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历史卜的腐败现象,危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它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这种历史的教训很值得我们注意。”吏治旧时指地方官的作风和政绩。吏治优劣直接关系到民心的向背和王朝统治的安危,吏治是国家盛衰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的干部路线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但是,有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即跑官现象。对此,江泽民指出,当前“跑官要官的人还不少,买官卖官的也有”,“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为了防治吏治腐败,近几年来,我们先后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条例《实施细则》等,力图通过法规的威严来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防止用人失察失误,应该说,成效是明显的。但也毋庸讳言,用人违规行为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纠正,在一些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现象深层的原因何在?解决违规行为关键的措施是…  相似文献   

4.
《廉政瞭望》2003,(12):20-23
吏治腐败是危害最烈的腐败现象。近年来,随着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卖官鬻爵案一个个被揭露出来,受到查处。《卖官买官群丑图》所披露的几件典型案例,充分说明其危害的严重性。治本之策,还是改革完美干部人事制度,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杜绝买官卖官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5.
一个政权兴衰的背后,总有许多规律可寻。“善为政者,务在择人而已。”这就是古代政治家总结出的一条重要的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如何吸取历史的教训,正确把握执政规律,实现“执政为民”的目标,“择人”是一个具有关键性、全局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以来及至现在,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严密的制度体系,“人治”的因素仍然不可避免的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这种特定的执政环境中,“人”的因素就凸显得更加重要。所以,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但是,“择人”问题我们至尽没有解决好,随着开放的全面扩大和市场经济的实行,“用人”制度上的漏洞被一些腐败分子充分利用,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任人唯亲等吏治腐败现象日益突出,而且成为许多腐败现象发展蔓延的一个根源。针对这种严峻形势,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告戒全党: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这种历史的教训很值得我们注意。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本期聚焦“买官卖官”现象,通过对十起买官卖官案件的解剖分析,希冀引起对新颁布  相似文献   

6.
朱妙宽 《唯实》2012,(10):10-13
吏治腐败是危害最烈的腐败,也是干部群众最为痛恨的腐败。"王茜事件"是吏治腐败的一个典型案例,对"王茜事件"的查处,证明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对吏治腐败必须标本兼治。作为治标措施,必须进行任人唯亲和买官卖官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作为治本之策,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一整套民主化科学化的干部人事制度。要通过对吏治腐败和各种腐败现象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让我们的党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党,让我们的政府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府,让我们的干部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社会公仆。  相似文献   

7.
《北京支部生活》2010,(1):64-64
<正>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原则、标准和程序选拔任用干部,"跑官要官"之风屡禁不止,"买官卖官"案件和拉票、搞贿选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严重干扰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败坏党的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当前我国的腐败现象日益表现出腐败的主体多样化、腐败的现象社会化、腐败的行为集体化、腐败的发生经常化,而权钱交易则是腐败现象的重要表现形式和本质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我国当前存在着产生腐败现象的客观条件。在我国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消除、新旧体制衔接尚未顺畅、新体制尚未健全和完善之时,一些利欲熏心者和极端个人主义者处心积虑地企图钻体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光荣和正确,是因为她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还因为她能正视前进道路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并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比如腐败现象,这既是一个历史性课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我们党由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的原因,也出现了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对此,我们党提出了“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和“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的口号。历史的经验和现实都一再昭示我们,党有能力解决自身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决不允许腐败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在组织人事工作中,存在着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这就是一些领导干部,一方面劣迹昭彰,受到群众大量举报;另一方面,却又不断得到提拔重用。对于这种扭曲的“官场现象”,群众愤怒地称之为“边腐边升”、“越腐越升”。“边腐边升”、“越腐越升”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给我们的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敲响了警钟,必须加以高度警惕。江泽民同志严肃指出:“用人方面存在的这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党内外影响极坏,危害极大,必须坚决整肃,坚决刹住这股歪风,坚决惩治这种腐败现象……历史上的腐败现象,危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认真领会江泽民同志这一讲话  相似文献   

11.
试论“法人腐败”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腐败现象中,除了一般的个人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外,近年来又出现了以单位和团体面目出现的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即“法人腐败”现象。如何有效地解决法人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法人腐败的涵义 “法人腐败”也称“单位腐败”。所谓“法人腐败”,是指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合法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为了谋取法人(单位和部门)利益,在法人意志支配下,以法人组织的名义所组织实施的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斗争。”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反腐败的性质。反对腐败既是政权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解决党自身存在的问题,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措施。从现实情况看,腐败发展蔓延的势头还未能有效遏制住,特别是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件在增长,违法违纪者的级别越来越高,吏治腐败、司法腐败现象比较突出。究其原因是受消极腐朽的资本主义思想影响和侵蚀,但最根本的是治党不严,放松了党性原则对自己的约束,是对党的纪律的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腐败。”古今中外,凡繁荣昌盛之邦,励精图治之世,无不把吏治清明放在首要位置。吏治清明,则纲纪整饬,法度修明,事业兴旺;吏治腐败,则必然纲纪倒置,法度废弛,导致政亡人息。本文试就我国当前存在的史治腐败问题作一探讨。所谓吏治,在现阶段就是干部的选拔、使用和考核、奖惩等工作。吏治腐败就是指在用人方面存在的种种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吏治腐败的表现有多种形式。一是买官卖官。一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掌握的组织人事权,以出卖“官位”而谋取私利。他们把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之上,或…  相似文献   

14.
吏治腐败与社会道德批判——读《阅微草堂笔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希明 《唯实》2003,(7):82-84
《阅微草堂笔记》揭露了清王朝吏治腐败的五种表现 :一是官吏道德败坏 ,基本素质差 ;二是官吏贪酷 ,搜刮民脂民膏 ;三是办事不力 ,草菅人命 ;四是卖官鬻爵 ;五是尔虞我诈 ,互相倾轧。作为志怪笔记小说 ,作品设想由冥间鬼神或狐怪出面惩治贪官污吏 ,表达作者憎爱分明的道德批判倾向。小说言在“志怪”而意在“志人” ,对清代吏治腐败的道德批判作用 ,至今仍有其认识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告诫全党,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腐败。由此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屡见不鲜。这种历史教训很值得我们汲取。江泽民同志这些话很深刻,我们大家要很好地领会和贯彻。这些年来,经过全党上下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我们加快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6.
卖官鬻爵本是封建社会的糟粕,新中国成立后,这种丑恶现象就消失了。然而,时至今日,这股歪风竟又死灰复燃。卖官者的胆量和伎俩,较之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这种用人上的腐败,我们党历来就深刻地认识到它的危害,一直旗帜鲜明地反对并加以“封杀”。但面对这“杀”而不绝的“毒瘤”,不得不令人深思:这种丑恶现象的根源在哪里?  相似文献   

17.
腐败,不仅是一种政治现象、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腐败文化”是腐败现象赖以孳生、存在和蔓延的土壤。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社会的“腐败文化”在孳生和蔓延,使反腐败斗争面临着“腐败文化”的严峻挑战。因此,深入剖析当今的“腐败文化”现象,找出其孳生和蔓延的根源、危害及遏制的有效途径,对于深刻认识当前的腐败现象,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至关重要。“腐败文化”的种种表现时下,“腐败文化”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从比较普遍的社会舆论、心态和意识方面来说,概括起来有以下种种:一曰:“容忍腐败”。一些人…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9,(7):9-9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后,各地按照中央要求严肃整治换届选举中出现的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保证了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依然是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个突出问题。吏治腐败是危害最烈的腐败,也是干部群众最为痛恨的腐败。用人上的歪风邪气刹不住,党在人民群众中就得不到支持,党的执政地位就要受到危害。  相似文献   

19.
<正>政治生态是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破坏政治生态的罪魁祸首。整饬吏治,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是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之举和治本之策。一、把握根本遵循,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重要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选人用人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这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干部工作的根本遵循。要选准干部、树好导向,推动  相似文献   

20.
骗官——吏治腐败新变种○陈建新综观历史上的吏治腐败现象,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可谓升迁邪道。不过时下还有一类升官邪道足以令人称奇,那就是骗官。骗官其形式虽并不直接表现为权钱交易,但也折射出吏治腐败痼疾的一些病灶所在。◆近乎天方夜谭的骗官行径◆骗官者之行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