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改善民生与协商民主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二者联系紧密、相得益彰。改善民生是协商民主的价值诉求,协商民主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我们把改善民生与协商民主紧密地结合起来;既要通过改善民生促进协商民主发展,又要通过协商民主不断地改善民生,从而实现改善民生与协商民主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最终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2.
《江西政报》2007,(3):1-1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讲的一段话,也是温总理今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的主题。政府有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之义务,有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之责任。只有关注民生才能重视民生,只有真正重视民生才能保障民生,只有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地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3.
吴忠民 《群众》2013,(3):I0014-I0014
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职责。需要看到的是,在改善民生的实际过程中,人们对于民生内容的理解有时会出现过于泛化的情形,并基于这样一种过于泛化的理解去从事改善民生的事情。如是,不但没有使民生得到应有的改善,而且还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妨碍民生的改善,也得不到民众的认同。为了有效地推动民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严格界定民生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杜黎明 《思想战线》2012,38(5):110-114
发展民生经济,重在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互动耦合。将民生改善诉求融入投资和政府购买决策,民生改善的价值追求就会在社会消费中得以体现,民生经济也就得以持续发展。民生经济促进"中等收入陷阱"跨越,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是要在民生改善中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化解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是要以民生改善倒逼体制机制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构筑"中等收入陷阱"跨越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正>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是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新部署,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全省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各项民生事业有了新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是改善民生的基础和前提。2013年,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增  相似文献   

6.
改善民生: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根本立足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长白学刊》2009,(3):39-43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严重影响执政基础的一种新的社会矛盾。“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化解这一矛盾的根本立足点是改善民生。民生是事关社会发展、社会进步、和谐社会构建,甚至政权更替的关键。改善民生,化解“元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必须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执政政绩;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终目标;着力弘扬务实之风,夯实改善民生的根基;与时俱进地推进制度创新,不断建立改善民生的制度支撑;不断构建为公共服务的共享保障机制,为改善民生提供稳定的社会保证。  相似文献   

7.
改善民生: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充分认识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准确把握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点、难点与切入点,全面贯彻落实改善民生的目标和任务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以来,民生问题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法治是必然选择。从近年淮北市司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及成果来看,探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治实现路径选择,对丰富民生法治建设理论和推动司法保障民生的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美丽中国作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诗化目标。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关系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生态是民生的保障,而民生是生态的价值所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生态问题就是民生问题,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而改善生态民生的现实压力在于中国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改善生态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复杂矛盾。因此,要改善生态民生,实现美丽中国的新愿景,需要从理念、科技与制度等层面着力。  相似文献   

10.
刘超 《江西政报》2007,(12):48-48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是和谐之本。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相似文献   

11.
致力于改善民生,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追求。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民生"一词写进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战略举措,把执政目标、工作重点指向民生,标志着我们党和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  相似文献   

12.
杨亚非 《前沿》2011,(1):162-165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民生建设目标是和谐型民生。和谐型民生突破了温饱型民生、小康型民生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实现与物质生活丰富的局限,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谐型民生的建设应当是以民生的改善、国民福祉的实现作为最高标准,以加强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领域建设为着力点的综合性实践工程。  相似文献   

13.
王亮 《湖湘论坛》2011,(6):116-121
从自由哲学的角度分析民生,可以为民生法理学的进步获得更深刻的理论基础。民生体现了法律上意志的自由,意志自由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主体思想基础,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主体行为基础,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法律理念基础;民生体现了法律上行为的自由,民生包含了主体为创造条件满足自我需要而积极为合法民事行为的自由,包含了主体为满足自我需要消极不为民事行为的自由;民生也体现了法律上制度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关注民生、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近年来,新沂市政协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主线,以促进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推进和谐为第一责任,努力在推动发展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促进和谐,在促进和谐中  相似文献   

15.
青岛市李沧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人大工作新目标与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工作结合起来,坚持把贯彻实施监督法与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工作结合起来,建立民生热点问题评价机制,促进了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撑起了又一道"保护伞"。  相似文献   

16.
游新华  杭邦华  李克海 《群众》2008,(10):26-31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工作,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促进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理念之核心,坚持多元投入民生实事,创新思路化解民生难题,加强改善民生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公交优先、公园免费开放、菜市场改造、老小区整治、住房保障全覆盖等,件件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改善民生工作亮点纷呈,创造了许多鲜活的经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我们提供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解决民生问题的“生动样本”。  相似文献   

17.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既是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责,也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实际行动。为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  相似文献   

18.
民生连着民心,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宗旨的要求。党的  相似文献   

19.
民生改善问题及规制路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改善是民生系统发展和更新的动力机制。当前我国民生改善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改善的创新性与改善效果难题、改善依据的政策属性与改善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难题、监督和救济途径的非法治化与改善行为矫正难题等。针对上述问题,只有对民生改善涉及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利益衡量,才能客观评价改善效果;只有综合运用政治和法律途径,才能保障改善行为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只有拓展监督和救济方式,才能有效矫正改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工程和必然要求。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着力改善民生更具有重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近年来,陕西省镇坪县立足贫困山区实际,以改善发展条件为基础,以优化政策扶持为保障,不断创新思路,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