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近年来铜仁市大力实施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不断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奋力激活贫困户内生动力,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广泛凝聚社会扶贫力量,全力构建多元主体的精准扶贫治理新模式,重点支持产业发展,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大力推行党组织+贫困户+公司(合作社)+金融的产业扶贫新模式,走出一条有别于发达省份和其他市区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形成产业扶贫新合力,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一、铜仁市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学界已有较多研究,但是具体"如何介入"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其中介入路径的分析还偏宏观,未能紧密结合扶贫工作实际来探讨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着力点。文章在考察贫困户帮扶环节难点的基础上,从致贫原因分析、帮扶措施制定实施和帮扶效果评估三个角度分析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7,(11)
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是让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能够尽快脱离贫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手段。"精准扶贫"从提出到今天,已经有四年时间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全面贯彻实施扶贫政策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困境,需要我们进一步对扶贫机制进行创新,从而完善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逐步形成和完善。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党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攻坚决胜的冲锋号。新疆和静县贫困人口占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贫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实现自治州提出的"提前三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的既定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通过调研发现,和静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还存在脱贫攻坚职责履行不到位,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精准帮扶落实不到位,医疗保障问题较为突出,脱贫攻坚政策掌握欠佳等问题。对此,需要健全体制机制,狠抓责任落实;处理好"三个关系",提升脱贫内生动力;强化脱贫措施,细化精准落实等,走出一条符合和静县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共享困境与化解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共享困境,包括行政忽略与普惠政策的悖论,均等切分与识别泛化的矛盾,组织失灵与环境恶劣的共存,财政主体管理与筹资渠道的单一。困境成因在于,贫困文化与"贤能主义"使然,费用落差与结构异化的摩擦,主体导向与客体意愿的错位,信息阻塞与农户"羞涩"的叠加。共享路径在于,贫困文化的消除与乡村网络的完善,教育结构的重建与制度化逻辑的改造,识别程序的精准与差异机制的健全,风险补偿的建立与经费增长的保障,社会参与的创新与监督机制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一些农村地区率先尝试当代乡贤参与精准扶贫,在提高扶贫精准度、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监督权力运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制度保障不完善、资金监管不到位、权力约束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建立保障和激励制度、构建资金和权力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路径,有利于当代乡贤更好地参与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一种典型的产业扶贫创新方式,在创新乡村发展模式、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再塑乡村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存在资金严重不足、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贫困村民参与意识不强、人才资源缺乏等现实困境。要破解这些困境,必须吸纳多元化的社会资金参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注重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进行有针对性帮扶;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和延伸产业链;引入专业化人才,打造"创新型"、"创意型"乡村旅游精品;构建长效性培训机制,提升贫困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一些农村地区率先尝试当代乡贤参与精准扶贫,在提高扶贫精准度、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监督权力运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制度保障不完善、资金监管不到位、权力约束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建立保障和激励制度、构建资金和权力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路径,有利于当代乡贤更好地参与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而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历来就把扶贫开发作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让全世界为之感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扶贫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工作,提出了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基本工作思路、方略,并逐步形成了习近平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重大理论成果。并为脱贫攻坚取得关键性进展,开创扶贫治理的新局面,为实现脱贫攻坚伟大目标提供了基础性指导。  相似文献   

10.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不仅是党的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关乎人类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机制,不仅缓解了贫困问题,而且推进了世界减贫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从大扶贫到精准扶贫转变的现实背景,阐述当下精准扶贫思想主要内容和党的精准扶贫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探索》2016,(2)
老年精准扶贫对于当今我国应对扶贫、脱贫及老龄问题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从整体上看,目前的扶贫方式、主体性取向及政策设计与老年精准扶贫的特殊需求存在脱节,使老年精准扶贫面临一定现实困境。积极老龄化政策理念为应对这一困境在理论研究和政策设计上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包括将老年人扶贫需求的精细识别与分层应对作为老年精准扶贫的策略框架,将促进老年人的主体性参与作为老年精准扶贫的关键路径,同时重构相关制度为老年精准扶贫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王升臻 《求实》2012,(6):41-43
当今世界正处在重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道德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道德自觉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培养全体人民的高度文化自觉,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而文化自觉的核心和关键在于道德自觉,因此,弄清楚道德自觉的内涵及其路径选择就成为了当代德育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与理论内涵。面对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长期坚持的理论指导,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作为社会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因素,社会企业参与扶贫对于国家扶贫开发攻坚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精细化扶贫方面有突出贡献。由于我国社会企业整体发育不够成熟,在参与扶贫开发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实际困境,如社会企业人才缺乏、社会企业参与扶贫的保障制度缺乏、内外部监管工作缺位、经营模式复制推广困难等问题。在当前扶贫开发攻坚期的背景下,为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应通过加快社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社会企业扶贫的制度保障,加强社会企业的内外监督管理,同时需要推动社会企业快速均衡发展等举措,以此提升社会企业在扶贫开发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易钢  吴斌 《理论学刊》2007,(6):78-79
“案主自决”一直是被社会工作伦理高度强调的专业价值观。但是,关于什么是“案主自决”,人们的理解并不相同,实践中有许多困惑。一些学者划分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两种不同意义上的“自决”概念。从社会工作的实践层面来看,“案主自决”至少包括四点限制,社工界有一种所谓“家长主义”的矫正。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不是表现在指导案主怎样做方面,相反是表现在帮助案主发现其问题的所在、提高案主自决的能力、提供案主自决的机会、帮助案主实施更有利的方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和有力保障。在充分认识制度治党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基础上,正视制度治党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从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构建科学严密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执行力等方面来推进制度治党建设,更好地发挥制度在治党强党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贫困仍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作为区域性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贵州,是未来四年中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决战区。贵州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的"6·18"会议上关于扶贫开发"六个精准""四个一批"和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等重要指示,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确保宁夏到20 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正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阐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要求消灭贫穷,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然而,目前我国还有5000多万尚未脱贫的贫困人口,根据以往扶贫经验,简单的物质帮助式扶贫只能解决小范围的、暂时性的困难,而要建立全覆盖、可持续性的小康社会,"扶智"和"扶志"才是根本之道和长久之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中国较为庞大的贫困人口,不惧困难,直面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扶贫、脱贫的方针政策。新时代精准扶贫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旨归,以"精准"为核心要义,遵照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方法,创新扶贫观念和实施路径,坚持观念脱贫的首要任务,因地制宜谋发展,重点解决教育贫困的难题,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综合施力,最终形成巨大合力。因此,新时代富有特色的中国脱贫模式,不仅推动了我国反贫困事业的发展,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和改善;更为其他国家的脱贫工作提供有益借鉴,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