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际贸易不断向区域化纵深方向发展,亚太地区各国之间在采取宽松贸易政策的同时,为了保护本国利益,不断采用关税、环保、反倾销等贸易政策。本文在详细剖析亚太地区贸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贸易实践运用进化博弈模型,对亚太地区各国在选择贸易策略时的博弈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聚焦中欧光伏争端,以衍生自双层博弈理论的三层博弈理论为分析框架,对此次贸易争端进行分析和梳理。本文主要尝试通过"赢集"这一核心概念,解释此次争端中德国和欧盟的立场及行动。本文认为,在此次光伏争端的案例中不仅存在着中国与欧盟在国际层面的谈判和互动,欧盟与其成员国和利益集团之间,以及成员国与利益集团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而争端最后的解决结果是这几个层面互动的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当前世纪疫情和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格局加速调整,影响国家间力量对比、竞争优势转化乃至国际秩序调整的因素更加复杂多元,历史性转型和变革性调整成为国际战略格局新态势。乌克兰危机和美国对华实行“竞争、冲突与合作”战略,使大国对抗重回世界政治。国际格局演变使亚太开始具有区域冲突的现实性,地区安全形势面临新一轮变局。这既对中国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带来重大挑战,也为中国引领世界繁荣稳定提供了机遇。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国际形势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向,积极促进区域合作和秩序构建,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给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宝贵的信心和力量。  相似文献   

4.
作为公共利益的具体表现,无论是马来西亚的法律制度,还是其经济社会发展政策,都是一种利益博弈的结果.博弈的规则、利益集团的力量大小、策略选择是否得当都对博弈的结果即公共利益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博弈规则的影响最为关键.在既定规则下,作为一个利益集团,要想在利益博弈中,尽可能取得较多的利益,必须尽可能加强自己的力量,在博弈过程中,采取理性的策略,否则可能会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自己集团的利益在制度或政策(公共利益的具体体现)中也难以得到照顾.  相似文献   

5.
陈冰 《新民周刊》2020,(2):F0003-F0003
转眼之间,我们就进入了20年代。为逝去的一年感怀,为新来的一年祈愿。对于编辑部而言,每年的盘点是个常规动作。如何让这盘年终大餐常做常新,却并不容易。想表达的太多,要割舍的太多——我太难了。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我们设计了四个板块来展现过去一年的波澜壮阔。有对新年的展望,有厚积薄发的荣耀,有猝不及防的失去,还有困难重重的博弈……  相似文献   

6.
顾强  何立强 《德国研究》2021,36(3):62-78
在特朗普政府出台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政策之后,中美关系已不可逆地走到了新的历史阶段,拜登政府的上台也不会改变此趋势.对于中国而言,在考虑拜登政府时期的中美博弈之时,不仅要深刻洞察美国的政策反应,也要注意第三方(特别是欧洲)所扮演的角色和政策选择.在拜登政府时期,在中美博弈的过程中欧洲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出来.从现有情况来看,拜登政府时期欧洲在中美博弈中的角色,既是博弈的"棋盘",也是拥有相当大主动权并尽可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棋手".欧洲面对中美博弈时的政策基轴中,维持战略自主是核心政策目标,维护欧洲团结是政策基础,"混合方式"是政策手段.拜登政府的上台使欧洲对中美博弈的政策产生一定影响,成为中短期变量,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欧洲对战略自主的维护和实施能力;拜登政府对美欧关系的协调能力;中国对外部环境的反向塑造能力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受到美国门罗主义的影响,独立后的印度将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地区视为势力范围,排斥任何外来力量,以确立印度的主导地位。印度实施门罗主义具有一定优势,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其进攻性、排他性和独占性决定了印度与其他域外力量之间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  相似文献   

8.
2009年2月17日,被称为"贷款换石油"的中俄大型输油项目终于敲定.这标志着两国间长达15年的石油博弈终于突破了重重困境,有了一个较为完满的结局.回首中俄两国15年间围绕远东石油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博弈,每一轮谈判都是一场事关国家利益的针锋相对,每一份协议的签订都体现了双方寻求双赢的妥协.本文将从博弈论的视角,以俄远东输油项目为例,从输油管线之争及石油定价机制谈判等几个方面,对中俄能源合作进行系统的梳理,提炼双方博弈策略的精髓,发掘竞争背后蕴藏的合作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今后中俄能源合作的走向依旧是"博弈-困境-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9.
站在以土佐派为中心的自由党的立场上来看,虽然其妥协姿态备受社会各界的指责,但由于采取务实主义,与山县内阁展开巧妙周旋,一方面采用强硬手段与其对抗,另一方面不失时机地与之进行妥协,从而充分展示了以自由党为代表的民党的巨大实力。站在山县内阁的角度,其最终无奈地接受占岁出预算政府原案的约7.5%的削减,也明显反映出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相似文献   

10.
博弈类型与国际机制--APEC方式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子昌 《东南亚研究》2002,(4):47-51,56
博弈论对具体的国际合作机制的形成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具体利益博弈的类型不同,它所要求的国际合作机制也不同.亚太经合组织内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利益博弈是一种特殊的非合作型博弈,这决定了A距C合作方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日本本土稀有金属资源极度匮乏,但却是世界稀有金属消费大国和应用强国。随着稀有金属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日益广泛,中日两个稀有金属资源和应用大国在该领域展开了数轮博弈。为应对中国收紧稀有金属出口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日本综合运用技术、经济、政治、外交手段,形成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市场化为基本导向、官产学联动的稀有金属保障战略体系,有效缓解了其国内稀有金属供给趋紧的压力,进一步巩固了日本在稀有金属全球价值链上的竞争优势。长期以来,中国稀有金属的资源优势未能上升为产业优势。借鉴日本稀有金属保障体系,应加快构建稀有矿产资源国家战略,推动稀有金属产业链向高端环节延展,切实维护国家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12.
韩莉  李忠宝 《俄罗斯学刊》2022,12(1):91-114
尼古拉·费奥多罗维奇·彼得罗夫斯基是俄国驻我国新疆喀什噶尔第一任领事,其任期正值近代英国与俄国的中亚大博弈时期.彼得罗夫斯基利用其在当地的影响力,精心编织情报网络,培训情报人员,收集新疆地区军事政治要情,为俄国推行对华侵略政策提供信息服务,并严密监视英国动向,协助俄国军队占领我国帕米尔地区.在经济方面,彼得罗夫斯基通过扩大俄国商圈、打压英国在新疆的贸易和扰乱金融体系等手段,帮助俄国扩大对新疆的贸易.此外,彼得罗夫斯基利用职务之便在我国新疆喀什噶尔及其周边地区大肆劫掠文物,并与俄国国内积极互动,为俄国考察者提供文物信息和物质支持,在此方面,也将英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在彼得罗夫斯基的苦心经营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在新疆地区的影响力得到极大的扩张,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物掠夺方面,相对于英国均占据了先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国际体系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入手,分析了印度的地缘战略形势和印度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地位;阐述了印度的外交战略、外交理念上的"不结盟"与外交实践上的务实性和全方位性;并分析了印度在美、俄、中等大国中的关系以及印度的外交战略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金姬 《新民周刊》2012,(6):50-51
去菜场买菜,用上海话说"便宜一点"和用普通话讨价还价,得到的效果还不一样。长野-东京-上海闸北区延长路一栋6层楼的老式公房里,每天清晨5点多,五楼的一处窗户就会  相似文献   

15.
张伟 《新民周刊》2012,(22):24-25
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似乎仍在眼前。如今,舞台已转到伦敦。那里将会演绎怎样的奥运激情?中美金牌大战将掀起多少风浪?刘翔、孙杨、李娜等"中国龙"、"中国凤"还将续写多少传奇?历史上,英国人曾两次在现代奥运面临危机时"挺身而出"。如今,欧债危机的背景下徘徊不前的英国经济则热切期待奥运"反哺"。7月27日,口号为"影响一代人"...  相似文献   

16.
陈冰 《新民周刊》2022,(26):32-33
作为解封为数不多的度假项目,公园露营稳坐露营风格的头把交椅。从初春宅到了立夏,魔都人民积攒了太多的出门心愿。骑行、露营、野餐……哪怕不能出沪,也要在各大公园草坪、滨江绿地找到“一亩三分地”,呼吸久违的自然气息,释放那颗渴望自由的心灵。在各式各样的“城市出逃计划”中,露营彻底征服了魔都人民。6月伊始,人人爱露营,家家皆露营的照片频频刷爆上海人的朋友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迅速崛起受到世界关注,但由于战略和认知差异、边界问题、巴基斯坦问题以及域外大国的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两国关系不断下滑。印度借助自身实力的增长和美国"印太战略"实施,不断挑起与邻国的矛盾,特别是加大力度与中国竞争,与其他国家一起制衡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印命运共同体建设将面临巨大的困境和挑战。同时,中印在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也存在认知偏差和"单向构建"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中印要构建命运共同体将十分困难。近期,边界问题仍然是双方误解和矛盾加深的"爆发点",也是中印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难点,这使得中印的博弈还会继续。但由于中印合作对双方、地区乃至世界影响巨大,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从博弈论中的"懦夫博弈"和"重复博弈"视角来看,博弈的策略会影响彼此的行为和偏好,而目前双方有避免热战的共同点,也有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空间,未来双方构建命运共同体仍然存在可能性。中印双方应把握机遇,相互调整行为与偏好,不断增加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正能量,以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伴随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在经济、政治和地区影响力等方面的群体性崛起,印太这一地缘概念被赋予更加贴合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现实的重要意义。以中、美、印三国为代表的区域大国更倾向于将印度洋和太平洋视作统一的地缘战略区域而纳入国家大战略进程,并作用于具体的外交政策实践,进而塑造出印太地区大国间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战略生态环境。而印太特有的地缘特征,使得单一国家难以依靠自身实力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并借助提供公共产品等方式确立自身在地区的支配性优势地位。因此,构建以地区大国协调和合作安全理念为核心的复合型地区海上安全架构,成为维护印太海上安全秩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20.
中英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国与西方大国建立的第一个全球性战略伙伴关系,对中国处理与大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具有开创性意义。本文梳理中英伙伴关系的曲折演进历程,对中英伙伴关系的双边、地区和全球合作现状进行评估,厘清中英在全球层面发展伙伴关系的主线方向与制约因素,展望中英全球伙伴关系发展的可行路径。本文认为,中英伙伴关系在波折中前行,双方在促进自身发展上相互需要,在全球议题上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面向未来,双方关系应提升战略性,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为原则;增强务实性,以合作共赢、互利互补、机制深化为目标;拓展全球性,以包容理念、责任意识为价值共识;促进包容性,以加深理解为导向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