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引领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新型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文件,标志着我国十分重视以生态文明的思想、理论为指导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本文着重以辽西生态治理保护为例,阐述生态治理、保护的创新理念、实践发展和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2.
大力弘扬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时代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辩证自然观、合理消费观和正确生态文明观,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路径,解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思想认识问题、公众基础问题和根本思想要求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出,源于人们切身感受到的生态危机。在破解生态文明的难题中,由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所处生态环境体系的差异,在相同的“生态文明”语词下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生态文明”构想,反映出对“生态文明”的不同认识和理念。要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就要认清同一“生态文明”语词所掩盖的不同认识和理念,确立正确的关于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理念。其中,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和理念的确立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美丽中国、民生幸福”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不懈追求,内涵着实现生态价值导向的人与社会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的愿景目标。要实现美好愿景,最根本的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我国的生态保护规制体系已经形成,人民大众的生态意识日益觉醒,已经汇成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社会力量。进一步的制度建设,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抓好顶层设计,注重系统集成,实行分类指导,填补制度空白,优化制度衔接与匹配,完善、细化、系统化制度体系,增强执行力,从根本上解决守法成本高、违犯成本低的问题。同时着力提升全民生态意识,培育全民生态责任,构筑政府、企业、社区、家庭、个人齐心协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云南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藏传佛教在云南藏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充分挖掘藏传佛教中的生态伦理观念,并给予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阐释对藏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香格里拉承恩寺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是对藏传佛教生态观现代化转换的有益尝试,对藏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理念是因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时代所呈现的生态危机应运而生,是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新思考。这一理念对人类实践活动具有重要引导作用,要求人类实现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方式、社会政治实践活动方式和科学文化实践活动方式的转向,将主体内在尺度与客体外在尺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生态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共赢,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循环经济法》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一种高级的文明形式,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四位一体,相辅相成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要有法制作为保障。正在制定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作为发展之法要高举生态文明的伟大旗帜,以生态文明为其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8.
9.
当前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理念陈旧,习惯于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生产要素的外延性发展思路,在农业生产中具体表现为大量增施化肥、农药,大量的推广使用地膜和大水漫灌,对农作物秸杆的简单处理方法是露天焚烧等做法,陈旧的农业生产理念和科学发展理念有根本性的区别,造成农产品化肥、农药含量严重超标,也造成水、化肥、农药等大量资源的浪费,使农村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建议加快农业生产发展理念更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绿色生产,多措并举治理“白色污染”,以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为突破口,解决农村“秸杆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报告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的一大贡献,极大地推进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要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理解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在战略上自觉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理论昭示了社会主义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制度优势,且这种制度优势是系统而全面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制度优势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目标的全新诠释和科学定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表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基本特征下的新型人类文明形态。由于生态经济系统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因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不同的区域其表现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选择,是贵州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结论。因此,应该树立生态价值教育观,转变贵州经济发展方式,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建立完善的政策和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反诉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一项极佳的实现公正与效益双赢的平衡性机制.但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反诉制度却非常简陋、粗疏,致使司法实践中适用这项制度出现混乱不一、无所适从的局面,立法与司法的恶性循环,使反诉制度的平衡性机制缺失在所难免,本文通过对我国反诉制度适用受阻现状的反思,从立法理念角度对我国反诉制度中的平衡性机制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5.
发展生态文明是改善经济发展结构、更新经济发展模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科学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改善民生、提高公众幸福指数的必要条件,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美丽中国建设的要义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核心任务来抓。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从“两个文明”到“四个文明”,从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到“建设生态文明”提出的历史过程,实践上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序幕渐渐拉开的历史过程,理论上是马克思主义文明形态理论体系创新并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内容的历史过程,政治上是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机结合的历史过程。在国家建设高度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面对21世纪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质变升华关键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新起点上做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7.
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的兴起与世界范围内日益凸显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以及政府和市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失灵现象紧密相连。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具有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增强社会自治的功能。环境运动和环境组织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要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以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党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生态文明也成为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理论焦点。国内的专家学者根据自身的学科背景,从不同视角对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思想展开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然而,当前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研究视角相对狭窄,研究方法较单一,比较研究、实证研究较少,深层次的系统性研究还比较欠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以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以实践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逻辑起点,揭示了自然与人、人与人、自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内在逻辑联系,其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理论和现实层面均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