃的政治家、卓越的领导人。而对于他的5个子女来说,陈云则是一位真正的慈父,他的一言一行影响和教育着子女。在与陈云的女儿陈伟华的接触中,笔者能从她与父亲特有的父女关系中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并进而更全面地了解世纪伟人陈云。  相似文献   

8.
文萃苑     
《先锋队》1999,(4)
胡耀邦的外甥卖报为生胡耀邦的外甥自食其力本是件很正常的事,媒体所以将其当作新闻,就是因为生活中我们常见不少为官者滥用职权为子女亲属谋福利,甚至纵容他们为非作歹,鱼肉百姓。前不久就有报道,说某县一公安局副局长的儿子带着一伙人,抬着小钢炮去炮轰老百姓,而...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胡耀邦同志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他先后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推动科技、教育、文艺、新闻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如今,胡耀邦同志主持制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的历史已有近20年了。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24,(1):12-13
<正>粟裕是会同县人,共和国第一大将。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南征北战,驰骋战场,出生入死,历尽艰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战功。“吃苦、耐劳、严肃、顽强、勇敢”,这是粟裕用他典型的军人教育方式为子女立下的“十字诀”。他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是严厉“无情”的,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充满了军人特殊的教育方式。他的3个子女,  相似文献   

11.
饱经革命生涯沧桑的刘少奇十分重视对自己子女的家庭教育,他清醒地认识到,领导人的家庭教育,有着与寻常百姓家庭大不相同的意义,它是社会各个教育方面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对子女、对晚辈的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家事、子女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并影响到子女同代人的思想倾向,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因此,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认真对待和抓紧对子女的教育,为全党干部的家庭教育树立起一个榜样。  相似文献   

12.
<正>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陕北初识胡耀邦,到五六十年代任用胡耀邦主持共青团中央工作,毛泽东一直十分赏识器重胡耀邦,并曾多次给予他谆谆教诲。可以说,毛泽东对胡耀邦既有导师之情,又有知遇之恩。即使到了晚年,胡耀邦仍然对毛泽东的关怀、教育和培养充满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个世纪30年代毛泽东在陕北初识胡耀邦,到五六十年代胡耀邦到团中央,毛泽东一直比较赏识器重胡耀邦。对毛泽东的关怀、教育和培养,胡耀邦也始终,心存感激。  相似文献   

14.
<正>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陕北初识胡耀邦,到五六十年代任用胡耀邦主持共青团中央工作,毛泽东一直十分赏识器重胡耀邦,并曾多次给予他谆谆教诲。可以说,毛泽东对胡耀邦既有导师之情,又有知遇之恩。即使到了晚年,胡耀邦仍然对毛泽东的关怀、教育和培养充满感激之情。东东征征归归来来的的初初次次交交谈谈胡耀邦出生于1915年,毛泽东比他大22  相似文献   

15.
说胡耀邦是"胡乱邦"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胡耀邦还不是政治局委员,而陈永贵当时是国务院副总理。不过,胡耀邦敢说敢干,他在中央党校讲起学大寨修建人造平原来,就直截了当地说那是劳民伤财。  相似文献   

16.
郝吉林 《廉政瞭望》2012,(24):64-64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胡耀邦还不是政治局委员,而陈永贵是国务院副总理。不过胡耀邦敢说敢千。文革期间挨整下放,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多年,对学大寨搞农田基本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和花架子等毛病看得很真切。所以他在中央党校讲起学大寨修建人造平原来,就直截了当地说那是“劳民伤财”。  相似文献   

17.
胡耀邦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一生勤学不倦,坚持真理,虽然党性很强,但骨子里不喜欢条条框框,特别喜欢亲近新鲜的思想知识。他善于独立思考问题,敢于打破思想禁区;他以舆论为武器,转变人民传统的思维。胡耀邦不仅是解放思想的时代先锋,而且也是解放思想的实践典范。  相似文献   

18.
大师风范     
李斌  吴晶晶 《党建文汇》2004,(12):46-46
今年第10期《炎黄春秋》刊发田纪云同志《近距离感受胡耀邦》一文,文中忆及——对于胡耀邦的民主作风,凡与胡耀邦同志接触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他让人说话,敢让人说话,动员人说话,“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这是胡耀邦同志身体力行的名言。  相似文献   

19.
《党史纵览》2001,(4):15
胡耀邦4个子女有3个姓,除分别随父母姓胡、李之外,还有一个姓刘的,这便是胡耀邦的次子、现任国家经贸部副司长的刘湖.次子为何姓刘呢?说来话长.  相似文献   

20.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在北京逝世。胡耀邦生前对福建的改革开放、落实地下党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等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今天,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之际,本刊发表陈金添撰写的亲历胡耀邦对福建的几次批示的一些情况,即是对他的缅怀,也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