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的批评     
春秋时代,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凡是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旅行,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自己垫钱把他先赎回来,带回鲁国后到官府去报销。  相似文献   

2.
周礼 《人事天地》2011,(12):57-57
战国时期,有一个鲁国人很擅长编草鞋,而他的妻子则十分擅长织白绢。可是,由于鲁国是一个小国,且做这一行当的人比较多,他们的生意并不怎么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相似文献   

3.
《战国策》和《说苑》等古籍都有曾子处费的记载。时以“费”为名之地有三 :一为夏禹之后所建姒姓古国 ,位于鲁国的西南部 ;一滑国都城 ;一为鲁季孙氏食邑 ,位于鲁国的东南部。曾子所处之费是哪个 ?滑国都城之费离鲁国太远 ,肯定不是曾子所处之费。有人说是季孙氏之费 ,从而得出曾子故里为费之武城的结论。这一结论漏洞很多 ,曾子所处之费实为姒姓费国 ,曾子故里在姒姓费国附近的南武城。一、关于古费国古费国 ,起初为赢姓 ,虞舜所封。《史记·秦本纪》 :(周 )孝王曰 :“昔伯翳为舜主畜 ,畜多息 ,故有土 ,赐姓赢。”“有土”就是被封于方国…  相似文献   

4.
宓子贱为官     
宓子贱在鲁国一个叫单父的地方为官。他最著名的典故是“鸣琴而治”。他的前任异常勤奋,昼夜不闲,亲理各种政务,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宓子贱上任后,经常弹琴唱歌,但同样也把单父治理得很好。  相似文献   

5.
文化与经济紧密相关,文化对于经济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山东地域齐文化与鲁文化风格迥异,古代齐国、鲁国之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状况,亦因文化风格差异而不同。通过西周齐、鲁两国都城所在地淄博与济宁两市当代经济数据的对比分析,包括文化产业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把握齐文化与鲁文化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为今后山东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鲁国时"奉粟六万"。文中缺少了容量单位,导致我们不知道孔子的俸禄是多少。司马贞在六万石与六万斗之间斟酌,这种做法存在原则性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度量衡并不统一,石、斗为秦国的容量单位,鲁国的容量单位则和齐国相近,为釜、钟等,与秦制明显有别。司马贞没有注意到这种差别,以秦汉度量衡上推孔子时鲁国的情况,其推论不足为据。通过分析《论语》《孔子家语》《韩诗外传》《孟子》等书中记载的孔子及其弟子接触到的容量单位、俸禄单位,结合学者对春秋战国度量衡制度的研究,断定孔子"奉粟六万"应为六万钟。  相似文献   

7.
春秋末年,鲁国大夫公父文伯之母以谙习礼法、善于教子饮誉海内,见载于先秦典籍,入列《列女传·母仪传》,得到了儒家、史家的普遍推重,堪称春秋时代“知礼”的典范。公父文伯之母谙于礼法、严于教子、慎于处世、长于变通、见微知著,她既是春秋时代女性的典范,又是后世女性效法的楷模。尤其是在处理情与礼、爱与教、守与变等问题的关系方面体现出高超的技艺和非凡的智慧,超越了时代与性别的局限,对当今人们自我提升、为人处世、教育子女等都有着深刻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立 《外交评论》2002,(2):72-75
《展喜犒师》一文中 ,展喜在其兄展禽 (柳下惠 )的授意下 ,通过“犒师”的形式 ,凭借其出色的运用婉转其辞、正话反说、曲折达意等“外交辞令” ,不辱使命 ,终于劝退了来势汹汹的齐国军队 ,从而保全了鲁国国土完整。  相似文献   

9.
春秋时期霸权迭兴,周王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通过对春秋时期的周主动联鲁、周与鲁互动、鲁不供王职等现象分析,发现周王权力虽呈现下降趋势,但周、鲁间并未出现大的摩擦,终春秋之世周始终以"宗主国"之身份与鲁国交往,"宗主地位"没有被任何诸侯国所取代,"共主之地位"犹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依法治国是富国强兵之道的观点出发,率先从法律的角度对《曹刿论战》作了分析。认为弱鲁打败强齐的根本原因是鲁国推行了依法治国的方略,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鲁军是依法治国方略取得的效果和表现。本文用《曹刿论战》为例,论证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凤凰洞发现的古文字是商代早期文字.通过对洞内第一组书写文字的初步释读,确认凤凰洞为商族原始宗庙遗址,后世的郊宗石室之制即其流风余俗.《左传·昭公八年》所记根牟一地在鲁国东部边境,商地在凤凰山周围.这再次为商族起源于山东省新泰市南部、蒙山北侧、凤凰山周围的结论,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文字依据、翔实的文献依据和确凿的实体依据  相似文献   

12.
齐鲁文化,确切地说,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而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而东临滨海的齐国却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齐文化尚功利,讲求革新;鲁文化重伦理,尊重传统。齐文化、鲁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  相似文献   

13.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代表齐国的东夷文化也在迅速发展.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尊传统,齐文化求革新.齐文化与鲁文化发展中的相互融合,产生了具有丰富价值的齐鲁文化.当代青年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走向成熟的阶段,齐鲁文化包涵丰富的优秀教育思想的精华,充分挖掘齐鲁文化的时代价值,对当代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墨翟(约公元前480—公元前420年),世人尊称墨子,战国初期鲁国人,曾为宋大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论衡·案书》中说:“儒家之宗孔子也,墨家之祖墨翟也。”墨子所创建的墨家学派形成于战国初期,其活动贯穿于整个战国时代,成为当时与儒家并立、在社会上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韩非子·显学》篇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所谓“显学”,就是指在社会上最有影响、最有权威的学派。墨家和儒家一样,都有极为丰富的治国安民的管理思想,但两家各有千秋。尤其是墨家所提倡的“兼相爱,交相利”的管理思想,不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  相似文献   

15.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过了,又按时地实习,不是很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对我不理解,我不生气,不也是君子风度吗?”《论语》开篇第一章,就是孔子谈学习,把学习摆在首位,足见学习之重要。读这一章,有几个问题需要弄清楚:一、学什么,怎样学孔子在鲁国办学,教学内容很丰富,有礼、乐、射、御、书、数,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各种技能。那么,怎样学呢?第一,要按时实习(注意,不是温习)。学习礼仪、乐曲、射箭、驾车这些技艺,当然要按时演习、实习,否则,纸上谈…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孔子诞辰2556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今年9月28日隆重推出全球首次联合祭孔活动,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孔子、孔学及儒家学说核心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世界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人之一,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春秋时期鲁国人。三岁丧父后随母颜征在回曲阜,在母亲的严格教育下,虽身“贫且贱”,却“十有五而志于学”,终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相似文献   

17.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早在两千多年前,他就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思想,并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一、孔子的和谐社会思想理论孔子的和谐思想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孔子在《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这里的“礼”指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大政方针,指的是周礼“;和”,不单纯是和气的和,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和谐之意,而是特指国家政权的和谐和社会形态的和谐。“贵”,为最好、最高之意。这一句话的意思通俗的讲,就是说国家的大政方针,贯彻落实周礼(…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其中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有硬件的原因,也有软件的原因,要面对现实,理性思索,系统解决。提出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教学方式要改革创新,教学条件的改善要因地制宜,以提高口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党建工作贵在创新,重在开放,要出特色。有创新,党建才有动力;有开放,党建才有活力;有特色,党建才有张力。在加强党建的过程中,云南省宜良县始终坚持创新党建、开放党建、特色党建,把党建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抓,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力求突破,实施党建“七彩工程”,党建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经济社会取得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苏东坡赞美西湖,曾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在他看来,西湖美就美在既有大红大绿的柳浪闻莺,又有古朴质素的断桥残雪;既有风情万种的三潭印月,又有情趣盎然的雷峰塔夕照。这与女性化妆是一个道理,黑以描眉,红以点唇,白以敷面,有浓有淡,有密有疏,效果方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