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价值境遇,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社会认同的作用机理,探索社会认同实现的合理路径:倡导先行,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共识;宣传推动,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知;教育促进,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实践养成,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制度保障,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要真正达成改革认同,凝聚改革共识,必须有效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改革共识的引领作用。文章从内涵同质、思想同源、目标同构、实践同一四个方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改革共识的可行性;从国家、社会、个人等三个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凝聚改革共识的引领力;从改革共识的难点问题入手,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改革共识难点问题的解决路径,实现对凝聚改革共识的引领。  相似文献   

3.
李前进 《唯实》2014,(12):38-40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首先必须明确教育的具体目标,通过教育工作切实引领高校多元思潮,达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共识,并进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理念,其对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通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一个基层央行的经验做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路径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的内涵和实践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文化自觉和价值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实践,发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共识、推动社会前进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党的十八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诉求,是国家意识形态体系的抽象化表达,是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抓手,与我国意识形态内容具有内在一致性,对于解决国家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新时代,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抓手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作用,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互动关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体现、制约因素、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考量。通过全面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现实的回应力以及营造共同参与意识形态建设的舆论氛围等方式,促使人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切实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8.
价值观从来都不完全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理性思考:一是从实践层面上把握其现实性,二是从全球化发展上凸显其世界价值共识性,三是从时代进程中完善其终极价值性。  相似文献   

9.
陈昌兴 《求实》2017,(3):26-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间共鸣主要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更好地转化为民间的价值共识,并能获得民间的积极响应,以强化其在民间的影响力与感染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间共鸣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可从民间"共鸣频率"、民间传递载体、民间共鸣场和民间共鸣反馈这些核心要素入手加以分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间共鸣的生成动因,则可从推动论、需要论以及实践论等维度进行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间共鸣的实践是个系统工程,通过探索切实有效的实现策略,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到民间落地生根,赢得更为广泛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时代的要求,紧跟实践的步伐,在传承优秀传统、整合人民智慧的前提下,实现自身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创新,显现出其时代性、传承性、实践性和人民性的本质规定性特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和核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使之成为国人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并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和实现的路径,更好地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集体记忆与共识表达的高度凝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理念引领和实践规范,而"三个倡导"的生命力,源于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与自觉实践,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获得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熟知和认可。基于此观点,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认知与认同度提升的迫切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普通群众行为规范的可行性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认同度的对策等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概括和凝练,这对于凝聚价值共识和廓清思想迷雾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凝练是理论与实践在长期历史过程中不断进行双向互动和建构的结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为了使之臻于完善和完备,根据时代精神、实践成果和人民期待,探讨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化,乃是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是人类社会演进与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但社会和谐需要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代际整合,凝聚各代的价值共识,促进代际和谐。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观代际整合的内核和灵魂,代际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过程就是价值观的代际整合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际整合,应着眼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国家价值目标,凝聚社会各代的国家价值共识;着眼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汇聚社会各代共同的社会价值追求;着眼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准则,集聚社会各代的个人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14.
刘辉 《新长征》2014,(10):18-19
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中华民族伦理共识和民族认同的核心,其诸多思想精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契合。  相似文献   

1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生成于人们精神追求中的内化与自觉行动中的外化这一特定交往实践场域,即理解共识场、价值引领场、道德体验场。要通过抓好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生活转向、丰富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生活话语表达、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交往生活色彩,构建融入生活的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党的社会发展价值观深刻转换的产物,是党的"以人为本"社会发展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价值观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了切实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建设包容性、和谐性城镇等要求。为了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党的社会发展价值观为指导,最大限度地寻求社会价值共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聚价值共识;追求共同利益,夯实价值共识的基础;重视融合,寻求"重叠共识"。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5,(11)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社会主义需求为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研究视阈,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实践、方法实践和载体实践,以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自我认识、职业环境评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实施行动方案、职业评估反馈实践路径的研究是非常必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同类价值意识,是政治认同寻求意义、确立归属的源点,是共同体成员"一种本能的复合物,即一种对于生命的真正幸福所依赖的东西的自然渴望",决定了个体成员语言、思维和心理的特质,拉近了政治共同体与个体价值观之间的距离,伴随着价值信仰从价值观相异、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直至认同,其过程"是整个集体所共有的不假思索的判断"。不假思索的判断使得政治共同体达成共识,直至政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政治认同的直接源泉是文化实践,为了获得更广泛的政治认同,应该从政治理念、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方面不断提升水平,促进社会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价值多元背景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面临着价值认同容易失去焦点、认同焦虑成为突出问题、价值选择易倾向私人化、价值整合具有相当难度等难题。为确实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破解大学生价值认同难题的思路主要是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焦点关注,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感受,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价值选择,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凝聚全社会价值共识,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确定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确定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确定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从三个不同维度,确定24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