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我们知道习艺劳动的目的是在于劳教人员通过习艺劳动培养劳动观念,促进世界观的改造。但是,强制性的劳动影响了劳动矫正功能的发挥,劳教人员面对习艺劳动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形成典型的心理症结,一定程度上制约开展习艺劳动的顺利开展。在此,本文通过分析心理现象和规律,运用心理效应的角度探讨如何调动劳教人员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劳教人员劳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愉悦性,从而培养劳动习惯、矫正恶习,达到增强他们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江苏大力发展来料加工生产,并将其作为发展劳教生产和推进习艺性劳动改革的现实选择,通过强化技术教育培训、提高生产组织效能、增加生产技术含量、推行报酬处遇制度、培育试工试学基地等途径,推动了习艺性劳动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但与此同时,制约习艺性劳动改革工作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日渐突出并困扰着我们。开展习艺性劳动,要与转化劳教人员思想、推进劳教管理综合改革、争取社会有关部门支持配合有机结合起来,并重点解决好民警的思想认识、劳教行政经费的财政全额保障、习艺性劳动的评价考核标准、劳教人员谋生技能的培养、劳教人员再社会化工作衔接机制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习艺性劳动的矫治功能、规范程度和延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自从1957年《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实施以来,劳动教养人员不在于少数,虽然废除劳动教养的呼声很高,但仍未能预期其能在近期内废除,因而对于劳动教养人员的在劳动教养期间涉及的劳动法律关系,具体如何处理,仍有实际的需要,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禁毒法》的颁布实施和禁毒工作形势的需要,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戒毒模式,纵观各种矫治模式,习艺劳动都占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毋庸置疑,习艺劳动是矫治场所中教育挽救矫治对象一项常规而义极为重要的载体和途径,其本质就是对矫治对象的不良思想、行为通过渐进式的引导和强化,促其内化成为一种常态习惯模式,树立正确劳动观来矫治恶习,培养劳动习惯和适应社会的技能,以此提高教育挽救质量,达到矫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养制度的弊端与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目前的劳教制度存在着劳教的性质不确定、劳教对象不明确,劳教体制不合理等弊端,必须通过立法,改革和完善劳教制度。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养制度虽然存在诸多缺陷,但在维护社会政治治安秩序稳定等方面存在一定价值,劳动教养废止后对现有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带来较大的挑战,需要从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两方面重新构建符合教育矫正、保障人权、程序正义的替代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树国 《法治与社会》2003,(11):25-27
抹辣椒面,上"老虎凳",天天"大刑伺候",结果一名劳教人员在被连续这样折磨一个多月后,含恨而死.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特定政治经济态势下,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就显得十分迫切。作者阐述了现行劳教制度应予改革的缘由、根据,并提出劳教改革建言。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社会》2013,(3):4-12
回看那些涌动在舆论风u的被劳动教养案例,其实不难理解,为什么原本沉寂的劳教制度,会成为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政府法制》2012,(31):7-9
重庆小伙任建宇曾经是一名大学生村官,两年试用期满,正在公示等待转正的时候,因为在腾讯微博和QQ空间里复制、转发和点评“一百多条负面信息”,被判劳教两年。又一个因言获罪的案子,再次引发民众对劳教制度的热议,劳教制度到底该不该废止…  相似文献   

11.
李陵军  陈涛 《中国司法》2009,(12):47-50
为进一步加强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大力提高执法水平,切实解决1、别劳教所执法制度不完善、执法管理不科学、执法监督不到位,少数民警执法思想不端正、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水平不高等制约劳教工作改革发展、影响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形象的问题,司法部今年在全国劳教所部署开展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省各劳教场所积极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和专项整顿,“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专题教育等活动。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养制度一直以来饱受争议,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唐慧被劳教案、任建宇被劳教案等事件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不可否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劳教制度对于巩固执政党地位、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较大作用,但其合法性一直以来屡遭质疑。本文拟从法治视角简要剖析现行劳教制度,从其性质、概念、规范依据入手,分析其合法性,并梳理其在现行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为正在进行的劳教制度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养制度与法治的冲突和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国管理社会、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独具特色的重要法律制度,几十年来成功地教育挽救了大量严重违法和轻微犯罪人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立法滞后、制度设计不完善,加之国际上没有相似的制度,因而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并引来不少批评。为此,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改革和完善现行劳教制度,使其在现代法制的框架下发挥更好的作用。一、劳动教养制度的创立及实践劳动教养制度最初的设想是为稳定政治服务的,其构想源于1955年的内部肃反运动。1955年8月25日中共…  相似文献   

15.
劳动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劳教人员通过在劳教场所参加劳动生产这一基本实践形式和改造手段,根除恶习,树立正确的意志、诚实的态度和自食其力的习惯,提高基本素质和就业能力,待回归社会后,依靠更新的人生观念和社会意识,依  相似文献   

16.
《北方法学》2022,(6):39-43
劳动法典的逻辑起点是回答法典“是什么”与“为什么”的第一步,是规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连接点,劳动现实经由这一“法律之门”进入法规范的逻辑结构,实现法典对劳动现实的抽象与重述。“劳动关系说”主张以劳动关系作为逻辑起点,但是劳动关系内涵谱系宽泛,并不单纯地表征特定法律关系,并且在法规范中需要复杂的构造和认定,不应作为法典的逻辑起点,而应作为法规范的构建结果。“劳动行为说”主张以“劳动行为”作为逻辑起点,采取“一般性概括+列举排除”的界定方式,通过塑造“劳动者”概念间接完成劳动法典立法宗旨的构建,与民法典形成双层效力结构,完成自身体系构建与外部体系衔接。  相似文献   

17.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劳动教养立法及改革问题就成为法学界及司法行政部门极其关注的话题。进入21世纪以后,有关学术研讨会、座谈会多次召开,不少专家、学者出版了相关专著发表论文。劳教工作实际部门对办劳动教养特色提出了不少方案,有的已付诸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劳动教养立法和改革奠定了基础。借此,笔者也想参与讨论,对劳动教养的改革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劳动教养改革是历史的必然劳动教养,是我国对违法和轻微犯罪人员所采取的一项强制性教育改造措施,也是我国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手段之一。自1955年提出,1957年经全国…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全国劳教系统广大人民警察全面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劳教工作方针,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创造了辉煌业绩,为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司法》2008,(11):F0003-F0003
北京市团河劳动教养所位于北京市南郊大兴区,始建于1955年。建所53周年以来,在司法部、北京市劳动教养工作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感化、挽救”的劳教工作方针,以确保安全稳定为基础,以提高教育挽救质量为中心,  相似文献   

20.
肖竹 《政法论丛》2009,(2):55-59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构建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应在适用过程中落实劳动争议调解多元化、社会化的立法意图,完善劳动争议裁审体制的分类处理机制,提高劳动争议仲裁的权威性与公信力,理顺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