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蓬 《台声》2003,(10):4-6
国台办副主任王在希长期担任《台声》杂志的编辑顾问,十余年来,曾在《台声》杂志上发表过大量的重要文章。此前,在桂林召开的第12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上,王副主任就两岸关系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2.
孙宇 《两岸关系》2002,(11):62-63
我是《两岸关系》杂志的忠实读者。每当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吃不准或记不清的问题时,我便从《两岸关系》杂志中寻找答案,多年来受益匪浅,她已成为我和同事们工作上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3.
刘建国 《两岸关系》2002,(11):62-62
我是《两岸关系》杂志的忠实读者。每当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吃不准或记不清的问题时,我便从《两岸关系》杂志中寻找答案,多年来受益匪浅,她已成为我和同事们工作上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4.
第一条为方便台湾记者进行新闻采访,加强海峡两岸新闻交流,以加深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申请到大陆采访的台湾记者,是指正常出版和发布新闻的台湾地区报社、杂志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的记者、编辑(包括摄影、录像人员等)。第三条台湾记者的采访工作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台办)主管。  相似文献   

5.
栗史 《政协天地》2011,(7):11-12
粉碎“四人帮”不久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北京西颐宾馆参加新闻采访活动。忽然,《人民日报》一位编辑来找我说:“我们副总编要找你。”那时,我既是新华社记者,也是《人民日报》记者。于是,我马上答应说:“好,我明天一早就去。”  相似文献   

6.
夏莉娜 《中国人大》2014,(16):51-53
张虎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第一任局长,后调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对记者来讲,他是新闻界的前辈,采访中他的谦和与严谨都让我印象深刻。见面后没有多少寒暄,他先把几页用铅笔书写、字迹清秀的接受采访提纲递到记者手中,请我过目。看得出来,他要讲的故事年代已久,所以具体时间和一些原话都已经过认真查证。  相似文献   

7.
经过十年的潜心研究与探索,《国共关系与两岸关系丛书》最近已由武汉出版社全部出齐,沉甸甸的20部书,多角度展示了国共两党关系与海峡两岸关系研究的新成果。记者最近采访了这部丛书的主编王功安先生与毛磊先生。 记者(以下简称"问"):首先,  相似文献   

8.
记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25年来,两岸关系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刘红:在《告台湾同胞书》的推动下,25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可以说,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以前的两岸军事对峙,开始进入了两岸对峙下的交流、交往阶段。两岸关系的整体性质发生了改变,带来了巨大的现状改变。  相似文献   

9.
王亮  吴师 《两岸关系》2013,(3):16-18
文化部部长蔡武:一个巴掌拍不响,两岸文化交流需大力推动在回答《两岸关系》杂志记者提问时,蔡武表示,两岸文化交流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本人于2010年以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的身份赴台参访,推动了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期待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有更多的两岸文化方面的交流。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有两个目标,  相似文献   

10.
魏秀堂 《台声》2003,(1):23-23
我搞了一辈子的新闻,而且绝大多数时间是参与办刊物,其中有4年是在《台声》杂志度过的。这4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我与《台声》的缘分,应当说,最早始于1982年。那年的夏天我去北戴河采访台湾同学会的活动,正好后来当选为全国台联副会长并长时间领导《台声》的郑坚同志也在,我们很快就熟悉了。从他口中得知,计划中全国台联将办一本刊物。不久,全国台联成立了,《台声》杂志问世了,从此我开始经常采访台联的重大活动,自然也有机会经常与《台声》的记者编辑接触,彼此建立了友谊。而且,我当时所在的中国建设(即现在的《今…  相似文献   

11.
9月1日下午,由《两岸关系》杂志社、潍坊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农业融合升级合作恳谈会在山东潍坊大酒店召开。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张铭清莅临大会并讲话,潍坊市委副书记刘鸿炜致辞,《两岸关系》杂志社副总编辑汪舟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2.
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先生在美逝世的消息,令人哀戚、惋惜.回忆一九三九年的秋天,我们——一群在昆明工作的青年记者,与马氏曾有过一次难忘的交往.现在说来,也算是一页珍贵的历史了.那是抗战爆发后的第三年,由于许多名牌大学内迁来昆,春城顿时成为大后方的文化中心,我亦由泸入滇,投入刚复刊的《朝报》工作,担任外勤采访兼编副刊.一天,云大教授兼任《云南日報》编辑刘惠之对我說:"马思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两岸关系》杂志的基层发行员,同时,又是《两岸关系》杂志的忠实读者。从《两岸关系》创刊至今已有5年多,出版65期。由于工作关系,我几乎每期必看,可以说《两岸关系》是我工作上的助手,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地方台办干部,我从事对台宣传工作才半年多,但却深切感受到《两岸关系》,对于全国对台工作的宣传和指导是非常成功的。地方台办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创办诸如《两岸关系》这样的刊物,更不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其他形式的专门媒体。因此,《两岸关系》就是我们地方各级台办宣传部门开展对台宣传工作的媒体平台,可以说,《两岸关系》与我们息息相关,是我们提高业务素质和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今年《两岸  相似文献   

15.
公示     
正2009年,《两岸关系》杂志社李颖莉、孙冬雪、吴师、李杨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记者证。2014年,本社4名记者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考试。自领取记者证以来,《两岸关系》杂志社严格按照《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规范本社记者使用记者证,不断提高本社记者的政治思想和业务工作素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5,(10)
<正>5月5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负责人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记者联合采访,就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讲话精神、国共两党互动成果回答了记者提问。问:如何认识习总书记讲话的重要意义?答:习总书记会见朱立伦的重要讲话,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和两岸关系发展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深刻总结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验和启示,指明了新形势下国共两党关系、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体现了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7.
大陆第一个由《中国少年报》小记者组成的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校记者代表团应邀于2001年9月对台北县的中正、北新、汐止3所学校进行了访问和采访。短短的10天里,小记者们和台北的同学们一起上课、一起用餐、一起进行才艺表演,而且一  相似文献   

18.
公示     
<正>2009年,《两岸关系》杂志社李颖莉、孙冬雪、吴师、李杨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记者证。2017年,本社4名记者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考试。自领取记者证以来,《两岸关系》杂志社严格按照《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规范本社记者使用记者证,不断提高本社记者的政治思想和业务工作素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6月28日,由《两岸关系》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两岸茶文化论坛在药都——樟树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茶文化与两岸一家亲",来自两岸的160多名嘉宾欢聚一堂,聚焦两岸茶文化,探讨茶文化两岸关系的启示。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助理龙明彪,江西省政府顾问、党组成员熊盛文,《两岸关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钟河林,国台办交流局副巡视员陈昕,《两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两岸关系》2006,(4):71-71
轻轻地,您走近我──写给《两岸关系》杂志轻轻地,您走近我/如一片温馨的花瓣/悄悄地靠近我的鼻端/散发出淡淡的知识芬芳/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从此,我的心境不再荒芜/那片土地上常有我躬耕的身影轻轻地,您走近我/带着一路的征尘/积蓄着编辑们的爱心/如雨如雾如露/滋润我渴望甘霖的土地/从此,曲折的人生旅程不再遥远/孤舟已找准了驶向彼岸的航线四川读者黄军良师益友——《两岸关系》《两岸关系》是我的良师益友,尤其是我准备“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与漳州经济发展”课程的良师益友。我自2004年4月中旬给漳州市“第十一期公务员任职培训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