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玛丽·E.盖伊、梅雷迪恩·A.纽曼、莎伦·H.马斯特雷希(2014).公共服务中的情绪劳动.周文霞、孙霄雪、陈文静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180页.我们都知道工作组织不是冷酷、没有激情的地方,而是情绪高涨的地方,因此,所有的工作都是情绪劳动(序言)。特别在公共服务领域,工作人员从事的多是与人相接处和打交道的工作,需要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结或是保持某种情绪,关注情绪劳动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囿于情绪劳动难以捉摸、性别偏差等原  相似文献   

2.
情绪是以人的需求为中介而产生的一种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反应外界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大学生的情 绪状况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及学习成绩等.由于大学生生理、心理的原因,他们的情绪起伏较大,因情绪引发的问题也较多,因此,大学生应了解自己情绪的特点、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以此主动控制和调政消极情绪,保持积极情绪,培养高级情绪,保持身心健康,建构和完善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3.
情绪与创造力存在复杂关系,但已有研究更多采用了对情绪状态做单维度划分,比较了人们积极、消极和中性情绪状态下创造力的表现,得出的结论存在不一致性,甚至相互矛盾.最新的研究则从更为微观的层面,把握了情绪的愉悦度、激活度、调节聚焦性等三个不同方面,分析情绪状态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具有更高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就未来研究趋向来说,需要引入现代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对情绪和创造力做更精细化、综合的研究,以揭示二者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有关情绪障碍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化,尤其是1980年代以来,情绪障碍的研究有了重要的理论建树:首先是伯沃提出了颇具影响力的"网络接点"理论来解释情绪对认知的影响;1990年代,迪斯戴尔提出了"相互作用的认知子系统"理论,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解释情绪和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弥补了伯沃单一维度理论的不足,从而使情绪障碍的理论研究走向多维度.  相似文献   

5.
上一期,我们在《较劲儿的“小”孩子》一文里和大家探讨了小学、幼儿园阶段孩子的较劲儿现象.所谓较劲儿,就是对立情绪,由于孩子们的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表达方式简单、直接.对立情绪上来了,他们就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不管在什么场合,不顾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6.
自然科学形态的心理学因袭了自然主义传统,无法从事实中得出本质,由此出现了致力于为心理学奠基的思辨现象学心理学.这种现象学心理学可采取解释取向,从艰难行动于世的此在形态切入,情绪由此成为意识在世的方式,体现为世界的变化.当我们面临逼迫的事实时,便陷入情绪之中.  相似文献   

7.
论情绪的刑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对刑事责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强烈情绪对刑事责任能力的影响和引发情绪的被害人过错对犯罪动机的影响。对情绪进行刑法评价的考察因素主要有:刺激因素的范围与真实性、情绪的强度以及情绪行为的指向与持续性。在刑事立法上,可采取两种方式对情绪加以评价:总括式立法,在刑事责任能力条款中增设情绪犯罪责任的规定;分散式立法,在具体制度和犯罪中规定情绪犯罪的责任。我国刑法可采取总括式立法对情绪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8.
赵东伟 《法制与社会》2012,(14):268-269
道德判断中的情绪因素在近阶段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研究早期,传统的理性主义模型占有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道德判断是一系列理性模型的结果,道德判断需要一系列的推理,而道德推理者的表现就像是一个科学家,通过形成和检验假设来获得推理结论,但随着人们对认知双重过程论的逐渐认可,传统的道德判断理论受到了挑战,相关.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道德判断的情绪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由快速的道德直觉,情绪所导致和产生的,进入21世纪,西方道德心理学在社会直觉模型的基础上,Haidt等人结合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提出了道德的五基准理论这一新概念、为道德情绪与道德判断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理性主义伦理学强调理性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为其提供了坚实的心理学依据。情感主义伦理学突出情感的动机力量,而当前的道德情绪研究能够对此充分证实。道德情绪指的是在对自己或他人进行道德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复合情绪,能够影响道德行为的产生和改变。自豪、内疚、移情和钦佩等道德情绪不仅能够激发个体的亲社会行为,而且与反社会行为呈显著负相关。羞耻和愤怒等道德情绪容易引发个体的不良行为或反社会行为。今后的道德情绪研究应注重探究文化在道德情绪中的作用、道德情绪的认知神经机制、集体道德情绪、道德情绪的实践应用和哲学思考等。  相似文献   

10.
游小挺 《检察风云》2013,(11):72-73
对于情绪,每个人都不陌生,喜怒哀乐在我们的生活中轮番上演,情绪就像晴空里飘荡的云朵,有时洁白如羽毛,有时阴霾密布,有时雁过无痕,有时却连绵不断。解读情绪,特别是原生情绪和派生情绪,也许能拨开那些云朵,让我们窥见心的本来面目。您是否曾在情绪爆发之后又暗自后悔?是否平时忍之又忍却因一点小事爆发?情绪管理并不是一件容  相似文献   

11.
暴恐事件下,恐慌情绪的传播与传染病的人际传播相类似。本文通过构建传染病模型来研究恐慌情绪的传播规律,将民众分为恐慌情绪易感者、恐慌情绪传播者、恐慌情绪免疫者三类,利用MATLAB数据分析,研究民众在接触到负面信息后情绪的比例变化,并以此为基础,为政府提供有效应对恐慌情绪传播的策略:加强舆论引导,舆论热点转移;减少恐慌情绪易感者人数;降低恐慌情绪传播概率;提高免疫转化概率;建立案例库,实现预测预警预防。  相似文献   

12.
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中,情绪的调节是重要一环,因为"欢乐嫌夜短,愁苦恨更长",情绪不仅仅只表现为感官上的喜怒哀乐,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甚至决定着我们生活的走向。美国生理学家爱尔玛为了研究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把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中,然后让不同情绪状态的人往试管里吹气,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实验发现,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的颜色和状态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刘贡新 《中国公证》2008,(12):38-41
魏某某因在一家律师所实习时工作失误造成不良影响,导致焦虑情绪.通过测评,诊断为焦虑性神经症中的广泛性焦虑障碍.经过三个咨询阶段,最终求助者情绪稳定,学习和人际交往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罪过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心理事实,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浓缩了认识、情绪情感、意志等全部心理过程.认识、意志因素是罪过的常规因素,情绪情感因素是罪过构造中的排除因素.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属于意识,疏忽大意的过失属于前意识.注意能力与认识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用"注意"来描述过失的构成.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一个亘古而又常新的话题,是每个人生活和奋斗的目标。21世纪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世纪,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良好的情绪智力在个人幸福与成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情绪智力对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情绪、情感教育,提高其情绪智力水平提供建议和策略,从情绪智力的视角促进其个人的幸福与成功和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篮球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发挥出较好的技术水平 ,其赛中的情绪是至关重要的。积极的情绪使运动员发挥良好的技术水平 ,而消极性情绪往往造成竞赛失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青少年情绪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表现和需求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上海青少年社会工作经验,从整体上呈现社会工作方法下的青少年情绪辅导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婚恋问题上,徐向前曾长期心灰意冷.其实一直有不少红军女官兵喜欢徐向前,而且他手下还曾经有一个"妇女独立团",一千多个活泼健壮的姑娘,可徐帅就是始终提不起情绪.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2006年是凝聚共识的一年.   我们通过对物权法(草案)的讨论,发现了公众的情绪所在.……  相似文献   

20.
情绪在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窗口。负性情绪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每个大学生都有切身的体验。女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社会群体,她们的情绪具有一定时代的特征和色彩。从负性情绪的一般性特点:冲动性、压抑性、盲目性的基础上,试图找到一些关于消除负性情绪的发生对女大学生生活影响方面的有效方法。我们发现,情绪作为意识可以通过对自身的有效暗示来进行调适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