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政治斗争引发的一场哲学大讨论 今年是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全国学术界和其他部门都在举行纪念活动。10年前也曾纪念过真理标准讨论10周年。一场政治和哲学问题讨论能值得国人10年、20年地纪念研究,在建国以来,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也是罕见的。 1976年中国历史上出了一件大事,横行10年的“四人帮”突然被一网打尽。人  相似文献   

2.
就像产业部门有朝阳、夕阳之分一样,人文社会科学各门学科有显学与冷学之别。只是没有永远的显学,也没有永远的冷门。哪门学科也只是某一段时期人文社会学科的带头羊,各领风骚若干年而已。 哲学:热点消逝 “文革”时期,曾有过一段大众学哲学的热潮。工农商学兵都读诸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等深奥的哲学经典著作。这种强力灌输并没有催生出多少哲学爱好者。哲学独领风骚是在70年代末的真理标准讨论时期。不仅党政干部、理论工作者,连企业工人、下乡知青都密切关注着那场事关中国历史进程的大讨论,正是这场讨论导致了中国共产党内的“实践派”战胜了“凡是派”,不再搞阶级斗争为纲,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路线。现在哲学简直变成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灰姑娘。  相似文献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的真理标准思想的系统分析,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上,正确地解决了真理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4.
真理标准包含"真理的"标准与"检验真理的"标准两个方面,无论是"真理的"标准,还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逐渐由元哲学问题发展为公共性哲学的根本性问题,因为"真理的标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都根源于它所处的那个时代.具体说.现代公共性哲学的视域里,真理的标准根源于公共性生活,是选择性的合法化问题.当代社会,由于这种选择性的前提是"公共性"原则,作为公共生活主体的人民的利益,就理应是最为合法的真理标准.当代中国,作为公共生活根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人民至上思想主导下建立起来的,与公共性哲学视野里的真理的标准相一致,弘扬真理的标准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5.
周凯 《探索》2002,22(2):77-78
一、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以什么标准来检验和判定认识的真理性,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引人实践概念,科学地解决了真理标准问题。我国”文化大革命“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6.
二十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展开了一场由“真理标准讨论”所开启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促进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探索,北京市委研究室、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与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共同发起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理论研讨会于1998年4月21日至24  相似文献   

7.
20年前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我们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作了思想准备。 一、真理标准讨论邓小平的起点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逻辑起点,从此出发来建构自已的逻辑体系。如《资本论》的起点是“商品”,细胞学的起点是“细胞”,政治经济学的起点是“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点是“物质”,等等。找不到这个起点,既  相似文献   

8.
刘鑫凤 《世纪桥》2009,(1):43-44
2008年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30周年,也是我们党新时期解放思想的重要契机,30年来我们党历经艰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都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解放思想与真理标准讨论问题关系的视角出发,阐述了真理标准讨论是解放思想的开端,30年来解放思想的成果对真理标准讨论的验证以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真理标准不断地继续解放思想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确定中国发展道路的现实根据,只能是中国自身发展的实践。我们关于中国道路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中国发展的实践来检验。中国革命道路就是这样走过来,中国建设道路也应这样走下去。贯穿在这种实践和历史之中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的理论或逻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给当时的中国带来的影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对真理客观性的运用与发展,坚持了真与善的统一;对真理标准的运用与发展,坚持了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对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运用与发展,坚持了继承与发展的统一。一、对真理客观性的运用与发展坚持了真与善的统一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真理问题是认识论的…  相似文献   

11.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实践──认识活动的发展史所包含的两个重要的带根本性的原则、准则。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一脉相承”的表现之一,就是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两个出发点”的思想,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合于规律性”和“合于目的性”的特点,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原则和价值原…  相似文献   

12.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非通过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人们才认识到,在此之前,它作为一般常识,早已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以及所有的哲学教科书之中了,但它却没有或没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这就说明理论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效用。所以,从根本上说,20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实际上解决的不是对这一标准本身的认识问题,而是它存在与发挥效用的社会条件问题;不是重新树立它的“理论权威”,而是恢复它的“政治地位”。真理标准的重新确立,并不是哲学上的胜利,而是政治上的胜利。在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二十年的今天,我们重新探讨一下真理标准的特点及其充分发挥效用的社会条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真理的相对性与真理标准的绝对性 在认识和检验真理的过程中,被认识和被改造的客体是无限复杂的,一个小小的原子尚且不可穷尽,更何况处于永恒运动、变化与发展之中的物质世  相似文献   

13.
<正>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师。李达一生留下了上千万字的译著,深刻影响了中国几代人。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是李达晚年为马克思主义真理继续奋斗的时期。他一如既往地将理论工作和教育工作视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老兵”的身份战斗到生命的终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时期,即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理论准备时期、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初步建立时期以及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与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仅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阶级基础,而且思想内涵丰富,其明确了实践的科学内涵,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确立了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世纪之交中国哲学理性的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衣俊卿 《求实》2001,1(1):10-14
20世纪末的 2 0年是中国哲学理性异常活跃的时期。 80年代中国哲学理性关于真理标准、人的主体性、传统文化的命运、传统哲学体系改革、哲学观念更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讨论 ,以及 90年代中国哲学理性在发展哲学、交往理论、新儒学、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人学、经济哲学、公共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等方面开辟的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生长点 ,为中国的思想解放和哲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这些研究中 ,中国哲学理性的主要发展趋向和走向 ,即它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四个基本方面 :实践理性的复兴、主体意识的成熟、发展观念的更新、文化精神的重建。这些发展表明 ,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理性正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研究范式 ,正在重新为自己定位 ,其共同特征是哲学理性定位的下移 :向生活世界回归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甲:我们最近开了几次会,讨论“生产力标准”,但大家对“生产力标准”的理解不太一样。请谈谈你的看法。乙:首先,让我们从最基本的哲学理论上弄清楚什么叫“生产力标准”。简单地说,它是指生产力作为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甲:这好懂。但是,为什么对它使用“标准”这个词呢?乙:在二十多年前开展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中,人们把实践称为认识的真理性的惟一“标准”;本来,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和当时所讲“实践标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一个意思的不…  相似文献   

17.
倡导党员干部学哲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延安整风时期,就兴起过学哲学的热潮。真理标准大讨论时,又在全党兴起学哲学的新高潮。老一辈革命家当中, 毛泽东同志是学哲学、用哲学的典范。陈云同志、李瑞环同志长期坚持学哲学、用哲学,在党内也是很有名的。最近贺国强同志倡导组工  相似文献   

18.
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根基,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到毛泽东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讲话》),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由逻辑起点到历史展开,由哲学的抽象概括到文艺的具体指南,由普遍的科学真理到中国革命的具体运用的光辉的发展历程。总结和回顾这一历程,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可以促进我们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去从事新的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9.
自1975至1978短短三年中,中国共产党内发生了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还是“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搞“两个凡是”还是遵循实事求是、检验真理是以“凡是”为标准还是以实践为标准的决定中国前途命运,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三次原则论争。回顾这段历史,展现这三次原则论争的艰难历程,总结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对加深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和邓小平理论的深刻理解,进一步认识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对世纪,无疑…  相似文献   

20.
杜斗恒 《探索》2000,(1):28-30
邓小平同志既是真理标准在中国科学确立的策动者,又是真理标准具体化的原创者。他在真理标准方面的贡献在于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具体化。它们分属三个不同的层面。实践标准居于一般层次,生产力标准居于具体层面”,“三个有利于”标准则是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