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义利之辨”的实质和现实意义张奇伟“义利之辨”是中国儒学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宋儒朱熹曾说:“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朱子大全集·与延平李先生书》)凡为儒者没有不谈“义利之辨”的。义利之说成为中国哲学突出和富有特色的理论领域。本文拟对儒家义利观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选择原儒“义利”观这一平安文化原型理念作为公安队伍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维度。在阐述“义”“利”之所指、原儒的“义利”观之后,论证原儒“义利”观对公安队伍队伍反腐倡廉建设价值在于:一、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和平安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二、促进公安干警严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十六字”总要求;三、提高公安干警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自觉;四、强化公安干警职业道德建设;五、增进公安民警法治精神,强化“从严治警”。作为平安文化的原型理念之一的原儒“义利”观,能够在当今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其现实功用。  相似文献   

3.
陈德金 《青年论坛》2002,2(4):13-14
义利观念即人们对义利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传统义利观念多重义轻利。现行的义利观念则多侧重义利“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该构建、倡导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念。  相似文献   

4.
管理哲学与管理道德:基于东西方文明哲学基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源于哲学上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差异。两种文明各有其优劣 ,所谓的西方文明优势论是没有哲学基础的。现代管理哲学应该结合两种文明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优势 ,提倡义利合一 ,得德相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智慧  相似文献   

5.
从古至今,公平正义与功利二者关系的问题一直是学界的争论焦点,到了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合理处理二者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公平正义与功利的关系在儒家理论视域中即义利关系,南宋时期儒家义利思想趋于成熟,出现了以朱熹为代表的“融利于义”义务论义利思想与以叶适为代表的“成利致义”功利主义义利思想两大思潮,二者围绕着义与利何者更具优先性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论辩。以此义利之辩为思想进路,可为公平正义与功利二者关系的现代诠释提供来自中国智慧的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义利关系问题上,是“重义轻利”,还是“重利轻义”,或是“义利并重”,历来为诸多思想家所探索,争论不休。历史发展到今天,正确认识和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义利观,是当今中国人民要逐步解决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之一。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提出,要“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这种义利辩证统一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义利观的科学概括,又是对历史上义利观中合理因素的批判继承。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标志着人类在义利关系的…  相似文献   

7.
“王学”以“止于至善”为价值追求,通过“致良知”的道德践履以成德成圣,在“格致诚正修”的“尊德性”与“道问学”中,蕴含着“伪善”的对治之法,也揭示出“伪善”的成因机理。根据“王学”“一则诚,二则伪”的观点,从知志之辨、知行之辨、觉愿之辨、义利之辨、公私之辨五个维度,可探析伪善是割裂知志、知行、觉愿、义利、公私等内在统一而致的恶,亦证其德性与德行的分离是致良知工夫不切之故。  相似文献   

8.
重建新型义利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中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重义轻利”的道义论应该予以扬弃,而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滋生的“见利忘义”的功利论则应受到抨击,要根据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去建构义利统一、义利双行的新型义利观。  相似文献   

9.
义利关系:历史性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盛聪 《思想战线》2006,32(6):57-63
在当代多元化、差异性的社会中,“义”的“私德”性质淡化,“公德”性质突显,其内涵已不再局限于个体之“道义”,而根本上吁求社会与制度之“正义”。构建当代转型社会的制度之“义”,以最终实现“义利统一”的道德机制,成为传统义利观转型与发展的现代性视域。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即“先义后利”,先公利而后私利,在中国绵延2000余年而不辍,至改革开放以来屡受冲击,以致淡忘,故有社会不谐丛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乃是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一点决定了我们在今天必须重塑传统义利观念的价值地位,方有可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厦门博物馆藏板桥林家相关资料厘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板桥林家崛起于清代中叶,历经林平侯——林国华、国芳——林维让、维源三代人的戮力经营,成为全台湾最富有,最具影响力的家族之一.中日甲午战争后,林维源率族人内迁厦门,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建设、服务地方.“政商两栖、义利合一”,这些林家特有的家风使板桥林家闻名于海峡两岸和南洋各地.近年来家族史的研究掀起热潮,作为历史上全台第一的家族,板桥林家自然倍受瞩目.  相似文献   

12.
“镇园合一”模式是指产业园区以消除不和谐因素、达到有机融为目的,与镇在空间和功能上耦合的一种行政体制创新模式。“镇园合一”模式的制度逻辑可以从宏观制度环境、中观制度安排和微观制度选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湖北省 H 镇“镇园合一”模式的个案研究表明,“镇园合一”模式的创新实践,在政府组织设计、园镇融合、人员设置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隐含体制回归风险。“镇园合一”的路径选择应围绕园镇关系协调、完善人员配置、优化组织设计及摆脱体制惯性下的路径依赖进行。本文通过分析,对“镇园合一”模式继续发展并寻求突破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孔子提出的“先义后利,义利统一”的义利观,“言忠信,行笃敬”、“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忠”即为人谋以忠的忠恕观,对我们今天构建企业伦理道德具有不可或缺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古今义利之辩看当前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今义利之辩看当前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王恩来一所谓义利观,即人们对求利动机和求利行为的看法,是人的价值观、理想追求和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有的学者认为,“义”属于精神的范畴,“利”属于物质的范畴,因而义利关系体现着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其实,这只是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化中,“三教圆融”、“三教互补”甚至“三教合一”,似乎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念。但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这种观念其实颇不得要领。在传统中国的文化格局中,儒释道三教之间其实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圆融”、“互补”或“合一”的关系。它们只是达成了一种不对称的妥协,其要点有二:儒教的不完全性,佛道之间的有限竞争,后者可以用霍特林模型来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6.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离不开伦理道德准则的调节和约束。经济伦理就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产生并对其制约和评价的道德观念。涉及社会生活许多领域的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有着内容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毛泽东的经济伦理思想,对于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伦理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思想义利之辩,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义利之争。管仲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墨子认为“义,利也。”但影响最深远的仍是儒家的义利观。孔子“君子喻于义…  相似文献   

17.
徐振光 《人大研究》2006,(11):10-12
长期以来,“议行合一”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代表机关的组织原则。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人们更多地关注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对这一问题的重新认识和探讨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关于什么是“议行合一”,它是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否有利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着较大的分歧。对当前学术界关于“议行合一”组织原则的研究予以综述,有助于加深认识我们国家权力的配置和运行,明确人大制度建设和完善的方向。一“、议行合一”问题的由来“议行合一”一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相似文献   

18.
张界 《今日海南》2015,(9):34-35
8月28日,海南省政府在海口举行推进“多规合一”工作座谈会,向中央深改办和国家有关部委汇报我省推进“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工作进展,并就《海南省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建议。有关人士透露,作为“多规合一”的阶段性成果.“总体规划”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谋划“三个层级”,即按照“城乡统筹、以人为本、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生态宜居和特色鲜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李奇 《北京观察》2021,(8):46-47
1906年一个名叫詹姆斯·尼尔的苏格兰人来到上海,在南京路摆设了一个小摊位,命名"义利洋行",自产自销苏格兰风味的西点、面包.从此义利诞生了,至今已有百年多历史. 1946年,二战结束,上海百废待兴,义利面临困境,难于维持.上海实业家倪家玺先生毅然从外商手中将其收购过来,更名为义利食品公司.至此,义利洋行结束了作为外资企业整整40年的历史,义利作为一家真正的民族企业,开始了她的民族创业历程.  相似文献   

20.
义利问题是中华传统价值观中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义利之辩在中国持续了几千年之久,各家各派在义利问题上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主张,形成了不同的义利观。其中重义轻利的观点是正统儒家在义利选择问题上所持的基本观点和主张。对这一传统义利价值取向进行分析,有助于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弘扬优秀的传统价值观,摒弃消极颓废的思想观念,进而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董仲舒以及宋明理学家二程 (程颐、程颢 )和朱熹。其内容归结起来,主要有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