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周边邻国众多,就关系而言,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是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关系.为此,中国一向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放在对外关系的首位.新中国成立后相继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睦邻友好""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和谐周边"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又提出"亲、诚、惠、容"和"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尽管这些理念和原则用词不同,但它们的含义基本一致,即处理好、发展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构建和平、合作、发展和共赢的周边秩序.世界上,再没有其他大国针对邻国提出这么多基于良好意愿、着眼于"和合共生"的理念和原则.  相似文献   

2.
中国周边邻国众多,基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周边关系复杂。中国与周邻国家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连接的共生区域,有着共享的利益。中国通过参与和共建周边区域合作机制,构建了以合作为导向的区域共处、共生与共享空间。对于中国来说,周边具有整体性特征,营造好整体的周边环境至关重要。百年变局下中国周边环境面临新的挑战,周边矛盾、冲突、热点相互交织且呈现突变性特点。中国需要与相关周邻国家加强协调与合作,有效管控矛盾,防止冲突升级,维护周边和平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3.
张建 《当代世界》2013,(6):41-43
中国向来重视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将其视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石。十多年来,中国先是将"周边是首要"确定为中国周边外交的指导政策,随后又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富邻、安邻"的政策,积极深化与周边国家  相似文献   

4.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突出周边在国家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扎实推进周边外交,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努力实现共同发展. 亲诚惠容,和合共生.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外交理念.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同周边国家交往中逐步形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睦邻友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和谐周边"等一系列外交原则和方针,指导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特别是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秉持"亲诚惠容"理念,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以增进战略互信为首要,倡导联动发展、共同繁荣和对话协商,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担当.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在合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坚持命运与共、和衷共济,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越走越深、越走越实.  相似文献   

5.
李成仁 《当代世界》2010,(10):25-2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对外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时期党的对外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始终把促进与周边国家关系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推动与邻国关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中国参与最早、最有成效、障碍最小的区域合作机制,但当前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如何务实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建设,进一步夯实中国的周边战略依托,实现"一带一路"在东南亚方向的重要突破,是一个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问题,对当前及未来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推进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以高阶的一体化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建设次区域合作升级版的理论依据和相关实践,厘清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关联,剖析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探讨在当前环境下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主要由东盟与中日韩(即"10+3")构成的东亚经济圈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改革开放以来,包括"10+3"在内的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布局中一直处于首要位置。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增加了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在抗击疫情过程中,"10+3"国家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在实践层面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亲、诚、惠、容"为核心内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的正确性与前瞻性。以抗击疫情为契机加强主要由"10+3"构成的东亚区域合作力度,筑牢周边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中国在严峻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下拓展化危为机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左中甫 《南风窗》2010,(21):23-25
单纯从军事角度来说,中国现在还有明显"软肋",但今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不会越来越恶化,相反还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因为国家的安全环境是靠综合国力作支撑的。未来在同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有关国家基于力量对比在某些争端上做出一定让步也是可以期待的。  相似文献   

9.
翟崑 《国际展望》2014,(2):1-16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日益引人注目。中央周边工作座谈会确立了通过周边外交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实现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实现上述目标,中国需要在自身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平衡好自身影响力与外部制约力这对矛盾,着力突破三个层次的制约:在全球层次,中国应加强自身的改革开放,发挥主力作用,引导周边国家实施"综合治理",以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周边难题";在周边层次,中国应实现对睦邻方针的继承和创新,通过整体优化、变通适应和合作共赢的"适应性共赢",化解"中国与周边的塑造与反塑造难题";在行为体层次,中国应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着力推进区域安全合作、着力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宣传工作,强调自我约束、矛盾管理和共同责任,以"修己安人"构建"中美邻"良性互动框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周边政策是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周边地区则构成了中国关键的国际环境。在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中国的周边政策均服务于中国的战略目标: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创造稳定的周边环境,构筑"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友好关系,并在国际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坚持中国的相关原则,实现因应形势的战略变化。在新时期,中国周边政策成功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为国家外交总体目标的推进,为经济建设服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新中国外交实践的一个突出方面。  相似文献   

11.
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步入具有"两升一拓"时代特征的合作共赢新时代,即所维护的核心利益从捍卫主权、推动发展升级为促进合作共赢,所追求和倡导的核心理念从伸张正义、搁置争议升级为主张正确义利观;所惠及的范围从第三世界国家、周边地区拓展到全球共同发展。由此而来的,中国周边外交通过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其"亲、诚、惠、容"的理念、"树典范"的定位、"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野和"点面线片相结合"的实践内涵,优先推动周边共建睦邻友好、互利共赢典范。但是,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着大国零和博弈、恶邻以小恶缠、周边存疑平衡的综合困境以及"繁荣稳定中断"、"恶邻挟强自重"、"大国意外对决"的灾难性风险。而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有护霸之心、无超越之备,有激化矛盾之策、无管控风险之力,有肇事逞威之能、无正视事实之心,其后果正在逐步加大三大灾难性风险。中国要与周边走通、走宽共建睦邻友好、互利共赢典范新路,必须促进各方实现"管控超越"、"制度超越"两大共同超越。  相似文献   

12.
正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五年来,我国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了"三+四"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为引领,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四大板块联动发展,不断创新区域发展政策,深化各类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活跃。对于有14个陆上邻国的中国来说,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的政治关系是中国重要的安全利益。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八字方针,并提出推进周边外交的两种方式,一是加强睦邻友好,二是加强地区合作。地区合作首次成为中国推行周边外交的主要政策手段。在亚洲的地区安全合作制度方面,1994年中国加入了东盟地区论坛(ASEAN Regional Fo-  相似文献   

14.
周边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分别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周边外交思想是我国制定实施周边外交政策、开展周边外交工作的指导原则.从总体上看,三代领导集体的周边外交思想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是周边外交领域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但三代领导集体的周边外交思想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方式方法、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准则、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侧重点以及解决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边界纠纷的方法等方面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周边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在中国周边外交思想继承性发展、中国实力增长迅速、周边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需求强劲和域外大国战略重心转移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发展迅速,并呈现出伙伴关系网络快速发展、中国国际责任意识增强、以经济合作为主和注重项目优先的特点。然而,中国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也面临中国海外利益扩大与保护能力不足、不对称结构下的认知差异扩大、领海主权争端激化、域外大国干预和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和挑战。中国需要把握形势,主动应对,强化合作共赢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推进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6.
许利平 《当代世界》2013,(10):36-39
201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成为"10+1"合作的典范,引领着东亚合作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日益紧密的时代,中国—东盟合作不仅具有地区意义,而且具有全球示范效应。10年的中国—东盟合作,是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工作的亮点,值得好好总结,同时更应务实谋划未来发展的方向,使中国的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为中华民族的两个百年梦想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作为中国战略依托的周边环境复杂性日增,一方面,不断强大的中国客观上增强了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中国也在周边地区不断采取多予少取、以善意换取善意的"睦邻、安邻、富邻"外交政策。但是,不论是经济上的让利还是政治上的亲善,都无法消除冷战后一直萦绕在周边地区的"中国威胁论"阴影。近来美、日等大国在中国周边的积极  相似文献   

18.
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领域与核心内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助于海洋能源区域合作和共同开发、维护海上能源通道稳定与安全,也有助于推进国际能源合作。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最大经济体,中国必须回应大周边地区对能源合作和能源安全的期待,拓展中国特色的能源外交,实施大周边能源外交战略,为区域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与沿线国家共同分享、合作开发海洋油气和海洋新能源,推动区域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能源投资贸易便利化,在实现自身能源安全的同时,构建基于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的区域和国际能源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储昭根 《南风窗》2011,(25):29-30
中国是美国唯一有实力且有能力的潜在全球伙伴,中国手中有的是筹码,这是其它国家无法奢望的。中美可以通过谈判、妥协与合作来解决问题。1月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东亚峰会上就南海问题阐明中方明确的、一贯的基本立场和主张:中国永远不谋求霸权,反对任何霸权行为,将始终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恪守《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本地区有关国家在南海存在的争议,是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应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予以解决;外部势力不应以任何借口介入南海问题。中方希望各方都能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相似文献   

20.
2018年,在各种因素联动作用下,国际安全形势反复震荡。"贸易战"愈演愈烈,大国竞争、对抗加剧,传统安全加速回归,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国际安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全球安全治理面临机制受冲击、理念被动摇、目标难达成等严重挑战。国际社会中改革现有安全秩序的呼声愈加强烈,为新安全秩序的建立提供了机遇。2018年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趋稳向好,多个热点降温。国际安全呈现出的新特点、新挑战、新机遇是近年来世界形势量变不断加速发展的最新结果,也是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内涵外延发生变化的反映,是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应有之义。在全球安全治理上不断凝聚共识、锐意改革,是重塑国际安全秩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